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斌  王原 《社会福利》2003,(11):14-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中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部分居民收入下降、下岗失业、生活困难,城市贫困人口不断增加。为保障城市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我国在90年代开始建立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救助城市贫困人口的新路子。但随着制度的逐步推进,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中收入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而制定的一种社会救济标准。随着市场取向带来了效率与繁荣,贫富悬殊的现象也日益加剧,尤其是城市中的贫困人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逐渐增多,形成了一个城市贫困阶层。因此,从我  相似文献   

3.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队的调查显示,1995年中国城市贫困人口为1240万人,比上年减少了284万人。这是由于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和各级政府采取的最低工资制和贫困线以下困难家庭补助制等措施,使许多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保证,贫困状况有所改善。1991年至1995年,中国城市贫困线  相似文献   

4.
体制转轨期的扶贫工作李敏贫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的社会经济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社会经济生活的均衡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扶贫工作由单纯的生活救济转入扶贫开发后,贫困面貌有了极大改变,目前全国农村没有完全解决温抱的贫困人口已由1985年的1.2...  相似文献   

5.
城市扶贫:从制度创新到组织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大用 《社会》2002,(3):4-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我国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化 ,单位之间与单位内部都在出现分化 ,单位体制受到巨大冲击。大批职工下岗、失业 ,流入社会 ,原来隐藏于脆弱的单位体制下的剩余劳动人员问题 ,终于急速地突现出来 ,成为城市“新贫困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此情况下 ,单靠原有的社会救济制度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因此 ,应对城市新贫困的制度创新迫在眉睫。一、制度创新与城市扶贫在制度创新的实践中 ,上海市走在了前面。1992年 ,上海市就召开了专门会议 ,研究对各种收入较低、生活困难的在职职工、退休职工、社会闲散人员实施生活保…  相似文献   

6.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是城市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它是国家为保障贫困对象基本生活所提供的一种有效的社会救助制度,对解决城市群众的生活困难,促进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福州市推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情况看,反响良好,不仅保证了最困难孤老、孤幼、特困户及市属福利机构“三无”对象的基本生活,而且还解决了停产半停产和严重亏损企业特困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但是在实施最低生活保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上海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做好社会帮困工作。目前全市已形成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职工最低收入保障线、企业下岗待工人员最低生活保障线等社会帮困网络。上海市各级民政部门采取多种渠道,形成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帮困工作的顺利开展。3年来.政府部门投入4500万元救济款,按月对8500余名贫困居民给予救济,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去年7月起,全市对32万低收入家庭发放“帮困卡”,按月发放粮、油。与此同时,全市已有109个街道设立了特困老人救助基金,为5000余名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各种生活补助。上海市还根据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保障。民政部门所承担的社会保障任务主要为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是一种兜底的生活保障。传统的民政工作承担着对军人和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的优抚安置保障,对城乡贫困孤寡残疾人员的社会福利和五保供养保障、对城乡贫困群众的生活救济保障、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救助保障、对遭受自然灾害的灾民的灾害救助保障等任务,所保障的对象约占总人口的5%左右。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救助的人员不断增加,民政部门又承担起面向全体困难群体的城乡低保制度、大病救助制度等新的保障任务,与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保障、职工养老保障、职工权益保障相衔接。  相似文献   

9.
存在问题制度的实际覆盖范围仍然有限目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大的问题是保障范围问题。据《1999年社会蓝皮书》对城市贫困人口推算及199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全国收入水平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下的企业职工(含退休职工)调查统计 ,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应该在1500 -1800万人之间。而民政部提供的数据表明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不到282万 ,亦即其覆盖面只有20 %上下 ,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传统救济思想影响仍然强大造成这个反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思想上追溯 ,主要是传统救济思想的影响仍然强大。中…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社会救济对象是一个庞大的人群:平均每年灾民1.2亿至3.7亿人(民政部1998年~200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慢性病患病率85%,病区人口约有4.2亿人;常年极端贫困人口2900万人,贫困人口8517万人:残疾人4300多万,处于贫困状态的残疾人1700多万,处于特困状态的重度残疾人270万多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96.8万人:家居农村的六十年代精简退职的老职工和特殊救济对象50多万人:以上6类人合计7.1亿至9.6亿人次(有部分人为重合的)。面对这一庞大而又沉重的救助群体,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对和谐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学术交流》2005,(10):121-125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城市社会结构发生着急剧变化,城市中出现了数量庞大的以下岗、失业职工和“三无”人员为主体的贫困人口,并形成过渡性、群体性、边缘化等特点,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地界定城市贫困,是开展城市扶贫工作的前提。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城市贫困应当是指发生在城市区域内的各种贫困现象,凡是在城市区域内生活困难的人群,都应该是城市扶贫工作的对象。但是,目前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对于城市贫困的界定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实施医疗救助 促进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贫困人口的医疗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将影响到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的稳定。在城市,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在农村,随着一度比较红火的合作医疗的解体,农民的医疗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卫生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增进社会公平、保障贫困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在城市反贫困中的作用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胜利 《社会》2004,(9):25-27
当前中国城市贫困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型和各种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变化,导致了城市人口在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上发生了较大的分化。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同时,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前中国面临  相似文献   

15.
德国没有法定“贫困线”,因此通常把领取社会救济金的资格标准视为“准官方贫困线”。某人收入若低于联邦社会救济法所定最低生活标准,即有权领取社会救济金。德国的贫困又分为“已克服的贫困”和“隐蔽的贫困”。前者包括根据联邦社会救济法有权并确已领取社会救济者,他们不再算穷人;相反,有权但实际并未领取社会救济者,才算穷人。之所以有这后一概念,一则因为这类穷人未反映在官方统计数字中,因而未受舆论重视;二则学术界对“隐蔽贫困”几乎毫无考察;三则当事者本人也往往认识不到自己有权领取社会救济。社会救济分为特殊生活情况救济和生…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则包括灾害救济、贫困救济和其他针对社会脆弱群体的扶助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贫困人口致富探讨——论讲求职业经济问题●齐经民富裕是人类生活一直追求的一个基本目标,但至今世界还有贫困人口达13亿之多,发展中国家有近1/3的人赤贫,每年有1300万人死于饥饿或营养不良,其中我国农村还有6500万人口生活贫困,大多数人还没有完全富裕...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7,(9):22-24
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但"精神贫困"的现象愈发凸显,应坚持扶志与扶智,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提供脱贫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从1999年国务院颁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来,我国城市贫困人口获得了和国际社会接轨的社会救助权利。仅2002年全国就有2000余万城市贫困人口获得了各级政府拨付的总计105.3亿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城市  相似文献   

20.
农村贫困及反贫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全面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了2148万人,按中国政府确定的贫困线,农村贫困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不足3%。尽管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中国农村贫困状况仍较为突出,今后的反贫困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