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出现两大“悖论”:不利影响增多,但双边贸易和投资仍然持续升温;摩擦不断,但双边合作更趋广泛和深入。本文分析认为,出现这两大“悖论”的主要原因在于: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中国经济、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吸引力日益突出;美对华政策逐步实现政经分离;中美两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强;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经贸磋商机制。两大“悖论”及其原因充分表明:中美经贸关系正日趋成熟和稳固。  相似文献   

2.
一、“看得见的手”范式的悖论  “看得见的手”在经济学中一般被认为是在 2 0世纪 30年代作为弥补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缺陷而出现的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干预的凯恩斯宏观财政政策。“看得见的手”在当时解决极为严峻的失业问题时效果显著。有效需求不足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 ,在凯恩斯看来 ,有效需求不足是由心理消费倾向、心理灵活偏好和心理上资产收益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造成的 ,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消费与投资增长 ,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缺陷导致的失业就会得到消除。凯恩斯的这一经济思想在以后的…  相似文献   

3.
问题的提出一提到宏观经济调控,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采用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对总需求实行管理。但从三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和与之相关的宏观经济思想史上看,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管理总需求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似乎有力地证明了“市场失灵”。“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确实在短期内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刺激了经济增长。然而七十年代的“滞胀”似乎又证明了“政策无效”。罗伯特·卢卡斯有力地宣布了“凯恩斯经济学的死亡”。因为在过剩…  相似文献   

4.
芝诺运动悖论是古老的哲学疑难,两千多年来困扰了无数思想家;近代以来,黑格尔、柏格森和罗素的解答影响广泛。梳理和分析学术界围绕黑格尔、柏格森、罗素观点的主要争论,以及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量子芝诺悖论,可以看到黑格尔、柏格森、罗素并没有合理地解决芝诺运动悖论,量子芝诺悖论的研究也没有开辟芝诺运动悖论研究的新途径。鉴于“位移运动的矛盾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问题”,新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对芝诺运动悖论进行重新解答;要尽快找出芝诺运动悖论存在的真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证实到证伪: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证实到证伪: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反思陈英70年代以来,凯恩斯经济理论在世界性的经济“滞胀”面前显得越来越无能为力,西方经济学再次发生危机。主流经济学受到了多方面的批判和攻击;而新的、旧的其他流派的挑战也没有给经济学带来生机,反而使之陷入无休止的争论...  相似文献   

6.
30年代,凯恩斯从批判萨伊开始,导致了一场所谓“凯恩斯的革命”,一度盛极于世。70年代末,在美国又兴起了供给学派。恰恰正好是以“萨伊定律”为理论根据,对凯恩斯经济学进行了全面否定。这样就在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流派之间的一轮更替:萨伊--凯恩斯--供给学派;而在理论上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萨伊定律”--凯恩斯经济学--“萨伊定律”的循  相似文献   

7.
徐嵩  周人杰 《理论界》2008,45(2):106-107
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无法克服其固有的总量与相对价格的矛盾,逻辑悖论的存在必然导致其对现实经济解释的无力。从经验上看,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悖论都根源于新古典的实物技术分析方法。只有以货币经济为出发点的马克思、凯恩斯经济学才能真正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8.
宁琳 《北方论丛》2016,(1):47-49
陈染、林白等女作家们的“镜城突围”大胆张扬欲望书写,彰显出鲜明的固守边缘和反叛主流的性别立场,她们的“个人化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一道夺目而亮丽的风景,但是总体上来看,这种写作没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认可与更深入的讨论,并最终陷入了写作的困顿。究其原因,这与其内部存在的多种悖论不无关联。本文将对“个人化写作”的三个主要悖论进行梳理并阐释:个人立场的固守与个人经验有限性之间的悖论;追求私人空间的独立性与私人空间不可能独立之间的悖论;以真实性为据和真实性不再可靠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9.
半截子悖论命题虽然都能由其真推出其为假,但它们并不符合罗素说的“无意义”,没有所表示的内容无法判断真假;并且它们也不需要用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来区分真假。在鲍契瓦的三值逻辑中,它们的值为假,而不像严格悖论的值是“悖谬的”。从克里普克的间隙论方案看,它们不像严格悖论命题是“无根基的”,处于真值间隙状态。用语境敏感方案来衡量,它们的值并不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从弗协调逻辑的观点看,它们并不像严格悖论语句那样“既真又假”。总之,与严格悖论命题不能简单地取真假二值中的任何一个不同,半截子悖论命题是“有根基的”,据其语义可析出其值为假。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70年代,由于既不能科学地解释“滞胀”现象,又不能使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滞胀”困境,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受到了严重打击。由此,应运而生了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本文将在简单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贡献和影响,并分析两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面临的困境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居于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地位。新古典经济学是主张自由放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对…  相似文献   

11.
试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美国经济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变迁而逐渐发展,并对美国经济史产生了巨大影响。20世纪30—6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对罗斯福新政产生了重要影响;60—70年代后凯恩斯经济学对滞胀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对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施政方案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凯恩斯的《通论》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被称为“凯恩斯革命”,足见其影响之大,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更是目前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内容之一。但是,近年来莱德勒(David Laidler)等人提出要重新评价凯恩斯学说的重要性,他们甚至声称凯恩斯革命是“捏造”的。您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曾经风靡西方各国的凯恩斯主义最终使西方各国陷入“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的窘境,这是凯恩斯本人始料不及的。事实上凯恩斯并非通货膨胀的鼓吹者,只是他的学说的实质,注定了其政策的实施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在我们改革开放的今天,准确把握凯恩斯学说,消除“通货膨胀有益论”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本期特向读者推荐刘涤源教授的新作《通货膨胀万万不可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14.
郭金兴 《江淮论坛》2007,64(5):5-10
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剑桥资本争论揭示了,新古典资本理论存在着具有普遍意义的逻辑悖论。虽然论战的结果是秉承古典传统的英国剑桥学派取得了胜利,但它并没有取代新古典分析范式。新古典理论仍在经济研究中占据主流地位,并得到不断发展。这形成了理论演进中的一个“悖论”,本文尝试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一“悖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70年代普遍陷入“滞胀”,结束了二战以后的高速增长周期。“滞胀”的形成表明,从30年代以来,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在西方广为流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在不同程度上以此为依据而实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干预政策,开始失灵并出现负作用。于是一段以保守主义为特征的调整和改革的浪潮在一些发达国家兴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保守主义改革之一,是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所推行的一整套改革措施,往往被称之为“撒切尔主义”,甚至有人称之为“撒切尔的革命”。“撒切尔主义”产生和实行的背景,是凯恩斯主义的经…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杭州大学经济学院蒋自强和张旭昆两教授合著的《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西方经济学演化模式研究》一书,在论述体列、研究模式以及理论观点等方面都有创新。西方经济学起源于15世纪的重商主义,迄今已有500年了。西方经济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次重大的变革,即西方经济思想史中被称之为革命和综合.其中公认的革命和综合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第二次是本世纪30年代的所谓“凯恩斯革命”。第一次综合是19世纪40年代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原理以及对社会哲学的某…  相似文献   

17.
商庆军 《北方论丛》2005,(3):140-144
“大萧条”以后产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融合,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经济理论”,其后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使凯恩斯主义走向没落。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过程中,更广泛的社会意识、“新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经济理论在综合化与社会化方面不断走向深化和广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经济转型以来,社会生活水平总体上由温饱跨入小康。而体制运行惯性和转型催生的贫富差距勾勒出了凯恩斯所描绘的“丰裕中贫困”。我们所面临的“丰裕中贫困”和凯恩斯的界定有本质之别,它更多地是由传统体制及其运行惯性引发,同时被经济增长过程放大。对其治理的政策设计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在规范政府行为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转型制度供给主体的作用,进而减少经济转型的压力并使其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9.
一、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1)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难以解释新的经济增长事实从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19世纪的新古典经济学,本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到战后的各种经济学派,可以说都是“物质经济学”———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学。物质是稀缺的,遵循“稀缺原理”以及“生产函数”和“收益递减原理”。生产函数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这个理论指出,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增加(投入)的数量,而且,①投入的要素是相互依赖的,按规模成比例的增加;②任何一方单方面的增长都会使收益递减,这就是著名的收益递减规律。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上世纪 80年代、90年代初的高速增长 ,至 90年代中后期增长速度逐步放缓。据报道 ,到 1999年底增长率已跌至 7.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于2 0 0 1年 4月发表的分析报告指出 ,我国经济增长减弱的趋势近期仍有继续的迹象。因此深入分析研究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 ,探讨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 ,从而提出某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显然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有较大的现实意义。1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1.1各种影响的确定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国民经济总需求 (AD)由居民与政府需求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