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地条件优越、地政治的总体态势比较有利于中国,同时坚持“友邻、安邻、富邻”的基本方针。中亚各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局势动荡、经济上的脆弱性以及该地区本身的内忧外患,要求中国在能源外交中应注意其政局走向。并且在能源外交中应坚持“和而不同,共谋发展”的原则,中亚各国在外交上以平衡为核心,要求中国在能源合作中以多元外交为实践原则,这是各国坚持平衡外交的必然性,中国需要把中亚国家的多元外交作为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关系:睦邻外交的范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 ,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决策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 ,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关系的飞速发展引起世人广泛关注 ,作为中国睦邻外交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盟在中国周边外交议程中的地位日益突显。随之而来的一连串的大手笔是中国落实“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思想的重大举措 ,也是中国要做一个积极负责任大国的具体表现。中国东盟睦邻外交的实施背景是什么、具体内容有哪些方面及其隐含的意义如何 ,无疑是认识该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拟就此做一粗浅分析 ,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睦邻外交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睦邻外交战略是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提出的。他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以国家利益为宗旨,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全方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它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关系,并且为当前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推行“和平崛起”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战略的实施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既坚持反对霸权主义 ,又强调不搞对抗 ;既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 ,又要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既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我国内政 ,又努力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 ;既坚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又适应国际形势的需要广泛建立各类“伙伴关系” ;既坚持“不当头”的方针 ,又始终代表第三世界的利益 ;既坚持“不称霸”的基本立场 ,又强调“有所作为”。这些新特点 ,体现了冷战后我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战略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务实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大外交”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内容和特征的总括。从主体上看,“大外交”包括以国家(政府)外交为主体的政党外交、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等;从对象上看,“大外交”包括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从内容上看,“大外交”包括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等。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主要表现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三个方面。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全面把握和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以及其个人思维方法和政治风格是其外交策略形成的主客观条件。“韬光养晦”的根本目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研究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美国外交中 ,以“人权”为武器实现既定的外交目标是美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美国“人权外交”的由来、美国对华推行“人权外交”的事实入手 ,着重探究其深层次的文化动因 ,对全面认识美国推行“人权外交”的原因以及对我国政府思考制定长期的战略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艳妮 《社区》2022,(8):50-50
在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两邻”理念的过程中,沈阳市第二十中学三好分校始终坚守雷锋精神的校魂,坚持“以雷锋精神治校育人”的理想信念,把雷锋精神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载体,积极与所辖的沈阳市和平区南湖街道三好街社区开展共驻共建工作,将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两邻”理念融入雷锋精神,建设雷锋学校,争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三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倡议。三十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间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中亚五国成为中国周边“战略伙伴集群”。中国共产党精准把握“时、度、效”,根据不同时期中亚国家政党政治发展、政治转型特点和趋势,积极调整与中亚国家主要政党间关系,在打击“三股势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地区稳定与繁荣等问题上凝聚共识,互利共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本质特征,政党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扮演国家间总体外交的“排头兵”角色。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历史契机下,中国同中亚国家间的政党外交必将彰显其独特的战略价值和作用,为深化国家间政治互信和全方位互利合作提供全方位指引,推进中国一中亚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0.
慕欣霖 《国际公关》2023,(18):106-108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为我国的对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熊猫外交”对中美、中日关系的缓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熊猫外交”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改善了国家形象,也带动了租借国旅游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文化内涵易被曲解、宣传内容略显单一、商业色彩较为浓重等问题,应对这些不足,我们要主动消除理解偏差,善于挖掘“熊猫文化”,积极讲述文化故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南海,南海!译名之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ina Sea”作为南海的译名早已约定俗成,彰显的是国家主权尊严,而由“China Sea”到“South China Sea”再到“南中国海”则意味着话语权的丧失,也显露了相关国家的险恶用心。南海诸岛译名的混乱,使得国家主权尊严严重受损,地方渔民文化消逝殆尽,也使得译者困惑而无所适从,因此,政府理应及时、科学地再次审定南海所有岛礁的标准名称,并提供统一的对照英文名。  相似文献   

12.
国民政府收复南海诸岛后,在正式出版的地图上于南海海域周围标绘了一条断续线,从政府层面上宣示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断续线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而国民政府对南海岛礁的命名及有关舆图的绘制,是在多次商讨并考虑到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审慎举措。通过对这一历史过程的考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南海断续线涵义的认识,也有利于当前我国捍卫南海诸岛主权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南海问题由于涉及国家主权、历史问题和法律问题以及敏感的现状,成为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大量著述,从各个角度对南海问题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推动南海问题的研究,本文仅对历史地理研究和法理研究两个领域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对南海诸岛的主权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之际,东西方列强不时非法勘测、侵扰中国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严重威胁中国海权。在与列强斗争的过程中,晚清政府的地方政府官员运用国际法中的有关规定与列强交涉,最终收复了被日本占领的东沙岛主权,并向国际社会宣示对西沙群岛的所有权。与此同时,晚清政府根据国际公法和各国的海上实践,提出了"水界"区、渔业区等海域主张,以捍卫中国南海权益。晚清政府维护东沙、西沙群岛的一切措施,都符合近代国际法的"自护之权"以及"条约"确定的领土界限和领土所有权等准则。晚清政府维护海权之举,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在目前中国的外交斗争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海海洋设施渔业组织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国非法抢占中国南海岛礁资源和对资源的掠夺式破坏眭捕捞,致使中国南海渔业发展空间受限,严重影响了中国南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邻国对南海主权的恶意挑衅,又严重威胁了我国南海渔业生产的安全。中国政府要进行南海维权,必须突出在南海的岛礁存在,发展海洋设施渔业,并探讨适应南海维权要求的海洋设施渔业的组织模式。本文设计的模式为:基于公共服务的国有公司模式,基于产业内的企业集团模式,基于产业间的战略联盟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为基础,合理的行使南海主权,友好地处理同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和平经略南海的核心内容。从古至今,中国在南海经略事务中始终奉行的和平政策源于地缘传统和“和合”文化的共同影响。作为南海地区大国,中国一直在南海事务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底蕴深厚的“和合”文化则塑造了中国在南海事务中的行为模式,中国始终承担着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促进其发展的责任。中国睦邻合作的南海政策,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现实的抉择。它表达出中国解决问题的诚意,也为未来真正实现南海地区的稳定与繁荣铺就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试析中国在南海博弈中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已成为阻挡中国和平发展和发挥全球影响力无法回避的门槛。对中国来说,关于南海主权争执问题需要在宏观和微观的背景下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这不但是中国外交战略在南海问题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也应成为中国战略抉择的一个新的战略视角。  相似文献   

18.
南海问题与中国经济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之争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中国的经济安全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中国应该采取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手段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这些手段主要有:重视南海的经济开发,充分利用南海的资源;增强中国军力,保证航线的安全和加大外交的力度,增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领海的声明》的发布及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为了有效行使对领海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根据国际实践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于20世纪50年代公布了《关于领海的声明》。该声明为维护南海权益、保证国防安全提供了国内法支持,并标志着中国政府建设南海秩序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二十多年来的南海对策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无论是“搁置争议”,还是“共同开发”,都未取得预期成效,南海主权争端反倒愈演愈烈。就南海问题而言,根据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搁置争议”与“共同开发”存在着难以调和的逻辑冲突。从现实出发,“直面争议、积极开发”可能是解决南海问题、维护南海主权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