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许多考古材料都与古蜀人的太阳崇拜和历法有关,而作为典型器物之一的青铜“太阳神树”,就是古蜀人太阳崇拜和使用太阳历法的最佳体现。它不仅具有“日、鸟、天、龙、树”等宗教崇拜的象征意义和神话色彩,又是古蜀时期历法等科学知识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三星堆文化中辩证、和谐的思维和审美意识,内涵极为丰富,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是一处早期蜀文化古遗址群,在七十余年的发掘历史中,先后出土文物数千件。其中出土的具有音乐声学性能的器物,与战国时期蜀乐器和商代乐器之间有相似之处,并表现出蜀音乐文化自身的特征。通过考证与分析研究,这些器物的乐器功能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3.
柏灌时期乃古蜀文明之关键时期.4500年前的亚北方期灾变气候促使中国西部部族向东大迁移.古蜀族亦分别沿岷江而下及翻越龙门山,先后进入成都平原.前者形成以宝墩文化为代表的遗址系列.后者由柏灌带领,翻山到达龙门山镇一带,并在沿途发现大量矿产,特别是在龙门山镇附近发现了铜矿,即今大宝铜矿.该地距离三星堆遗址仅数十千米,其铜矿成分与三星堆遗址青铜器成分相同,且沿湔江一鸭子河而下,这些铜矿石可以很容易地被运送到三星堆遗址.正是由于龙门山镇铜矿的发现,使三星堆和继后的金沙遗址得到了物质基础而顺利进入青铜时代,因而远较宝墩文化系列进步.建议今后进一步发掘柏灌遗址、龙门山镇冶炼遗址、通济鱼凫田于湔山遗址,以丰富古蜀文明研究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到的山西龙山文化的陶寺遗址、安徽潜山薛家岗文化遗址等都出土有玉琮;远至广东的曲江石峡遗址也发现有玉琮和石琮。此后在夏商周时期,玉琮流行的范围更加广阔,但玉琮的形制与纹饰风格已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有1件残玉琮,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有1 4件玉琮,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有1件玉琮,广汉三星堆遗址也出土有玉琮。2 0世纪初以来发现的有些玉琮还流散到了国外。美国的罗越(MaxLoehr)在1 975年出版的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所藏中国玉器图录中著录了7件玉琮,其中2件断代为商,另外5件为西周、西周晚期或东周玉琮。这些…  相似文献   

5.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史前人类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生产工具,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资料。本文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及研究成果,对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的种类、质料、制作技术、典型器物特点及经济形态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傅顺、王成善、江章华、刘建、李奎在《成都金沙遗址区古环境初步研究》中指出:用孢粉分析方法复原的成都金沙遗址区古植被特征表明成都地区平原植被以草本植物占优势,局部低洼的湿地生长着热带、亚热带植被,在较高丘陵和山地上生长着乔木,总体气候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温暖湿润气候,这与全球性的气候状况一致。而广汉亚粘土层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分析则进一步表征了金沙遗址区的古气候有干旱化的趋势,古河道砂粒度分析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结论。此外,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象牙,经初步鉴定属亚洲象种,结合广汉三星堆也有大量象牙出土的事实来分析,四…  相似文献   

7.
关于虎形器物,在三星堆遗址中曾有多件出土.在成都市青羊区金沙村遗址中亦出土多件虎形器炉,时间在晚商至西周,在晚于上述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巴蜀青铜器物中亦多有虎的形象出现.总之,在巴蜀地区早到殷商晚至近现代虎形器物或装饰一直盛行不衰.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虎的民族.这与他们的自然环境有关,也可说是他们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本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物为主要依据,结合历史献,对祭祀性的青铜人物礼器所蕴含的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予以解读,在对三星堆遗址的历史地位作出全新评价的同时,通过对中国上古“无字历史”时期华夏先民的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交流的化载体形式进行梳理,认为三星堆遗址曾是中国上古历史时期华夏先祖祭祀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本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物为主要依据,结合历史献,对祭祀性的青铜人物礼器所蕴含的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予以解读,在对三星堆遗址的历史地位作出全新评价的同时,通过对中国上古“无字历史”时期华夏先民的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交流的化载体形式进行梳理。认为三星堆遗址曾是中国上古历史时期华夏先祖祭祀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三星金沙铜人圈手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星堆、金沙遗址皆出土铜人圈手形象,而且尺寸夸张。其文化内涵,主要显示沟通天人的思想。而铜人也从世俗的大巫,转化为天使或神龙的化身。在宝鸡茹家庄西周墓中,也发现此类圈手铜人,表明与三星、金沙有亲族关系。由于广汉、成都、宝鸡构成时间序列,其文化溯源又与长江有关,因而显示出这支蜀人的迁徙路线,应从长江中下游到成都平原,又沿嘉陵江北越秦岭,而至渭水南岸。  相似文献   

11.
《新华航空》2011,(11):50-51,76,81
2011年9月23日,巴勒斯坦国正式提出加入联合国的申请,此时距离他们宣布独立已23年,距离联合国允许他们建国已63年。入联是为了更好地建国,建国则是为了更顺利地回家。从提交申请往回倒数,数到63年以前,甚至数到2000年以前,回家一直是这片土地上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伊斯兰圣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一个令人注目的、不可规避的现象,它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传统化带来了巨大挑战。伊斯兰是中东传统化的核心和精髓,伊斯兰圣战是伊斯兰精神的典型体现和外化。有挑战必然有应战,伊斯兰圣战就是伊斯兰传统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应战。该从历史学、宗教学和国际政治学的视角,分四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3.
心灵的圣殿     
以抒写劳动和爱情的赞歌步入新中国诗坛的闻捷,其力作《天山牧歌》渗透着作者对新时代、新生活,对祖国、对人民诚挚的爱。诗人抓住了性格、情感、心灵这三个平面,水乳交融地反映了这一层面,并同诗的思想美、感情美、意境美结合起来,展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丰富的情感和美好心灵。从诗歌作品中仍可看到作为新闻记者身份的诗人过于拘泥于生活真实的一面,诗作带着“新闻性”的印记。  相似文献   

14.
《圣经》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 ,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同时开歧视女性之先河。一方面 ,它客观地反映了妇女极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极为悲惨的命运 ,表现了当时社会对妇女的歧视 ;另一方面 ,它的文本本身是从男性的视角进行创作的 ,也充满了对女性的歧视。《圣经》对女性的评价和观点 ,成为西方基督教文化歧视女性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人的精神历史中,"圣地"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主要表现:一是自殖民地时代清教徒就渴望建立"圣经共和国",对圣地的依恋延伸进美国的信仰、政治和教育之中;二是在美国人看来,希伯来语是圣语,是终极价值的承载者,它把锡安和美国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是各种背景和文化取向的美国人都忠诚于锡安,美洲被视作锡安山的化身.正是这种浓重的圣地情结,使得美国在19世纪犹太人回归和圣地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成为与以色列建国后保持特殊关系的一个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霍桑出生于一个资深的清教徒家庭,基督教文化也毫不例外地对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霍桑在他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将大量的《圣经》原型、典故"移植"到他的作品中来.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在特殊环境下特殊心境的书写,本文针对"意淫"说,探讨作者写作其时的特殊审美心理,指出作者潜意识中具有"民族心理"特征的"文人士大夫情结";并指出莲花并非美人的象征,而是作者圣洁人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时代的精神家园,是文明的灵魂.每一种哲学都代表着它所处时代最深刻的思想.哲学能够为世界、为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提供某种共同繁荣、和睦友好的思维图景.哲学与我们的现实世界和时代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离开它的时代,哲学不能独立生存,更谈不到发展.哲学有多样性,每一个民族有它自己的思维,并对哲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全世界不同哲学之间的对话、交流和加深理解是哲学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文学中,存在着一类非常古老、重复出现而又形态多样的文学原型——神圣植物意象,它的代表性原型是“宇宙树”。之所以谓之神圣,乃是因为它们常常反映出对人类而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宇宙的创造,世界的结构,人类的诞生,生命的由来,甚至精神和文化的价值等。这些原初的文学意象,具有“原型”的典型特征,表现出远超出文学作品本身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0.
《太平圣惠方》是宋政府编纂的医方大全,反映了宋太宗时期中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的最高成就,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对中国医学,乃至对世界医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贡献。书中关于抑制巫术迷信、导民向医的科学宗旨,为君之道,贵在救民、志在救人等医学伦理学思想对后世医学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