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汉文 《北京纪事》2015,(10):40-44
满世界寻找抗战亲历者 方军对抗战老兵的关注,是从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开始的,这种仇恨由他父亲那一代延续下来.他说, "我的伯父、叔父、舅舅都死在日军手里.为此,我父亲‘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八路军."  相似文献   

2.
回顾与展望     
我是一个历史科学工作者,回顾起来,使我走上这条路并对我有影响的,在解放前有两个因素。一是家庭影响,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一九二八年我出生时,父亲在太原国民师范学校任化学教员。我进了国民师范小学部,抗战开始时,我九岁,连跳班已念完了高小一年级。父亲尽管是理化教员,但很奇怪,他很培养我学文史方面的东西。以前的理科教师文科底子也很  相似文献   

3.
印象之中父母是从来都过生日的,所以父亲的生日底是哪一天我的确不记得。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的第天,单位里要我填写一份履表,上面有一栏竟要求完整填写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出生月日,我只好打电话给母亲把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生日一一问清楚。这时我忽发现,再过几天就是父亲的日,他养育了我20多年,还从未送过他一样东西,现我已经开始自己挣钱了,应对父亲表表心意了。给父亲买什么好呢?想想去,还是决定给他买一支克笔。父亲是摇笔杆的,在位要写材料,回家又要写章,几乎是一天都离不开的,可是插在他上衣口袋的,却总是那么一支老掉牙塑料壳钢笔…  相似文献   

4.
老父的酒盅     
小时候,我常看父亲喝酒。那是一只洁白精巧的小瓷盅,光滑的小盅上还有一道细裂纹。父亲总是小心地端起酒盅,看一眼,然后将嘴唇轻轻沾沾酒,咂咂有声,细细体味一番之后,再慢慢喝起来。那时家中经济拮据,父亲喝酒每次只一小盅。我喜欢父亲那小小的酒盅,那清淡的酒香对我产生了诱惑力。可是,当我偷偷喝一口时,却好像是一股火焰在嘴里、喉咙和胸膛里乱窜,带着苦涩的辣味。我开始怀疑父亲为什么喜欢这辣死人的“魔水”。父亲的酒是那种用地瓜干酿造的散装老白干。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喝酒更多的是为生活而“苦中作乐”。他要为一家七口  相似文献   

5.
向斌南先生去世时,父亲曾惋惜地说,向斌南生不逢时啊,可惜了. 向斌南先生是我父亲的同事,也是我的发小向学余的父亲.他是一位我非常尊崇的建筑声学工程师,也是中国建筑声学界的权威.喜欢观看音乐现场演出和去影院看电影的北京朋友们,在迈进各式音乐厅、影院和礼堂观看、聆听高水准的音乐会、艺术演出和电影时,都应该对向斌南先生和他的建筑声学专家同事们心怀感激.正是这些建筑声学工程师们为观众设计、营造出了科学、舒适和美妙的视听音响环境.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开三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许多,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车水马龙中,从早一直到晚,仅靠着一辆三轮车来维持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着,但在人们眼中开三轮车的毕竟是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一些人的鄙视。然而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他不自悲,而是把他希望和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  相似文献   

7.
亲情难舍     
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员,那时在我们镇上算是个文化人,可不知为什么,她和母亲老是吵架。我13岁那年,父母终于离异,15岁便随母亲背井离乡。一直以来,我痛恨父亲,恨他对母亲、对子女的无情。离家一年后的我,再见到父亲时,我们竟无语,当我离开父亲时,父亲送了我  相似文献   

8.
蒋赞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年轻,生得干净而精神;举手投足果断、敏捷;说话干脆利索,无半点拖泥带水。蒋赞利生于1971年9月,老家是陕西省武功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父亲是军人,常年在外,他自幼随母在农村生活,泥巴地里滚打的孩子,崇尚野性的自由和不受羁绊。长到8岁时因父亲工作调动,一家人随军来到了千里之外的甘肃省嘉裕关,他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代。父亲把他送入酒泉第一小学,开始一段时问他很不适应,甚至有点自卑。先前在老家随性惯了,一下子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他变得木讷了,沉默寡言了。但没多久他自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父亲为抗日救亡,为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出生入死,他军旅一生,留下不平凡的足迹。在纪念他的日子,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少年的生活和父亲对我的爱,令人难以忘怀,心潮澎湃起伏!父亲在我出生之前,就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在我出生之后,是他和邱清华叔叔一起给我起了一个"周建华"的名字。当我刚会蹒跚开步时,父亲就奔赴皖南参加了新四军,皖南事变时被俘囚于上饶集中  相似文献   

10.
从记事开始,我就被父母要求保守一个秘密:不要告诉别人我的父亲是成龙!父亲有他的事业和影迷,我和母亲都成为生活在他背影里的亲人。他基本上一年只到洛杉矶和我们见上两个礼拜,而且从没带我出去玩。  相似文献   

11.
高小宝 《社区》2013,(11):31-31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两个人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个人是我家的亲戚,是位木匠,在我们那一带名气很响。有一年,我家要做一些家具。把他请了来。父母对他特别尊敬。我颇不以为然地问父亲为什么要那么周到.父亲说:“我敬的是他的人品和本事!”就因为父亲这句话.我暗暗对他多了关注。随着他完工成型的家具越来越多。我开始对他的手艺佩服起来。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大学     
正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五岁丧母,九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  相似文献   

13.
余平 《新天地》2012,(1):40
父亲家在6楼,他中风后就很少出门了。我去看父亲时总会送他一些营养品,当然也会按父亲的叮嘱给他带几份杂志。父亲对我送的水果、豆奶、芝麻糊等吃的似乎不太"感冒",却对我送的杂志情有独钟,父亲称之为"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4.
兰馨 《老友》2011,(12):40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父亲已去世20余年,但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谆谆教导我一直铭记心间,让我坚持着"与人为善"的信念,一步一步地走入了花甲之年。我父亲是位普通工人。他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听说书,每当月亮悄悄地爬上树梢时,他不顾一天工作的劳累,雷打不动地去茶馆泡上一杯茶。那浓浓的茉  相似文献   

15.
父亲逝世时,很快即将过了四十个年头,我曾许下心愿,要把他的身世与著作、他在中国文学领域内划时代的贡献流传后代,我自己率先编出了一部《柳亚子年谱》。但是,像我在书的(后记)内所说的,我追随父亲左右的时期短促,大部分在重龄及青年少时代,此后逐渐减少,以至最后完全分离,他在国内住家而我则长久居留美国。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上海与双亲短期内“鸥梦小圆”(父亲曾请尹瘦石先生绘《鸥梦圆图》,却也是我们最后团聚的一次。在《后记》内我自认写年谱的困难,我所知道父亲的事迹与接触到他的言行“都不够充实”。同时,…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一位同志向我咨询,他的母亲1998年去世。1999年他的父亲又和一位老太太结婚,在进行结婚登记时,老太太找关系,没有亲自去,委托他人帮助办理。去年8月他父亲去世了,老太太有没有权利分他父亲的遗产。  相似文献   

17.
秦文君 《今日南国》2014,(12):34-34
记忆中,与父亲的第一次分离只是一种轻松的演习,那是在我六岁那年,父亲正好有公务要去广州,看见父亲整理出一大堆行李,拔腿要走人了,我急得把他的背包藏起来,就是不想让他远去.幼小的孩子往往在心里流淌一种忧悒的直觉,那是藏在天性里的,所以最见不得的是与亲人分离,哪怕是短暂的.  相似文献   

18.
父爱如杉     
《北方人》2006,(7)
夜里,梦见父亲了,他慈祥地对着我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丛生,让人心痛、怜惜,又温暖无比。眼泪不经意便浸湿了夜色。窗外,那片杉树林在夜风中"沙沙"有声……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父亲当年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睛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我两三岁的时候很顽皮。父亲要下地干活,于是把我托给左邻右舍赋闲在家的老人们看管。他又不放心,在地里干着干着就跑回来,看看我没事,才又去干活。  相似文献   

19.
无言的坦白     
父亲在我的心中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主,但是在这天晚上,在别无选择之下不得不与父亲“开战”。我清晰记得当晚当父亲和母亲那“悦耳”的争执声传遍全家时,我开口了,我终于勇敢地吐诉藏在心中多年的心声,狠狠地指责父亲,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居然无动于衷地吃水果,看着我那毫无价值的泪水说了一句:“你什么也不知道,别再疯言疯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读了《给爸爸打工》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文中讲了一位美国父亲让自己的孩子从六岁时便开始在他的小餐馆里做一些杂活,从而磨练他的意志。由于小时候养成吃苦耐劳,严格自律的品质,儿子在参军后表现突出,两年后就被提升为上尉。文章有这样一个片段:当儿子在餐馆里的劳动得到大家赞扬的时候,儿子提出要父亲发些工资给他。但父亲却对他说“:你现在的劳动能够养活你自己吗?”儿子从此再也不提工资的事了,工作得更加认真了。看到这,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几乎不让我做任何家务事,我每天早上一起床,洗脸刷牙的水都为我准备好了;当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