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爱国”情感是主体最初植根于共同体关系建构的高级情感形式之一,作为一种情感结构,“爱国”情感的培育和表达在实践中呈现复杂多元的样态,情感培育的流动性、情感对象的模糊性和情感表达的易煽动性这三个层面体现出这一结构的基本特征。如今复杂的网络生态冲击之下,“爱国”情感的基本内涵需要得到重新审视和思考,理性爱国的实践方向和价值目标需要得到重新阐发和理解,“理性爱国思维力”作为主体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应该得到良好地培育和引导。以主动建构自身的理性认知系统作为依据,以文化认同与制度及社会价值认同一致的目标作为方向,以对思维对象矛盾的批判反思作为作用点,在理性认知、价值目标和思维对象三者连贯统一中实现主体理性爱国思维力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理性爱国就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人们感性的爱国情感升华为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认识。当代大学生对时政高度关注,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媒介,他们既认同本国文化也包容外来文化,但极少数大学生仍存在偏激和盲目行为。为此,要从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教育与网络媒体的优势、培养大学生包容并蓄的国际胸怀及合理利用突发和偶发事件等方面探索大学生理性爱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后,我国从政府到民间都采取了行动,表达爱国情感。从这一系列的爱国行动可以总结出,只有努力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报国志向,提高政治素养、增强国防观念,增长建国才智、践行报效祖国的行动,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理性忠诚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4.
宋末爱国遗民诗人在国破家亡的时代,对陶渊明的忠义气节和超然情怀,从情感深层到理性高度都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在他们的诗作中有明显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挖掘农林专业课程中家国情怀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巧妙而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是协助思政课推进农林专业爱国情怀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农林专业中推进爱国情怀教育,需要抓住自尊和自信在学生情感形成中的作用,注重隐性引导、由感性生发理性和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之所以能够在各个国家、各种制度下得到弘扬和重视,就是因为它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等多种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以及提高人们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认识来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现今高校出国留学人员与年俱增,人数众多,对高校出国留学人员进行爱国主义越来越重要.对日本三重大学中国留学生爱国思想状况调查表明,高校出国留学生爱国状况总体良好,但留学生对国家关注度不高;能做到理性爱国,但没有付诸实际行动;对国内高校思政教育满意度较低.建议通过加强学生留学准备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向留学生大力宣传国家最新方针政策、推进各类驻外机构对留学生权益的保护等措施鼓励留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增强留学生的爱国意识.  相似文献   

8.
评价的标准大致有两类,一是情感,二是理性,两种标准各有所长,情感标准主要用于对事后价值的评价,理性标准主要用于对事前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为标准的评价,直接而自然,简单且可靠,但其运用范围有限;以理性为标准的评价,广泛而具有先在性,并因此而具有指导人们实践的功能,但评价结果具有或然性.理性标准更容易操作,更具客观性;情感标准更根本,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休谟的正义理论体现了理性和情感的张力,他区分了正义规则的建立和正义感的愉悦来源,前者依靠的是理性,后者依靠的是同情。休谟主张正义是理性和情感的结合,但情感是决定力量,理性只是情感的奴隶。这种以情感为主以理性为辅的结合观没有给理性和情感恰当的定位,因此避免不了道德失范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翻译改写是翻译实践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影响翻译改写的因素很多,本文试图探讨译者民族情感对翻译改写的影响,指出一个民族的爱国情感,审美情感和价值情感都会影响翻译的改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