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总体来看,学界围绕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内涵、结构维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相关研究。但囿于对就业价值取向与职业价值取向的等同认知,以职业价值取向替代就业价值取向趋势明显,就业价值取向结构维度及其观测因素等关联性和契合性相对较弱。未来可从内涵厘定、结构维度、研究范式等角度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和国家及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出现了新的变化。学生就业意愿降低,“慢就业”现象严重。理想职业岗位与目标发生变化,“求稳”心态加剧。求职高标准高期待,存在“畏难”情绪。文章通过就业认知、就业能力、亲友资源、就业期望和社会环境五个方面,探究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原因,同时给予提升对策,即广泛体验,端正学生就业认知;精准出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家校合作,科学利用亲友资源;正向引导,合理设置就业期望;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求职渠道;提高重视,提升政策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3.
金晶  刘丽 《调研世界》2015,(2):34-38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传统农民工的延续和发展,在权益观念、价值取向、社会认知、未来愿景等方面都与传统农民工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个体资源禀赋积累的差异性、组织环境赋权与社会制度政策的特殊性,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就业与城市融入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本文选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的苏州市、南通市、宿迁市的758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调查数据,从微观个体层面、中观组织层面和宏观社会层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状况,剖析其城市就业困境的原因,研究其城市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以期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和自我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贫困生一直是大学生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也最需要学校乃至社会在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援助。高校扩招让大部分贫困生看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的同时,逐年下降的就业率,大城市竞争强烈等就业形势让一心用知识重新书写人生的贫困大学生重新陷入困惑。在此对贫困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问题,贫困生的就业观念、个人定位、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研究,并从社会参与、个人认知、心理情绪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为解决贫困生就业心理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三大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出现的就业取向"福利化"、就业期望"非风险化"和道德品质修养的"弱化"三大现象,提出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建立大学生素质培养与评估的机制,还要深化和拓展就业指导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师范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心理问题愈显突出。调查发现,目前师范生的就业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不乐观、社会认知复杂、就业观念变化显著、就业途径选择单一、价值取向转变以及寻求个性发展等方面。究其原因,师范生的就业心理既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以及高校因素的影响。鉴于此,要从学生和学校双方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就学生自身而言,一要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二要合理调适就业心态;就学校教育而言,一要加强就业指导,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摘要]当前,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伦理道德的缺失。就业中,学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都要认识到营造道德的就业环境的重要性,保障就业市场健康发展。要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应然状态:一是强化道德认知,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制定道德规范,建立约束监督机制;三是践行道德义务,实现利益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8.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刚踏入高校校门尚且处于适应转换期的"95后"新生,俨然感受到了更大就业压力,压力认知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压力对人是否产生影响,关键在于个体对压力的认知评价,认知评价影响到其采取的应对方式和应对结果,而应对结果反过来也影响压力的感知.根据压力认知-现象学-交互作用CPT模型,对高校"95后"新生就业压力进行分析,并寻求干预策略,为高校引导新生对就业压力的正确认知和积极应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运用 1998年广州市女性就业观念调查资料 ,分析了公有制企业女职工的个人特征对其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特征的影响最显著 ,经济特征的影响最不显著。对就业意向有影响的个人特征包括 :年龄、婚姻状况、工龄 (工作经历 )、教育程度、工作身份 (工人 /干部 )、就业状况、配偶工作单位性质、配偶职业和个人月收入。就业意向可分为四种类型 :阶段取向型、连续取向型、权利取向型和市场取向型  相似文献   

10.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因素众多,通过对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就业意向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并结合他们高考志愿填报和毕业就业去向情况,从少数民族成长环境、家庭影响、中学教育、大学专业教育、择业观念变化、就业选择等多方面,分析讨论少数民族学生对职业发展、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职业能力培养、择业偏好等认知方面的特点,客观分析了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发现的问题,从多层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地方高校工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了解地方高校工科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及趋势,分析在校毕业生就业意识、就业价值取向,并提出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加强择业观、择业标准、就业政策、就业心理、择业行为的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点,以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发展属于未成熟阶段,他们对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在面对就业环节中的种种压力时,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客观原因是劳动岗位“供不应求”,就业渠道不畅通,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主观原因是大学生自身的自负心理、焦虑恐惧心理、相互攀比心理、自卑和依赖心理。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必须调整心态,从认知方式、挫折教育、心理调适等方面努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偏差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主要措施。并指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指导,引导其价值取向,帮助大学生正确制定职业规划,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催生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嬗变。基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文献解读和数据分析,归纳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五大嬗变: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演变为供求失衡;人才筛选标准由惟"学历论"向"能力论"演化;就业歧视呈上升趋势;专业冷热不均;就业取向由一元转变为多元。在分析大学生就业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缓解就业矛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新冠肺炎疫情认知、就业服务满意度和就业应对方式三者间的关系,使用问卷对M 大学485 名毕业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1)毕业生新冠肺炎疫情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其就业应对方式;(2)新冠肺炎疫情 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其就业服务满意度;(3)就业服务满意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认知与就业应对方式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 积极提升高校毕业生新冠肺炎疫情科学认知和就业“云”服务水平,有助于优化毕业生就业应对方式。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认知;就业应对方式;就业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按照“个体-集体”“物质-精神”两个维度,结合“成就实现”“社会促进”“家庭维护”“地位追求”四因子结构,分析医学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以及性别、专业、培养类型、政治面貌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从职业的深层认知教育、实习阶段的价值观养成教育、职业就业教育的系统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医学研究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总体状况的分析,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因素有就业类型、未来规划、就业地区和就业薪资,阐述了影响就业心理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最后,针对大学生就业取向及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和建议,认为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择业价值观,发挥自主创新精神才能更好的面临就业压力,而且学校、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是确保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稳定保障。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工作关涉到大学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对其家庭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利益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追求个性之路充满反复、"落脚"心理与"一步到位"思想并存以及无法将社会整体需求与个人需求有效整合等特征。对此,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为根本,秉承兼顾主客观的需求、方式和方法的与时俱进以及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等原则,采取发挥大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高校工作实效以及有效利用国家和社会资源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 ,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就业方式和择业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的变化表现在多方面。大学生择就业中存在不少问题。建议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调整择就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因素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预见就业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预见就业的不确定性认知因素,并考察教育和个人因素对不确定性认知的影响。一是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统计方法,获得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的5个主要因素:自我认识的不确定性认知;就业竞争的不确定性认知;工作后发展前途的不确定性认知;就业信息的不确定性认知;社会不公正的不确定性认知。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自我认识的不确定性认知。二是通过多元方差分析(MultivariatAeNOVA)技术,考察不同群体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的特点,研究发现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的5个因素在不同专业、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