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秦俑童女像,汉代混釉瓶,三国彩陶罐,唐三彩花果瓶,宋代五大名窑制品,元代鱼草纹酒杯,明万历梅瓶,乾隆皇帝的圣旨,嘉庆皇帝御赐的九龙宝椅,咸丰皇帝御赐的帅狮戏子……投资85万元,占地800平方米,展品960件——  相似文献   

2.
从汉代低温铅釉到唐三彩再到明清的琉璃建筑制品直到现代的唐三彩陶板画人们会发现,这是一条独特的陶瓷发展线--低温铅釉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以非食用性为目的的道路.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早在汉代,人们就意识到低温铅釉的特性.2在汉、唐主要因为厚葬之风而辉煌.3在明清主要为皇家服务,因建筑艺术而达到又一个高峰.4在现代因党的关怀、科学进步、经济腾飞,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南阳汉画与汉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汉画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政治方面,既反映了汉代贵族阶层的奢侈生活,又反映了汉代奴婢的生活情况,还反映了汉代的等级制度。经济方面,有表现汉代生产的耕耘图、牵牛图、捕鱼图、狩猎图、武库图等,还有大量的表现汉代田庄经济的画像。思想方面,反映了汉代的儒家思想、阴阳观念、神仙思想、谶纬迷信思想等。文化艺术方面,反映了汉代舞蹈、音乐、杂技的繁盛情况。科学技术方面,表现了汉代天文学、建筑学等的发达情况。  相似文献   

4.
汉代思妇诗是汉代社会的反映,它与汉代力役、兵役、游学、游宦制度、汉代女性的婚恋与守节,以及汉代文人尤其是东汉文人的婚恋思想密切相关,呈现出丰厚深挚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汉代画像石中有胡人、骆驼、狮子、象以及佛教人物等许多外来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反映了汉代战争、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对汉代文化艺术的影响。汉代对外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汉代画像石的创作素材,还在造型手法、创作思想上对汉代画像石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汉代画像石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汉代崇经原则、汉代经学学派、汉代经学作用、董仲舒思想、王莽改制与经学关系、《白虎通义》等几个方面,对建国以来汉代经学研究做一概略总结,旨在为学者们研究汉代经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汉代乐舞的静态和动态遗存是研究汉代乐舞的重要资料和依据。静态遗存以汉代墓葬祠堂出土的画像石(砖)、陶俑、玉器等为载体,而那些融于传统民间舞蹈、地方戏曲、民俗祭祀等活动中以人为载体的遗存形式,则可称之为汉代乐舞的动态遗存。以徐州地区汉代乐舞的现代遗存的共性与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更深入地发掘探究汉代乐舞现代遗存状况,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汉代乐舞艺术。  相似文献   

8.
汉代文献学取得了全面的进步,成为汉代学术的主体和表现形式,也是中国文献学的实际源头.汉代文献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确立了自己的以统一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精神、以经学文献为主体取径、以兼收并蓄为学科视野的特点.汉代文献学对汉代学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既是实现汉代学术昌盛的基本途径,也促成了汉代学风由汉初的偏狭向汉代中期以后博通的演变,促进了汉代经学、史学和小学等各科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汉代法律承认绝大多数民众持有私兵器的合法性,因此汉代民众广泛持有私兵器。但笔者认为,汉代私兵器的广泛存在并不是影响汉代社会治安稳定的主要原因。仅就汉代社会治安来讲,汉代民众持有私兵器之风与汉代社会治安稳定与否没有必然联系,真正影响汉代社会治安稳定的症结当另有所在。归根结底破坏汉代社会治安以及制造社会治安问题的主要是统治阶级本身,汉代专制主义皇权思想又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7,(4):11-14
汉画像石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对汉代的自然灾害、汉代的动物分布与迁徙情况、汉代的植被及植物种类情况、汉代的水资源状况等有着详细而生动的刻画,为我们深入了解汉代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丰富而直观的图像资料,反映了汉代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1965年,于福建省福州市莲花峰发掘的五代闽刘华墓,是唐末五代重要考古发现之一,尤其是该墓中出土的《唐故燕国明惠夫人彭城刘氏墓志》一石,型制巨,文字多,内容详赅,记载了闽、南汉的诸多史事,可藉以考稽史实并纠正史籍之误载误传,诚唐末五代重要之石刻文献,史料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2.
河南安阳曹魏高陵的发现震动学术界。其墓主是否为曹操,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该文依据相关文献材料,认为其墓主为曹操,并对否认墓主人为曹操的几个主要论点分别加以反驳,得出以下看法:"魏武王"石牌、石枕绝非伪造,确为证明墓主身份之铁证;哀策、王印不在墓中有其特殊原因,不能据此质疑考古结论;曹操入葬时未曾建造疑冢,故不应将此墓视作疑冢;曹操墓不可能位于安徽亳州曹氏宗族墓葬群。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镇墓兽以其奇幻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强烈的神秘意味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造型特征对于当今影视、动画、游戏作品中的虚拟奇幻角色设计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镇墓兽与当代奇幻角色造型设计的结合性研究,可以为奇幻角色造型设计开辟新的创作思路,提供有中国民族特色、中国文化特征的艺术形象。文章具体阐述了中国古代镇墓兽的艺术特征,结合当今影视作品中的奇幻角色造型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古代镇墓兽对奇幻角色在造型设计上的启示,并对其可利用性理念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鱼木寨历史渊源作了简要探索。丰富多彩的石刻文化,从内容和用途上,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建筑题刻,二是墓碑石刻,三是崖刻。对石刻文化形成并得以保存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石盘汉墓彩绘画像石的发现,改变了晋陕两地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统观念,再次拓展了对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全貌的认识。对该墓葬较为确切的纪年判断,关系到对该地区画像石风格特征、演变规律的研究,也关系到汉代彩绘画像石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位置等问题的研究。石盘墓的断代,其发掘报告中说得较为宽泛,"约在东汉桓帝、灵帝之间"。运用图像语言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该墓画像石的图像结构与造型特征,均与桓帝和平元年画像石相去甚远,而与灵帝建宁四年、熹平四年时相近。因此,石盘墓的完成年代应该就在175年前后的数年之间。  相似文献   

16.
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汉画像石在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贾付军 《南都学坛》2001,21(5):11-12
砖最早出现在西周中期 ,而大规模使用则在汉代。从南阳汉代画像砖墓及画像石墓的结构可以看出 ,南阳汉代墓葬的砖结构技术包括仿木椁空心砖构筑技术、斜撑板梁砖券技术、条砖纵列券技术以及穹窿顶、顶构筑技术四种。反映了南阳汉代砖结构技术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中西方古代美术意识的对比中,从把握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中,从形成秦汉"大文化"的背景中,看构成中国秦汉时代特有的审美文化的哲学理念,探讨霍去病墓前石雕所具有的高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汉画(汉代画像石、画像砖、铜镜、汉墓壁画以及画像石、画像砖、汉墓壁画上所刻文字等的合称)是汉代民间结合自己的生存环境创造的一个象征世界,表达着他们的愿望和期待。作为一种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年,躲过无数兵燹战火的民间艺术,它真实地记载了一些早期佛教影响传统家庭观念的资料。这些资料展呈了早期佛教在民间的传播方式,反映了佛教对民间影响的程度,对之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对于丰富汉代早期佛教的研究资料和全面总结早期佛教的传播规律、纠正学界通说具有重要意义。要把早期佛教的研究引向深入,这些来自民间的汉画有着异常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蜀中才女薛涛人文风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不同时代的主体对文学的感悟,用个性化的文字所呈现的思考,铸就了不同时代的文学从业者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薛涛,蜀中四才女之一,又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集才华与大诗人双冠于一身。现今的薛涛研究中,无论是 诗人的个人生卒年、感情经历、身份考证研究,还是薛涛留给后世的诗歌文本解读,都是硕果累累。梳理与薛涛相关的文献,着 眼于因薛涛在蜀地而形成的旅游景点,呈现出薛涛墓、薛涛笺、薛涛井在不同时代文献中的常态与变化,剖析其“变”背后所隐 藏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