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世纪初涌动的文学"浙江潮"对"五四"文学革命起了领军的作用.以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人倡导的启蒙意识、人本主义与"平民文学"构成了"五四"文学革命深邃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总是以"不合时宜"的姿态对同时代文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然而他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和坚守己见的品格,处处显示了与"五四"精神的投合.他坚持整体性的文学观,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新文学彻底反传统倾向的制衡和反驳;他批判文学的阶级论和工具论,倡导文学的多样性和独立性,这些对同期文学乃至当代文学的发展都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革命"与1922年至1936年期间由中国共产党人、革命作家、左翼作家倡导的"革命文学",本同属于中国现代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二者在活动主体、大众方向、白话文形式等诸方面有着很大的继承性和同一性.然而,由于"革命文学"论者误把"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成了"无产阶级革命"或"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于是站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立场,对五四资产阶级文学革命展开了一系列的讨伐活动.因此,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看似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展,实际上是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变异.从资产阶级革命到无产阶级革命、从人道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从唯心论到唯物论、从人性论到阶级论、从人的文学到无产文学、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从个性文学到人民文学、从自由创作到遵命文学、从艺术自律论到政治工具论等等,都是这一变异的表现.这种变化奠定了后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其文学形态的价值取向,直到1978年12月开始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才有所改变.因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就可以按照五四文学(资产阶级革命文学)、革命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五四文学的回归与超越这个"之"字形的道路去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文学革命纲领深受其翻译实践和世界文学观的影响,同时,其文学革命宣言也为现代翻译指明了方向.胡适主张翻译"欧西名著"为新文学创作树立典范,以白话翻译代替文言翻译以利于向国人进行文学启蒙,主张自由流畅、严谨有度的直译以达到对原文的忠实.胡适的文学革命观、翻译思想与策略,无疑是建构现代翻译规范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5.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蜕变的开始,也是中国现代史的发端.这个运动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它反映了传统文学观念的彻底转变和中国人现代意识的觉醒,而且也标志着中国文化已从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纳入到世界现代文化同构发展的整体过程中,获得了生命的再生.因此,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之一的胡适,把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运动,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近来,有些学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胡适的论点,他们指出:“五四”文学革命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余响”或“回光反照”,是“植根于中国土壤的‘东方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作为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首先打出了文学革命的旗帜,在新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九一七年二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响亮地喊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中国新文学运动从此揭开了序幕.这场文学革命固然不能与五四以后的新文学运动相提并论,但追本溯源,一九一七年开始的文学革命无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兼及"近代文学"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国新文学与现代文学不是等同的概念.新文学始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而现代文学则始于20世纪初,因为从20世纪初至1917年文学革命以前的文学中已经出现了与新文学的主要特征相通的因素.与此相关,本文对于把1840年至五四运动前夕的文学作为"近代文学"的文学史分期法也提出了商榷.  相似文献   

8.
一九一七年初,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继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提倡民主,提倡科学之后,提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要求,出现了一个文言白话之争、新旧文学之争的改革文学的热潮,被称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样,开始时带有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现代传统谱系中,大众化传统是重要的传统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传统的形成及其演变,一方面经历了19世纪后期民族语文革新思潮、世纪之交的"三界革命"和"五四"新文学运动历史发展三步曲,同时也经历了由"白话文学"文体形式层面向"平民文学"美学精神层面的逐步深入与升华过程。"平民文学"观念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和新文学创作实践中的形成,标志着大众化文学传统核心价值观念的最终确立,显示出它凝结过程的"历史完成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学史是文学现代化的历史,是中国文学汇入世界文学的历史.作为与旧文学相抗衡的新文学,它的出现至少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历史条件现代意识(包括文学观念的现代性)的获得和广泛传播并在社会占居主导地位;与世界现代文学同步的文学文体形式的确立;适当的物质条件的准备.近代印刷工业的兴起,新闻出版业的形成,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现和文学社团以及作家职业化(稿费制)的形成等物质条件为后来现代文学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但"器"的改变是浅层次的,"道"的确立则是十分艰难的.经过近代以来现代意识的积累,量变转化为质变,新文学才得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中真正诞生.现代文学的新文体(新诗、现代小说、散文、话剧)及其各种不同的分类体裁都是在"五四"文学革命之后才真正得以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故现代文学史的起点就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文学革命的启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轫,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讨论、评价五四文学革命,大都着眼于文学革命对于现代新文学的意义,而相对忽略了它对于文化启蒙的意义.实际上,五四文学革命是适应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需要而发生和发展的,它的显著特点是密切配合了当时的启蒙运动,因此,它的意义首先表现在思想启蒙方面.本文拟就文学革命的起因和文学革命的两个方面内容(文字工具的革新和文学观念的革新),对文学革命的启蒙意义作些阐释.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文学革命的科学主义倾向,造就了再现论、认识说的文学观,同时也造成了文学审美本质的失落。进化论的文学观强调了文学的历时性但抹煞了文学的共时性,尤其是激进的革命进化论,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被否定设下了伏笔。人道主义肯定文学的人性本质,但它对五四引进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开火,摧毁了自己的基础,从而导致自身被革命文学取代。倡导平民文学应予肯定,但对贵族文学与士大夫文学的极度排斥,却导致了文学的极端平民化。现实主义倡导者无法接受欧洲现实主义的客观主义,则使现实主义与古典主义界限模糊,最后滑向新古典主义。五四文学革命不是从文学性质的角度批判“文以载道”,导致自身陷于反对文以载道和要以文载革命之道的矛盾之中。世界文学意识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封闭意识和自我中心主义,使中国文学思想与世界文学思想相沟通、融汇。但这种世界化是以激进的反传统立场推行的,引起了民族本位主义的反拨,客观上为否定五四文学革命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乔伊斯执着追求艺术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对西方固有的文学秩序进行了大胆的反拨与重建.乔伊斯不仅代表了现代主义文学最高成就,而且也已成为这场举世瞩目的文学革命的象征.他的理论革新:精神顿悟说;词语革新--混成词;运用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表现精神生活,都证明乔伊斯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最彻底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   

14.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阶段,为本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二期。此前文学之由作为工具的“中心”到作为“中心”的工具的转化,以及与之同时发生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主流性认同和复古文学倾向的发生,为“文学革命”提供了现实性前提。“文学革命”渴望对传统文学的全面颠覆,但其本身的规定性又必然导致新的转化和分流,以致衍生为“革命文学”长时间在政治规约内的主流地位,和其间对抗性格局中颇有意味的种种复杂状态。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法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理性与非理性的思潮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激烈斗争,然而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反传统的、非理性的"反文学".普鲁斯特、罗布-格里耶、尤奈斯库和索莱尔斯是法国"反文学"在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杰出代表,在叙事方式上具有典型的意义,对他们及其作品进行分析,能够让我们认清和把握20世纪法国"反文学"发展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文学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对新文学的建设做了很多具体切实的论述.他大胆而系统的提出了"欧化的文学"的文学革新观,极大的丰富了五四文学革命理论研究.傅斯年这种在世界文化的格局范围内审查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化,并试图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现代意识,推动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革命中,胡适、陈独秀、鲁迅、周作人提倡"平民文学"、"为人生的文学".特别是鲁迅先生,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呼唤平民挺身抗争的战斗精神;他用文学创作的实绩,使平民文学成为现代中国文学的主流.在阐述"五四"时期"平民意识"的同时,也对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平民意识"的衍化和变异,进行了梳理和描述.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五四”运动,不仅开创了我国革命史上的新纪元,而且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有划时代的意义。“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学革命,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而彻底的一次文化运动。它以文学革命为主要內容,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我国新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奠定丁基础。这个前所未有的新文学运动,是我国政治经济变革  相似文献   

19.
以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的角度来分析胡适在白话文运动中的理论主张.作为文学形式先锋的胡适,从哲学层面上思考了形式和内容关系,并以此来规定文学革命的程序的方向.他不仅重视形式--语言的变革,也强调内容的变革,讲究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他强调形式的重要性,只是出于程序上的需要,即形式在先,内容在后,而这一点恰恰符合了"五四"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胡适对整个文学革命的突出贡献在于--语言的革命.  相似文献   

20.
"五四”前后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深深地烙刻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印记,并对20世纪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文学研究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站在21世纪的今天,对这一时期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进行一番回顾,无论是对于总结上个世纪文学研究的历史,还是为21世纪的文学研究提供资鉴,都应该说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