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天盛元年(1149)西夏仁宗御制的《自在大悲心》与《胜相项尊》后序发愿文存夏、汉两本.本文通过与汉文本对勘,对西夏文本发愿文进行全文释读.两种文本的同题发愿文与同本异译的夏、汉两本《自在大悲心》与《胜相顶尊》译文风格不同,可以初步认定西夏文本发愿文是汉文本的节译本.对此发愿文的释读在复原汉文本发愿文过程中具有文献学价值,与汉文本对勘则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夏文《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是目前所发现的为数不多,兼具汉文、藏文、西夏文三个文本的西夏文献之一。本文在林英津女士《西夏语译(尊胜经)释文》基础上,进一步对英藏、内蒙古藏西夏文本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各藏卷西夏文本《尊胜经》至少有9个不同的版本,分属于合刻本、单刻本、写本和石刻本四个系列。通过对题记及部分语言材料的对勘,可以推论,《尊胜经》的西夏文译本和汉译本据藏文本翻译而来。以此同期、同源性的藏文本、汉文本作为对勘材料而进行的西夏文藏传佛教文献解读,于西夏语言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刊布了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西方净土十疑论》略注本的录文,指出此本是根据宋沙门澄或《净土十疑论注》翻译而成,并依照汉文本,对西夏文本进行了翻译和注释,目的是为西夏学界研读西夏语文以及佛学界研究净土宗在10-4世纪的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夏官阶封号表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制是我国古代国家机器结构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反映了当时政权性质和统治手段。所以二十四史、《通典》、《通考》等都作了专章考述。遗憾的是清乾隆年间官修的七十二卷本《历代职官表》,以及道光年间黄本骥删繁就简编纂的重修《历代职官表》,均无西夏职官。其原因,西夏的职官制则用西夏文写成的,历代汉族学者对这种奇特的西夏文字无人问津,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对《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0册编号Инв.No.4384 (9-8)与Инв.No.4894两件可以缀合的西夏文药方进行释读、考校,认为两件文书缀合后存三则药方,本文考证的为治疗诸虚百损之“无比山药丸”方,组方为“肉苁蓉、干薯蓣、五味子、牛膝、菟丝子、赤石脂、茯神、泽泻、干地黄、山茱萸、巴戟、杜仲”.此方应源于《备急千金要方》,经《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传抄,到元代发展为比较成熟的药方,西夏文的这则药方很有可能来源于《圣济总录》之后的某个已佚的汉文本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西夏文诗歌《敕牌赞歌》进行了解读,并对这首诗中有关西夏牌符的材质、形状,特别是“敕走马”银牌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考证。这首诗歌的解读将为西夏牌符问题的研究提供直接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译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次公布了西夏文德慧译本《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并提供了全文的录文、详细的解读和注释。通过与现存黑水城出土汉文本的逐字对勘,知晓了西夏文本当是依照汉文本而译,这一事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夏时期某些译自梵文的番、汉两译佛经的翻译程序。同时,借助同时代精准的汉语译文,我们也可以对西夏字词的用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西夏文HHB.№2844号残片实为《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本文首次公布了残存经文的录文,并通过与《大正藏》所收宋施护汉文译本的对照,指出西夏文本乃根据施护本所译。这份材料中存有大段的陀罗尼,借助西夏文、汉文和梵文的对音,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西夏字的实际读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继《类林研究》等书之后,进一步指出西夏文本《类林》中的西夏文误译字,并尽可能分析其误因。  相似文献   

10.
西夏文词典佚缺字形结构与反切拟音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依据西夏文词典《文海》的构字规律,从西夏文字与汉文字的对比中剖析了西夏文字的实质,叉从已知的材料中运用音韵学原理、西夏文的同居韵原理,提出了解读佚缺、未知西夏文字的字形结构与反切拟音的规律、思路、方法和手段,这对弥补西夏文字的空白、全面了解西夏语言文字体系、西夏文与汉语的关系、西夏文字形声义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夏译本中的两篇《六韬》佚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夏译本《六韬》中有两段文字不见于存世的汉文本 ,聂鸿音曾据西夏译文构拟过汉文原文。本文指出这两段汉文原文见于《通典》和《太平御览》摘引 ,并估计其篇题分别是“决战”和“示怯”。  相似文献   

12.
《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的西夏译本存世较多,与敦煌、宋、辽、金等汉文本内容基本一致.西夏译本至迟在天盛八年(1156年)已有抄本,卷尾发愿者题名有两姓不见于存世西夏文献,经文其他附加内容承自汉文本.多个西夏译本内容相同,为同一本子翻刻或复抄.但拜寺沟方塔出土、黑城本与西夏本内容有异,似乎另有来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参照《大正藏》僧肇译汉文本对俄藏Иив.No.46号西夏文刻本《宝藏论》进行翻译和校注,指出西夏文本应该是民间刻本或寺院刻本,可补汉文本之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新译《亥年新法》等西夏文法典,对西夏职官制度中"■"(官)、"■"(职)问题作了系统梳理,指出西夏中晚期官阶复杂,仅六品以下至少可分五个层级,280多阶;"■"(职)即职事官,共七个层级。西夏以职定阶,次等司正(■■■■)以下各职所对应官阶一般为四到两个。在革职时,通常以该职所对应最高官阶算。恩荫制度中,只继承官阶,而不任职。  相似文献   

15.
清代敕修文章选本及其对文风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敕修书籍是清王朝加强思想文化统治的重要手段。《古文渊鉴》、《钦定四书文》、《唐宋文醇》是三部敕修文章选本。本文研究了它们的编选情况,并论述了它们对于清代文风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初,在我国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出土了大批西夏文文献和汉文文献。在汉文文献中以佛经为多数。其中有一种刻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经末有一篇西夏天盛十九年的施经发愿文,尾题记有职官名称“太师上公总领军国重事秦晋国王”①,但未记人名。在以前所能见到的西夏文和汉文资料中,也未发现西夏有关于“秦晋国王”这一封爵的记载。那么,这个在西夏中期权位显赫的重要人物究竟是谁呢?据笔者考证,他不是西夏皇室嵬名家族中的人,而是把持朝政近二十年的权臣汉人任得敬。为了说明这一点,还需要对发愿文本身和有关文献进行对照分析。下面首先引录部分发愿文: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在宁夏灵武出土一批西夏文佛经,其中包括西夏文刊本《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批珍贵的佛经文献当年散失严重,出土后一部分文献被掠至海外,劫余之物入北京图书馆,即今天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藏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当年流失到海外的灵武出土西夏文佛经中的精品,该文献保存完整,属于元代的善本,距今七八百年之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由于日本藏西夏文献一直没有完整公开刊布,国内学者对日本藏西夏文佛经的研究还很少,笔者在对日本藏西夏文佛经文献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比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在海内外收藏的不同版本,试就日本藏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西夏文字典》是宁夏社会科学院贾常业副研究员对西夏文字搜集整理、研究考证的综合性成果。自1960年前苏联西夏学家聂历山《西夏语词典》出版迄今,已有六七部近代西夏文字典面世。《新编西夏文字典》即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公布的原始西夏文献资料及当代研究成果,对现有西夏文字正其形、拟其音、补其义,勘误近3 000个字符,以供研究者使用。1.《新编西夏文字典》所使用资料以西夏人编纂的韵书字书为主,其他文献第一手资料为辅,  相似文献   

19.
西夏题记文书是西夏文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西夏社会各种宗教活动的面貌,是研究西夏文书档案的珍贵资料。本文根据已经公布的材料,通过两个部分对西夏题记文书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是西夏题记文书的概况,西夏题记文书根据其所反映内容的不同,分为功德发愿文、供养人榜题和巡礼题款三种,并举例说明。第二部分是题记文书内容的总结,分为八个方面:文书撰拟的平阙制度,选择修造佛塔寺庙等的时间,西夏纪年,西夏国名,西夏国建置,西夏地名、职官和军名,西夏人的敬佛活动以及题记文书写作的相关特点等。  相似文献   

20.
存世的西夏文《佛顶尊胜陀罗尼》可分为纸本和石刻本两类,其中纸本包括黑城出土本、绿城出土本和居延出土本,石刻本包括居庸关石刻本和保定经幢本。本文在对照黑水城纸本《尊胜陀罗尼》的基础上,对保定经幢本进行了复原和解读,并根据不同版本所用西夏文译音字的不同,探讨了保定本与黑水城纸本以及居庸关石刻本的传承关系,希望能为研究元明时期西夏文《尊胜陀罗尼》的传播,乃至西夏后裔在中原从事宗教活动的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