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金亮新 《兰州学刊》2008,(3):102-104
宋代经济发达,经济与法律思想活跃,宋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调控与规制经济的法律法规,内容涉及市场管理、禁榷专卖、海外贸易、货币金融和财政税收等方面,从而形成了较完善的经济行政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唐代禁榷制度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中后期的禁榷制度包括榷盐、榷酒、榷茶和榷铁制度 ,均是官营国有的垄断性工商业经营 ,以国家财政作为出台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唐代禁榷制度突出反映了封建帝制政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干预和操控 ,既促成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结构的前后变化 ,也极大地摧残扼杀了民间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难以生长壮大。  相似文献   

3.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力由盛转衰,国家财政支出日趋浩大,如何增加财政收入便成为最重要的任务。刘晏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来扭转局面,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他对盐法的变革。通过对食盐的禁榷,完善第五琦的盐法专卖制度,创设了通商法,国家因此获得了巨额利润,使唐朝的统治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4.
朱舸 《理论界》2012,(10):102-104
宋以前禁榷经营管理集中于中央,其程度与中央获得禁榷利润多寡成正比。宋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人的介入,禁榷国营松弛、管理权逐渐下放,而利润却进一步向中央集中,以至禁榷之利作为货币收入超过农业税,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支柱。这一现象值得今世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古代实施禁榷制度的目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禁榷制度作为国家垄断经营制度 ,是国家凭借其行政特权将一些重要的商品的生产经营权利收归政府 ,从而获得其正常经营利润和垄断收益的经济行为。实施禁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最大化的商业利润。  相似文献   

6.
榷场虽然明确出现于宋辽金时期,但其历史可追溯到互市,二者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榷场是互市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形态。宋初与南唐之间设立的榷署(或榷务)则是它的直接源头。榷场名称虽然在唐代已经出现,但当时为征榷专卖机构,但这种禁榷制度为榷场所沿袭,为传统互市注入了新的内容。这也是榷场不同于一般互市之处。宋代史籍中的榷易使并非榷场使,从现有记载来看,宋、辽两代均无榷场使。金代虽然出现了榷场使,但从时间上看,金代的榷场使可能来源于西夏,而不是相反。西夏之榷场使很可能远承于唐代。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食盐专营体制虽脱胎于新中国1950年代建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但其渊源可远溯至中国古代的盐榷制度,所以剖析中国两千多年的盐政管理制度及思想无疑是我们理解当前我国食盐专营体制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北宋政和茶法改革性质的认识,凸显了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专卖研究的理论分歧,因而对其根究也是一次理论检讨。宋代社会语境选择禁榷与通商为政和茶法改革定性,但由于概念矛盾,使其对性质的认识游移于二者之间。现代的间接专卖理论局限于对政府借助商人实现专卖的强调,而面对政和茶法改革中经营性和寓税于价特征的消失,间接专卖理论已经没有超越自我的定性空间;商专卖固然突破了间接专卖局限,但它忽视了国家在中国古代专卖中的主体地位。从国家主体角度来看,政和茶法改革的实质是专卖税的征收,是国家把专卖权让渡给商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两宋材料为主考察了与榷场相关的三个方面的法律内容:交易违禁货物的处罚;谋私利、经营不当等经济违法行为;维护外交关系、查禁和派出间谍、保护榷场等带有政治意味的法规。尽管与榷场相关的法律形式和内容均多种多样,但其中心目的均是在维护基本贸易的同时削弱对方,这充分体现了榷场“敌国互市之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试论明代的茶禁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明代茶禁政策的渊源与背景 首先,明代茶禁政策是唐宋以来茶禁政策的历史延续和发展。重农抑商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之一,而禁榷制度则是它的一个重要支柱。此制可追溯于周,而正式形成于汉,后禁榷范围不断扩大,至唐代始将茶叶也纳入了禁榷的轨道,成为与盐、铁并重的专卖品。这是因为,从唐代开始茶叶生产出现了划时代的发展,“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成  相似文献   

11.
榷酤之制自汉以后,一直是封建国家敛财的重要手段,故而被王安石继承。但榷酤之制在宋代与其它专卖制度一样,暴露出了许多弱点,为了使酒税遗利尽为国家所用,王安石令娼优“坐肆作乐”来设法卖酒。在一个试图重建儒家精神的时代里,国家反而成了妓院的大老板。本文正是由此入手,为人们提供一些认识宋代积弱的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宋代四川的酒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汉武帝始行榷酤,酒课就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财源之一。故每当国家财用不足,酒的专卖则严,酒课益多;国用丰裕,酒的专卖则弛,酒课减少。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因而“史册所载,历代榷酤未有如宋之甚者”(《陔余丛考·宋元榷酤之重》)。四川是宋朝重要财源之地,酒课又是四川财政的支柱之一。要了解宋代四川财政经济状况,就必须对宋代四川酒的专卖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榷场是历史发展到辽金时期的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是禁榷和互市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历史产物。辽朝建国之前就设立了羊城榷场。在此之后,由于契丹辽朝对外交换的不断增加,于是分别设置了对北宋、高丽、女真、西夏、鞑靼诸部以及西域诸国的榷场。随着辽与诸国或诸部关系的变化,榷场也时闭时开,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辽代设立榷场不仅会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榷场所在地的军事地位和交通情况,也是其重要的考量对象,因而一般都会选址于军事重镇或交通便利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及其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意识形态化的过程,是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等级社会寻找其合法性理论依据的过程.儒学最初是智者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理想秩序的理论设计,其在两汉时期的意识形态化经历了礼仪先制、理论改造、权力强化和制度支持的过程.儒学意识形态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对中国传统法律的立法思想、社会调整规范的选择和司法制度产生了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据初期,时任日本内务省卫生局局长的后藤新平提出在台湾实行"鸦片渐禁政策",随后强力推行,使鸦片专卖合法化,台湾殖民财政扭亏为盈,迅速独立,也为日本本土输送了大量的资金。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历史的考察,探究后藤新平实行此政策的真正目的和对台湾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志胜 《学术论坛》2003,(6):116-118
刘宴改革盐法后,唐代社会骤然出现了一批榷盐商,他们大多是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组成。通过垄断盐价、纳物代钱、行无榷税、私贩他货等途径,榷盐商大获厚利,这对他们自己的社会地位、对唐代后期社会的发展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经华 《江汉论坛》2003,1(4):78-82
在中国盐业史上实行最久、形态最多、影响亦最大的盐务管理体制是食盐专卖制.作为一种在政府控驭下的商专卖制度安排,清代食盐"官督商销"集中体现了传统盐务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看,传统盐务管理体制强烈的财政本位目标及其对官方权力的高度依附是造成该体制低效率或无效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要素的结构性矛盾、社会运行要件的功能性矛盾及社会运行机制的失调性矛盾.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对当代中国社会矛盾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法律制度存在的制度缺陷加以深入的考察,充分汲取传统中国调处社会矛盾的宝贵法律文化资源,并借鉴人类历史上及当代西方国家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律措施.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相互协调、多管齐下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包括社会运行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其中,以法律规范为核心的制度规范体系处于中心地位.当代中国社会矛盾法律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关键在于加强法律意识形态、法律制度、司法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监狱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监狱作为拘押未决犯的场所属于诉讼机关 ,监狱管理是诉讼活动的一种保全措施 ,具有诉讼活动的属性 :执行狱禁是古代监狱管理的基本职能 ;汇类分监、生活卫生、械具和报囚制度 ,构成了古代监狱管理的基本制度 ;狱官是监狱管理的主体 ,囚人是监狱管理的对象 ;疏狱制度是对监狱的疏导畅通制度 ,它使古代监狱管理的基本秩序和正常的狱禁状态得以调整和维持 ,从而保障了古代监狱作用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法律内部的文化冲突与变迁,特别是多元法律理念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了法律制度的多重属性.中国法同时包含了中国传统、社会主义性质和西方现代法律精神的三重因素.中华法律传统是“有等差的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法律特点是“政治权力之下的社会秩序”,西方法律传统是“个人权利和经济的繁荣”.中国法的三重属性之间,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冲突的一面.中华法系传统与社会主义法律都基于社群主义,不同于西方现代法律中的个人主义;社会主义法律与现代西方法律都体现了现代法律精神,不同于中华法系的古代性;从中华法系传统到现代西方法律代表了人类法律从古代到现代的一般发展模式,不同于法律史中特例的社会主义法律.虽然西方现代法律在20世纪初期和中期曾两度侵入,但是法律的社会主义和中华法系传统仍然是中国现行法中的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