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理论引入大学生创业价值观领域,结合调查发现,超半数新时代大学生持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新时代大学生的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具有四个主要特征:追求生活自由和工作自主、强调情怀、重视生活体验、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与此同时,家庭经济状况、父亲文化程度和创业课程成绩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当下,应从价值引领、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教育和父母价值观调整等方面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社会科学理论视域中,财富增长是提高人的主观幸福的最强力机制。“世界价值观调查”结果揭示,在一个国家,当经济增长处于初期阶段,人们的收入数量与其主观幸福之间的正相关性非常强。然而,当超过一定界限之后,这种相关性就会减弱乃至消失。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结果的最重要启示在于,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财富数量的增加仅只是可能带来人的主观幸福提升的次要因素,而经济因素之外的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对于提升主观幸福将会起主导性作用。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之间这种发展理论意义上的相关性,应作为后发优势的一种重要体现受到重视,应在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和发展实践当中加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大学生消费为切入点考察物质主义价值观、社会支持和强迫性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强迫性消费倾向量表对37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高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大学生强迫性消费倾向显著正相关(r=1.003),高社会支持与强迫性消费倾向显著负相关(r=-0.167)。(2)物质主义价值观、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强迫性消费倾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社会支持在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强迫性消费倾向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对于高社会支持者,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强迫性消费倾向预测作用不显著;而对于低社会支持者,物质主义价值观预测作用显著。结论:社会支持能够减缓个体的强迫性消费倾向,强迫性消费倾向是社会支持缺乏的心理补偿。  相似文献   

4.
物质主义通常指一种强调物质拥有和社会声望重要性的个体价值观。高物质主义者在对外部目标的追求与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之间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的怪圈。这个循环体系维系了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却也带来更低的自我评价、更高的不满意感和更负面的情绪反应。文章概括了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会比较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物质主义价值观对人际信任与助人意愿的影响,也为指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开启健康的生活模式提供了建议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已有关于运动型政党产生原因的解释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习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进入门槛理论和政党竞争空间模型四个方面。虽然后三种理论都属于结构分析,但这些结构分析都忽视了观念结构对运动型政党形成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后现代价值观念和多元主义模式变迁这两条路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政治文化层面的探讨。英格尔哈特的后现代价值观分析与达尔顿的结盟战略分析相结合,可以更加清晰地描述运动型政党生成的文化背景。而差异多元主义的出现则为社会运动向政党转型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合法性支撑。  相似文献   

6.
我们怎样理解世界(即我们形而上学的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怎样对待世界。而我们怎样对待世界构成了我们的基本形态,这个形态影响着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们的整个文化也来源于此。本文区分了三种基本形态:第一种是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前物质主义社会或传统社会的形态,这是一种诉求的形态,即从超自然的资源中寻求帮助;第二种是物质主义社会或现代社会抑或非宗教社会的形态,这是一种工具主义形态,它主张按照人类的需要来主宰、统治和重塑世界;第三种是未来的(即将来的)后物质主义社会的形态,这些社会是后宗教的,但不是后精神的,它们的形态是让世界按照其本性自然发展,进一步说,是在人类意愿和非人类生命意愿之间寻找一种创造性的协同,参照道家的“无为”观点可以很好地阐述这种协同。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发展、生存环境、社会结构的变化必定使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发生变化,通常这种价值理念的变迁随着代际差异表现出来。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的影响,新生代相比前一代其价值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后物质主义的价值取向,这使得他们的职场表现、工作需求和期待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在工作中表现出一系列独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贵州省三所高职高专1200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探讨个体因素(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学校因素(感知班级氛围)对高职学前专业学生关系攻击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得分为(2.22±0.67),感知班级氛围平均得分为(3.39±0.63),关系攻击平均得分为(1.57±0.64);女生在主动关系攻击、班级氛围得分上高于男生,男生与城镇学生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上得分高于女生与农村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关系攻击呈正相关,班级氛围与关系攻击呈负相关;物质主义与班级氛围对主动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显著;对被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也显著。  相似文献   

9.
随机采集4所高校450名大学生有关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调查数据,探讨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幸福感的关系以及不同收入水平在社会比较作用下的表现。研究发现,“财富意味着成功”是当下物质主义价值观最明显的特征,物质主义价值观与社会比较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WTBX]r[WTBZ]=0.14,[WTBX]P[WTBZ]<0.01),与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WTBX]r[WTBZ]=-0.13,[WTBX]P[WTBZ]<0.01),社会比较在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社会物质富裕的同时需要兼顾社会比较带来的公平建设问题,创新物质评价体系,提升不同阶层间的相对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从进化心理学生命史理论视角探究童年环境、成年物质主义倾向和炫耀性消费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分析结果。研究通过专项问卷调查共收集1028个有效样本,并运用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和工具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个体童年社会经济地位影响成年炫耀性消费水平;物质主义倾向和传统价值观在两者之间分别起显著的中介和调节作用;而炫耀性消费随着代际、职业、户籍类型和教育程度的不同,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帮助理解当今物质至上、拜金主义、炫耀攀比和腐败滋生等困扰社会和谐幸福的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并从价值观角度提供可能的解决思路,为各级组织人才培养与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不道德工作行为的关系,并揭示金钱崇拜心理和马基雅维利主义在其中产生影响作用的内在心理机制,以184名企业员工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不道德工作行为之间有显著正相关;2)金钱崇拜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不道德工作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3)马基雅维利主义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不道德工作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韩国的文化转型以其社会经济转轨、制度创新的形式,实现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总体性变革,从而体现韩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在对传统儒教价值观的改造与发展中,韩国寻找到了一条在儒教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的路径。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韩国企业价值观也出现了明显的嬗变,集中表现在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的价值观转向;由权威主义向人本主义的价值观转向;由重义轻利向义利兼顾的价值观转向等几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韩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
西方价值观是包括西方自古至今不同形态价值观的集合概念。就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或有着广泛影响的价值观而言,西方先后主要有英雄主义价值观、德性主义价值观、共和主义价值观、来世主义价值观、信仰主义价值观和自由主义价值观六种基本形态。这些不同形态的价值观的主旨和内容有很大的差异,但也有个人主义、幸福主义、强力主义和理性主义等共同特征。西方价值观不同历史形态的内容、构建、兴衰更替及其历史和现实影响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值得引以为戒的启示,鉴于西方价值观的经验教训,今天构建基本共同体价值观需要超越个人本位立场,弘扬古希腊好生活理念,彻底否弃对外侵略扩张,从重理性走向爱智慧。  相似文献   

14.
物质主义通常指一种强调物质拥有、社会声望和外在形象重要性的个体价值观。从物质主义的形成原因上可以看到,追求物质主义价值观既是个体不安全感的表现,又是人们试图通过满足安全需要来应对焦虑的策略。物质主义者对外部目标的追求与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之间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的怪圈。这个循环体系维系了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却也给人带来更低的胜任感\更低的自我评价\更大的不满意。本文主要探讨物质主义的心理成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提出未来的实证研究方向。通过对物质主义相关内容的梳理,也为指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开启健康的生活模式提供一些启发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晚清是一个国家主义狂飙的年代,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导引之下,中国人相信优胜劣汰,相信强权就是公理,相信国家实力就是一切,致力于模仿19世纪西方文明中的国家主义与物质主义.日益弥漫的物质实利主义摧毁了中国的政治秩序和道德秩序,造成了民国初年的政治乱局与精神危机.不久后在欧洲爆发的世界大战,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知识分子在战争的废墟之中意识到国家主义与物质主义是现代文明两帖可怕的毒药,于是从生存竞争的迷雾中醒来,产生了五四时代广泛而多元的文明自觉,从以"力"为核心的国家建构转向了普世价值的新文明探求.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因而也结束了晚清时期的去价值、去道德的实力趋向,重新获得了普世性的文明基础和道德正当性.  相似文献   

16.
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动力和西方“天人对立”的思维方式,及其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等视角,论证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基于当代全球性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反思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指出必须重构技术创新价值观.由传统的唯经济价值取向的物本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转向经济、生态和人性多维价值取向辩证统一的人本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由以“天人对立”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转向以“天人和谐”思维为基础的相对人类中心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逐渐发生了从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从整体价值观向个体价值观、从理想价值观向世俗价值观、从精神价值观向物质价值观的变迁.这一变迁的轨迹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价值观的深刻反思;20世纪90年代价值观变迁的基本完成.新世纪以来价值观变迁向两个方向发展,即价值观上述变迁的延续和深化与科学发展价值观和和谐价值现的形成.价值观变迁对大学生价值现教育产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要对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作出回应,即大学生价值现教育要实现在教育内容、教育主客体关系和教育目标上的三大改变.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大多难以将物质因素与国际关系的变迁结合起来,很难用物质因素发生的变化来解释国际变迁,现有的能够解释国际关系变迁的理论大多是建立在观念因素的视角之上的.以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作为分析工具,可以发现,物质主义范式往往与冲突范式及静态的或循环的理论相联系,而观念主义范式、社会化范式往往与和谐范式及擅于解释变迁的理论相联系.以观念因素解释国际关系变迁存在不足,且用物质因素解释变迁也较必要,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用物质因素来解释变迁的维度.这对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现代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形塑现代工业文明的意识形态是现代性思想。物质主义价值导向是现代性的要害,独断理性主义是现代性的基石。现代工业文明的价值多元是一种假象,物质主义才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精神。后物质主义也只是物质主义的新表现。恰是物质主义这种精神使人们沉溺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而不能自拔。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的人文精神就是超越物质主义的精神。超越物质主义有不同的精神路径,儒释道三家都是超越物质主义的精神路径,生态化的基督教同样可以成为超越物质主义的精神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效率主义是产生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病态的价值观,其本质特征是视效率为一个社会或组织的最重要的价值标准,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服从这一价值标准。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价值观在我国流行了20来年,已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弊端和危害。其中主要有:1.重视效率、产值,轻视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2.重视效率、产值,轻视社会公平,从而导致社会急剧两极分化。3.重视效率、产值,轻视人的身心健康,从而导致大量劳动者卫生医疗保障水平下降,职业病、矿难剧增。4.盲目追求效率、GDP,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效率主义的以上弊端和危害已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中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彻底清除效率主义的影响和流毒,并以健康的人本主义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