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过度沉溺于网络而引发的各种问题日益增多,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的研究从网络、个体、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回顾和评价。网络的特点具有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倾向;个体消极的人格特征和非适应性认知等容易发展出病态网络使用行为;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社会支持、社会交往的缺乏和社会生活事件的打击会促使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方法上的缺陷,基础理论的薄弱,本土化研究匮乏等。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成瘾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广泛使用,网络成瘾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成瘾形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尝试从结构一行为视角,建构一个以青少年个体特征、现实社会差异、网络介入程度为解释变量,以网络成瘾规模和成瘾倾向为被解释变量的分析架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社会控制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结合问卷法和心理学量表法,使用社会科学软件包SPSS15.0和AMOS7.0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与20个影响因子关系显著。生活满意度和领悟性社会支持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抑制因素,负面生活事件的刺激和幻想的应对方式是网络成瘾的促进因素,由这4个因素所构成的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4.
网络集群行为是网络环境下的一种特有的群体性行为.网络集群行为具有超越时空性、规模无限性和年龄特殊性等重要特征,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框架效应、事件类型、匿名性、回应策略和社会认同等.文章通过对网络集群行为的发生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网络集群行为发生理论模型,为引导和控制网络集群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使用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和得克萨斯社会性行为调查问卷,对511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调查大学生网络行为及网络成瘾现状,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中9.8%报告感觉网络成瘾;网络成瘾者(IAD)与非网络成瘾者,在社会性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不仅在某些人格特质上有差异,而且在自我价值感的客观评价和社交能力上与一般上网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交信心、社交支配性、社交能力和社会退缩方面.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交往问卷的编制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3167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确定包含30个项目的青少年网络交往问卷。研究表明:(1)问卷包括网络交往程度、网络交往影响、网络交友便捷认知、网络信任缺失认知、网络交往消极态度和积极态度等6个因子,它们可解释总变异量的56.51%;(2)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观测数据与构想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适合作为青少年网络交往情况的测量工具;(3)青少年在网络交往影响、交往程度、交往态度以及交友便捷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交友便捷认知和交往影响的年级差异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交友便捷认知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山东省泰安市373份机构老年人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ISM模型,系统分析了养老机构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关系和结构层次.分析结果表明:失落感认知、子女关心频率、老年人社交网络、社会公益介入度、家庭年收入、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政府活动组织情况、文化程度9个因素对机构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失落感认知是表层直接因素,子女关心频率、老年人社交网络、社会公益介入度、家庭年收入是中层间接因素,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政府活动组织情况、文化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虚拟性对青少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的形成 ,对人们行为习惯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就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对青少年的行为、道德、自我认知、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进行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山东、河南和重庆等地抽样调查所得1898份问卷的统计分析,从网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两方面对青少年视野中的网络风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青少年对网络风险存在认知偏差.青少年认为,相对于其他人而言,网络风险发生在其身上的可能性更小;网络风险即便发生,对青少年本人产生的后果也不如对其他人严重.不仅如此,青少年网络风险认知还存在地域差异.在网络风险发生可能性方面,河南青少年感知到的风险最大,重庆次之,山东最小.而在网络风险发生后果严重程度方面,河南青少年和重庆青少年感知到的风险没有显著区别.当感知到的网络风险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时,山东青少年感知到的风险要显著小于河南与重庆青少年;而当感知到的网络风险发生在青少年本人身上时,山东青少年和河南、重庆青少年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与网络的特点、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受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以及自身的道德素养等因素都有关系;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而且最根本的一点是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问题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分层抽样50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心理及影响因素;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缩写为SEM),研究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相关影响.提出大学生对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心理健康因素、心理应对方式,其次为父母教养方式的间接影响;人格因素也对网络依赖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社会上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日益增多,网络成瘾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和睦,而且危害了社会稳定。因此,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来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协助网络上瘾青少年从失序的上网行为与失序的生活状况中回归秩序与平衡,辅导的目标不是戒除上网而是合理地上网、可以控制地上网、能够适宜地安排上网时间和非上网时间,可以将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加以统合并达成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活的裂变,使传统游戏衰落,以网络为主体的网络游戏成为主流,网络家庭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了青少年。网络家庭对青少年家庭观的主要影响在于家庭责任的淡薄、性观念的淡漠和人伦关系的淡出。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身心发育都有不良影响,这是一种对青少年不宜的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犬量存在,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青少年自身等诸环节中找到解决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途径与对策,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以期使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走到符合道德要求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诞生,一方面形塑了一种经由互联网中介的全新人际交往方式,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网络交往中的人际信任风险。基于对浙江、湖南和甘肃三省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对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信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网络交往中的人际信任风险并没有让青少年在陌生人面前止步,相反,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的确建立起了真实的人际信任关系,而且这种信任关系不仅出现在熟人之间,还出现在陌生人之间。但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对熟人的信任程度明显高于陌生人。而回归分析则发现,网络交往认知是影响青少年网络人际信任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有着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从培养青少年区分媒介再现与社会真实的能力等方面,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的自我内化.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削弱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弱化了他们的道德意识及角色社会化失调.培养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素养和对网络信息的免疫力,需要进行疏导,加强自律,建立监督机制,社区、学校、家庭要齐抓共管,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对于青少年成长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和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分析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负面影响的因素,找出应对的措施,是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明网络环境的必要条件;网络负面作用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教育的滞后,加强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网络行为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国内外学界对网络行为的研究,涉及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研究等诸多学科.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简要梳理和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在网络空间作为社会行为场域、网络行为特征与行为类型、网络行为影响因素、网络行为后果等网络行为研究基本议题上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创新活动要由企业家来组织和推动.企业家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必然受其根植的个人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影响.文章试图通过社会学中社会网络的分析观点指出,企业家网络及其构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家获取信息与资源的能力.此外,相对于企业家的个人网络而言,企业家的社会网络对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将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因为通过社会网络企业家能够获取和动员异质性程度更高的信息与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