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情态动词为现在时态的情态标记式的运用为例分析英语情态意义的表示法,力图为英语学习者习得情态表达提供一条较为明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情态动词作为言语交际活动的载体,体现了法庭审判中会话参与人之间语言的动态博弈.对抗或协作总是促使庭审参与人对情态动词的情态取向和情态量值做出积极的选择和调整,以实现其话语效用的最大化,且不同庭审参与人对情态动词的类别与量值的运用侧重不同,这可以从会话人不同的角色定位、话语目的和权势关系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3.
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为情态动词等中介语研究提供了两个考察视角,即中介语视角和相应的学习者母语视角.以情态动词"must"为例,从中介语视角考察,通过检索自建的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较多使用情态动词"must"的义务情态意义及其序列,认识情态意义及其序列的使用频率则相对较少且错误较多.从学习者母语视角考察既包括分析与情态动词"must"相对应的汉语部分,也包括检索汉语"必须"这一情态表达的相应英语.调查发现,双语转换时母语思维对英语情态动词"must"的习得有影响,但并不显著,对相关情态动词或情态性的运用掌握不足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调查展示了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对中介语研究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4.
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分类及语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语情态动词除了语法特征基本相同外,在语义和语用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根据语义差别,英语情态动词可以分为判断情态动词和非判断情态动词,而后者又可以分为主语指向和话语指向两种情态动词.情态动词在使用中具有某种言外之意,能够表达一定的言语行为.理解和使用情态动词,必须考虑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语言中,情态动词是情态意义表达的主要形式。研究中国大学生情态动词口语使用的情况有助于了解和学习英语情态的地道表达,使交际更加成功。文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中国大学生情态动词口语使用现状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调查发现,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存在着过度使用一些核心情态动词和少用半情态动词的倾向;情态动词的使用严重受到情态动词汉语语义的干扰,使表达不自然、不地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英语情态动词语义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语义演变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运用Leech的词汇的联想意义说和Don L. Nilsen & Alleen Pace Nilsen的英语语义特征分类理论,解释了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的转换与扩大、非情态意义缩小和被淘汰的原因及其语义体系形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让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情状系统有更多的了解,并认识到从语言本身来研究语言运用规律的客观性,运用功能语法理论探讨了情态的空间,情态的种类,情态的承诺,情态的责任及实意动词的情态化问题,认为对英语情态系统的研究在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语料库检索软件WordSmitM.0和统计软件SPSS13.0对上海交通大学科技英语语料库(JDEST)中的情态动词进行研究。作者选取了9个“完全情态动词”,将其在JDEST中的使用情况与在通用英语语料库BROWN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通过SPSS的显著性检验,作者探讨了科技英语中情态动词的特征以及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9.
情态与动词或句子的情状特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情状类型的动词或句子与不同情态类型存在匹配上的互动关系,表现为属于不同情状类型的动词或句子与表达不同类型情态的情态动词之间的共现限制.静态情状与认识情态、动态情状与根情态之间在概念结构上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为:在句法上,它们的表现形式呈自然共现关系,即典型的静态动词与表达认识情态的情态动词自然共现,而动态动词则与表达非认识情态(根情态)的动词共现.不同情状类型的动词或句子与多义情态动词共现时,情状类型对多义情态动词的语义解释会产生有效的影响,情状对多义情态动词的语义具有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情态动词连用是汉语的独特现象。本文探析了情态动词连用主观化增强主观评议和消解句式限制的功能并对情态动词连用主观化进行了历时分析,为情态动词连用主观化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英语中的情态动词进行着不断深入的研究,试图找出它们的共性,构建一个统一的模式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和概括。Palmer将英语中的情态动词划分为三大范畴:推测;义责;原动。这基本上概括了它们的语义。从应用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情态动词的语义,情态动词的意义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有意义渐进和意义重合。  相似文献   

12.
情态动词否定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lmer认为在英语语法中 ,最难描写的莫过于情态助动词系统 (Palmer,1 979:preface)。情态动词之所以纷繁复杂、难以描写是因为它们在各种英语文体中使用频率极高 ,并且表达的意义与人的情感和意念有着密切关系。由于情态动词的意义的多样性和模糊性 ,其否定形式及范围也是复杂多变的。我们可以依据Palmer对三类情态动词(推测性、义务性、原动性 )和两种情态级别 (可能级、必定级 )的划分 ,对情态动词的否定范围及语义进行分类分级研究 ;同时 ,鉴于可能级和必定级情态动词否定之间的语义约同现象 ,对逻辑等式Not -possible =Necessary -not;Not -necessary=Possible -not在情态动词句式中的操作规律加以探讨 ,结果表明该等式为解释情态动词否定形式间的互补现象提供了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关于英语情态动词过去时形式是否有“时”的标记有两种不同的观点。通过反驳无时态论观点从而论证过去情态动词具有过去时态,并通过语义分析、示例用法,进一步阐述了情态动词在形与义都具有时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典籍中古汉语具有原生态特点的语气系统,可以《愚公移山》的中英文译文对比为个案,找寻源语翻译成恰切目标语的路径和方式,从而揭示古汉语语气表达系统和英语语气表达形式,存在着对比和对照。典籍古汉语原声态的语气特点,不仅作为语助之学体现出来,而且对应着英文中相应的情态和修辞等表达方式,即典籍中古汉语语气表达的原生态特点,在译成英文相应的语气表达时,能够通过归化和异化的方式,转换为符合目标语特点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情态助动词是表达情态的重要手段,英语和汉语情态助动词有不同的语法和语义表达形式。根据Huddleston和Palmer关于情态助动词的理论框架,英语和汉语情态助动词被同时纳入否定、倒装、替代和强调四个语法特征进行对比,发现汉语在倒装方面与英语有很大差异,但是在其他三个特点上,均与英语具有共性。然后又将它们纳入意愿、可能和必须三个语义范畴,结合相应的语料对比、分析,发现它们的意义表达形式在三个语义范畴中表现有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6.
翻译质量评估研究一直是中西方翻译界研究的中心问题。中国译界范守义、徐盛桓、穆雷等人将模糊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入译文评价,在强化翻译质量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上有其可取之处。不过,国内这些量化和科学化的翻译评估模式的不足在于,忽略了文学翻译的语言艺术特质。对此,笔者认为应具体从五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分析了在询问、给予建议的语境下,中国学习者与英国本土人各自对话中的几个典型模糊情态动词的运用情况.旨在将分析结果作为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多模态现象的研究目前是一个比较热点的话题,为便于介绍应用,需先探讨多模态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进而探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多模态选用的五大原则,最后用实例来具体说明如何应用。结果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观念对英语情态动词使用的影响,作者以亚洲留美学生(英语为非母语者)和美国本上学生(英语为母语者)相同主题的作文为对照组,分析了两者在使用表示“义务”、“必须”的情态动词时的异同。结果发现,东方文化价值观对英语情态动词的使用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