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义正 《阅读与作文》2008,(1):31-31,42
小学生写日记,常常有忽冷忽热的毛病:“热”时,每天一则;“冷”时,整个星期都“忘记”写了。追究根源,他们常常说不是忘记了,而是没有材料写了。这也确实,要他们坚持天天写日记,就要教给他们应付“没有材料时”的一些方法。“目标日记”就是针对这个而提的。怎样引导小学生写“目标日记”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变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时或语句表达不清或感到元话可写的现状,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写“快乐日记”。希冀在新“课标”理念下,能以日记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写日记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引领学生快乐作文,提高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3.
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不歇。”可见,要写好日记,首先要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才能积累写日记的素材。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四十年如一日地观察竹子,因此“胸有成竹”,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写作文、日记也同样要运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器官,认真观察人、事、景、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写出的日记才生动感人。二、不虚假、写真实的事写观察日记是自己生活、学习中的真实写照,绝对不能胡编乱造。不能为了写日记而编造一些给盲人带路、给五保户搞卫生、捡钱包等假事,这…  相似文献   

4.
鲁迅从一八九六年开始写日记,因一九○二年四月去日本留学而一度中止。这个时期的日记,已全部亡佚。一九二二年全年的日记,抗日战争时被日寇糟踏亡佚。鲁迅说他的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写的是信札往来,银钱收付,无所谓面目,更无所谓真假”。鲁迅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确无所谓“真假”。在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鲁迅被迫多次出走,辗转于南北,但日记从未间断。就是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二年秋天,我从云南省东川师范学校毕业,走上了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二十六年来,我一直担任着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其间,我把指导学生写日记当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在这二十多年的日记教学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要让学生爱写日记、勤写日记,教师给学生的日记写好评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关于“语文”,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一封书简中解释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①。叶老的话,不仅解释了“语文”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合称,而且阐明了“语”和“文”的内在关系。既然“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就必须“合言”,即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其实,这里的“合言”,并不单指“语文”的称谓,它内含着“听、说、读、写”的完整意义。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语文能力的整体性进行探讨。首先,语文能力的整体性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辩证统一上。听、说、读、写各具特性…  相似文献   

7.
直面希望     
宦洪云 《金陵瞭望》2005,(15):50-50
鲁迅先生用“丰之余”笔名写过一篇《扑空》。施蛰存先生说:“丰先生作《扑空》.其实并未‘空’,还是扑的我。”  相似文献   

8.
遗失的美好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在家里吃了不少苦头。 事情是这样的:中午放学回到家后,妈妈问我作业是什么。我撒了个谎说:“抄一则日记”。吃完午饭,我休息了一下就去做作业了。妈妈那双神奇的眼睛看出了我是在撒谎,就又说:“到底是写一则日记还是抄一则日记?”我开始心慌起来,  相似文献   

9.
唐生智 《金陵瞭望》2005,(14):14-15
“一天下午,蒋介石找我去,对我说:‘关于守南京的问题,要就是我留下,要就是你留下。’我说:‘你怎能留下呢?与其是你,不如是我吧!’他立即问:‘你看把握怎么样?’我说:‘我只能做到8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相似文献   

10.
轻松一刻     
《社区》2013,(22):64-64
禁止游泳 一男子和朋友到湖里划船,结果船翻了。他直落湖底,朋友赶去把他救起来。朋友问:“你不是会游泳吗?”男子说:“是啊,可那石头上写着这里‘禁止游泳’啊!”  相似文献   

11.
爆笑     
《成才与就业》2011,(9):56-56
“节”字怎么写 昨天,一个同事问:“‘节日’的‘节’怎么写?”  相似文献   

12.
困惑:我一直担任低年级教学,很少接触写作教学。今年,学校突然安排我教三年级语文。看到学生写作时无从下笔,眉头皱成一个个疙瘩。我整日苦思冥想“如何让学生消除这种作文障碍”。看到其他班都写日记,我想日记选材灵活,可以写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也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让学生用身边的素材,是诱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好办法。学生在轻松、  相似文献   

13.
笑语连珠     
《新少年》2003,(5)
(一)罗德先生拿着儿子不及格的成绩单,来找老师。老师平静地说:“你儿子的答卷与他的同桌极其相似。”罗德先生说:“难道不可能是那个同桌抄我儿子的试卷吗?”老师说:“不能的。他同桌在不会答的题目下写着‘我不知道’,而你儿子写着‘我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第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15.
应彻底否定“‘施舍’古有二义说”──“施舍”古义再考释肖惠兰“施舍”的先秦语义,清代王引之最先作出概貌性描绘。他的“‘施舍’古有二义说”至今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辞书。从现在常用的一些重要辞书来看,对“‘施舍’古有二义说”有两种处理模式:一种是大胆地突破,...  相似文献   

16.
吴太平 《金陵瞭望》2006,(19):47-47
看过一则故事,说一位女记者到外地采访.时间很晚了.前不着村后不靠店.只好借宿于一座寺庙。方丈把女记者带人一间客房:“施主可在这里安歇。”女记者将室内打量了一番.腼腆地说:“这门没有门闩。”“阿弥陀佛”.方丈双手合十,意味深长地答道.“没有门闩有‘心闩’,‘心闩’也是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执行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与其它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也日益增多。这种新的形势也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础俄语教学中,教授外语的目的不应仅局限于只给学生传授外语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熟炼地运用外语知识,包括口语交际即听与说和书面交际即连与写。实事上,听与说在基础俄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切不可忽视这一点。听与说是基础俄语教学中一个较为复杂的环节,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听说’”这一术语刍然是指‘听’和‘说’,‘听’为了理解,‘说’为了表达…  相似文献   

18.
咬过的汉堡     
参加过几次语文教师座谈会,听同事说:“写循环日记既能减轻师生的负担,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友谊,真足一举多得。”一向“耳软”的我.心动了,也行动了——我为学生买来了29本日记本,让学生两人一小组轮流写,相互批改,共同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寻花问柳吃罢夜饭,我在上网,8岁的儿子在看电视。突然,儿子跑到我身边,挺随意地对我说:“爸爸,‘寻花问柳”是什么意思呀?”我一愣,不知道这小子怎么知道这个词,又不好问他,想了想说:“‘寻花问柳’意思就是说,春天来了,人们出去看看花儿和杨柳。”“那太好了,爸爸,现在正是春天,星期天您也带我去‘寻花问柳’好吗?”  相似文献   

20.
“何……为”句中的“为”是句尾语气词,还是其他别的什么词?这历来是有争议的。吕叔湘先生在《笔记文选读》一书中注释“何以车为?”②一句时说:“‘何为’等于‘做什么’,照文言的习惯,拆在两处。同样的句法如‘何以家为?’、‘丈夫死耳,何以泣为?”王力先生在分析这件句子结构时,则说得更为清楚,他认为:“这件句子实际上是动词‘为’的疑问代同,宾语‘何’放在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前面了,意思是‘用……做什么’。……在‘何以……为’这个格式里,“何’字可以用别的疑问问如”奚’、‘恶’、‘安’等来替换。”“最近,朱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