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个历史时期内,自然哲学的发展比较缓慢,甚至被现代西方哲学遗忘。自然哲学是哲学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对自然哲学研究进行新的构想从自然本体论转向自然发展论,从天然自然观转向人工自然观、并对自然哲学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位。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自然哲学著作,新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中的硬核内容。新自然观将“时间之矢”引入自然界,是关于自然史(即自然界的历史)的辩证法。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原子论自然哲学是缺乏历史性的物活论,其后续与马克思试图完善唯物史观自然史基础的努力相契合。恩格斯自觉承担起发展基于大历史观的自然史方法的理论任务,其切入点是辩证唯物主义新自然观。自然史是恩格斯与马克思具有高度共识性的话题,所谓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相对立的说法,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双重误读。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著作和近代物理学都是physics,但却是两种有根本区别的研究。自然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科学”。自然哲学较多依赖于一般的经验与观察,而近代科学更多依赖于借助仪器进行的观察和通过实验产生的事实。自然哲学的目的是理解基本事物一现象的所以然,主要通过对自然概念的梳理来理解自然现象;近代意义上的物理学则以建构技术性概念来说明自然现象。自然哲学以形而上学为原理,而物理学则最终要抛弃形而上学。要读懂自然哲学著作,读者需要有良好的思考训练,但无须任何特殊学科的技术准备和专门的数学训练。自然哲学每个体系更多地展现出某个哲学家首创的总体解释,而不在于为这一学科的知识积累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批判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以实践概念为核心的人化自然观.从理论层面看,马克思人化自然现在思维范式上超越了近代的旧自然观,实现了从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思维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5.
郭象的自然观涵盖天地万物的方方面面,在理论逻辑上实上通于其"适性逍遥"的理论,是其逍遥观的理论基础.通过自生之自然、自性之自然、理之自然及无为之自然诸义,郭象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自然哲学体系,在理论形态上不仅是对前人的重大突破,亦将道家之自然观发展至其极.  相似文献   

6.
文章用科学、哲学的思想方法对作者所称的“达尔文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认为达尔文进化论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学说,而是自然哲学学说,并进一步论证了近代科学与自然哲学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乔楚 《学术探索》2014,(8):22-25
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哲学主要有两条思路:打开自然哲学路径的米利都学派与使哲学思考转向人自身的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在这其中,赫拉克利特是一个衔接两大思想的特别人物。他的哲学虽然可以归类到自然哲学之中,但他已经开始用一种直观和统一的视角看待世界,强调将关注世界的"神的视角"转化到"人的视角"。本文试图通过对赫拉克利特思想脉络的梳理,从中溯寻其自然观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晚明科学家以传统气论的气本、气化和气物感应三大观点来阐述宇宙万物的本原、发展和联系,促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在晚明时期达到历史高峰.但晚明气论自然观由于自身植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以及固有的物质观和方法论缺陷,与西方近代科学所依赖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不合辙,无法引导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转型和变革.  相似文献   

9.
水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之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关于水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精华.中国古代关于水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在理论论述方面之丰,还是在实践影响方面之久,都是其他自然科学所不能比的;中国古代关于水的哲学思想之丰富,把水上升到哲学高度加以概括,此方面论述之丰,是古代对其他任何自然现象的论述都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10.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使我们在哲学层面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为在哲学自然观和生态科学发展的过程中 ,产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历史的必然。并从唯物论、辩证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特征 ,对其自然观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理论价值主要在于: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合理地解决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提供了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思想即科学哲学。沿着恩格斯所开创的自然辩证法方向继续前进,必然在发展丰富自然观基础上,产生科学观和技术观,构成自然辩证法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使它成为我国科学技术攀登世界高峰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12.
评中国特色的“天人合一”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给出了"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概念,其次探讨了"天人合一"自然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古代科技思维的影响,最后对其时代缺陷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当今,全球生态环境的危机,实质就是传统自然观的危机。要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必须有正确的自然观作指导。共生自然观是对传统自然观的扬弃,它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为基础,其主要特征是人和自然的共生性、整体性与和谐性。  相似文献   

14.
管桦 《南方论刊》2008,(7):42-43
从分析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出发,结合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管理特征,阐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与对策,以及知识管理与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关系,对如何运用知识管理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努--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炜 《东岳论丛》2001,22(4):51-52
信息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满足组织要求、解决组织环境问题而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控制、集成、利用的战略性管理.信息管理的优势,就是竞争的优势.知识管理,就是人在企业管理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与运用的过程.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管理主线的进一步体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人和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知识创新为企业提供正确决策.而要实现知识创新,就必须为知识创新的主体--人,建立一个有利的环境,从各方面为知识创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的自然哲学思想深刻的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科学发展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近些年来批判和否定船山自然哲学思想的话题成为所谓"学术前沿性"观点,这是很不正常的。王夫之在天文学方面并非是否定地圆说的,因为《思问录·外篇》已经明确记载有"地球"二字。并且,地圆说在那个时期依然处于假说状态,如果仅仅把知道地圆说与否作为是否懂得天文学的唯一标准,本身就是不对的。王夫之的学术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他对于当时传入的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基本上持肯定态度。王夫之称赞"西洋历家"的"远镜质测之法",认为这是"西夷之可取者"。王夫之提出了西学"质测"之学"即天以穷理"和中国古代科学中的"戏论"即"私为理以限天"两者在方法上的对立。他认为"质测"才是真正的"格物"。船山在自然哲学方面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因为他既有研究方法上的科学精神,又有哲学思辨上的独创见解,所以他能够对先秦以来各家各派重要的自然观念做出批判性的总结,进而实现其返本开新亦即综合创新的学术目的。  相似文献   

17.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需要重新反思与构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马克思在借鉴吸收壁鸠鲁朴素能动自然观、黑格尔思辨自然观和费尔巴哈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批判了过去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形成了人与自然特殊的有机论自然观.在当代中国,马克思的有机自然观为树立人与自然整体协调发展意识、发展社会良性循环经济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奠定了基础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体论"是ontology的译名,但这个译名并不能全面揭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特征。在中文语境中,第一哲学体系本身就包含了本体论和存在论两个层次的内容。对于古代哲学来说,本体论指的是追问世界本原的哲学形态;对于现代哲学来说,本体论既可以指称"本体论承诺"意义上的理论前提,也可以指称现代自然哲学。文章追溯了本体论的原始意义,提出了同时使用"本体论"和"存在论"两个译名来翻译的观点,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本体论在现代语境中的多重含义进行了概括,对于理解现代自然哲学的目标以及界定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企业知识管理的重点是核心知识,为了定义核心知识,知识元模型应具备九要素,即除了传统的七要素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要素(或称为核心知识的主要属性),即相关性和确定性.企业核心知识是与企业目标与职责直接相关的、与企业核心业务相对应的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核心知识的管理是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企业的核心知识管理应建立在其核心流程之上,通过识别核心业务、核心流程以及嵌入核心业务流程中的核心知识来实现对企业核心知识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阐明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其核心是人在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时,如何达到一种和谐、均衡的状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生产实践活动导致了其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急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引导科学的生产实践活动。要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并继承和发扬,从构建社会文化、尊重生态多样、坚持科学发展以及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能够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引导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