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北京邮电大学承担的世行贷款 2 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理工融合教育模式及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于 2 0 0 0年 8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研究 ,任晓敏副校长任项目负责人。该项目已通过教育部成果鉴定 ,项目在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方面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理论研究成果本项目率先全面、系统、深入地阐明了“理工融合”的教育理念 ,体系严谨 ,富有特色。理念 1:理工融合 ,势在必行长期以来 ,在我国高等理工科教育格局中 ,理工分离、重工轻理现象比较普遍 ,这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为理科学生知行脱节 ,哀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工科学生后劲不足 ,痛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从世界范围来看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 ,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融通汇流的趋势日益彰显。调整我国现有的理工科教育格局 ,促进理工互动与理工融合 ,以建立一种新的理工科教育模式 ,是我们在 2 1世纪初必须取得突破的一项重大使命。理念 2 :理工融合 ,贵在求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理工科教育实践中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多样化的原则 ,实施“理工融合”所循主要途径为 :(1)理工同校 ,相得益彰———先决条件实施...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客观了解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的出版现状,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2022年)中的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统计分析21种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的相关文献评价指标及其被国内重要核心收录系统收录的情况。针对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的出版现状,提出把握“双一流”建设机遇提高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学术竞争力、把握媒体融合机遇提高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建议,为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亦理亦工专业试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工融合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亦理亦工最能体现理工融合的本质特点.北京邮电大学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中进行了亦理亦工的试点工作,对其专业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和内容等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4.
理工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工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是 :1、重理轻文 ,文化知识教育和素质培养不同步 ;2、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建构一套适应理工院校的科学、系统、合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 )课程设置原则 ;(二 )课程定位 ;(三 )课程设置的三个层面 ;(四 )课程设置的三个板块  相似文献   

5.
科学方法论在培养"理工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科学方法论的概念界定、数学在科学方法论中的作用以及科学方法论与工程方法论的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文社会科学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之相对应的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建设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所重视。对理工类研究型大学而言,人文社会学科具有激发创新能力、促进学科融合和提升人文氛围等独特的意义。基于海内外两所著名大学建设人文社会学科的经验,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实际情况,对理工类研究型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作出思考:将人文社会学科定位于对理工学科在“工具”、“视野”与“内涵”等层面具有辅助作用;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解决人文社会学科师资困难;全面促进人文社会学科与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并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7.
培养复合型应用理科人才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即将进入全面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创新体系支柱的重点理工科大学,必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轴心,培养理科基础扎实、理工融合、创新能力强的应用理科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在应用理科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新时期高等理科教育的调整和改革出发,探讨了我校应用理科专业以主辅修制式化培养理工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改革思路与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文理工交叉、技术艺术融合的特点出发,探讨了该专业目前艺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
“理工融合”的物理实验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了按照"理工融合"的指导思想,从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高度,全面改革实验课的设置,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运行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按照"理工融合"教育理念制定的北京邮电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计划,主要介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该培养计划的主要特点是加强物理科学基础、充分依托我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优势和重视实践环节等.  相似文献   

11.
“道”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是变化发展的,“道”的演变反映出不同时代儒、释、道三教关系的演进轨迹:汉魏时期的儒道互补、隋唐时期的佛道合流、宋元明清时期的三教合一。三教融合成为历史的主流。因此,从“道”的变化视角研究三教融合,在三教关系史上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以马作喻体的隐喻,英汉“马”隐喻的偶合体现了中西文化的重合性;两种语言中“马”隐喻的失配现象,反映出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在地域文化、价值观念、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而英汉“马”隐喻的交融,则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中西文化随着相互借鉴与交流而日益趋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禅宗以其一个关于"梵我合一"的精致周密的世界观理论,一套"自心觉悟"的解脱方式,一种"以心传心"的直观认识方法,对中国文学产生全方位辐射,渗透和影响到审美及其他各个文化领域.在审美理论方面,禅宗在庄玄哲学影响的基础上,对"意境"理论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意在言外等主要内客,以及意境的艺术创造,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促就了"意境"这一美学理论的最后生成.  相似文献   

14.
论意境的审美结构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解和把握意境的多层次审美结构,须抓住其作为美学范畴最简明之规定———“境生于象外”[1]。意境乃是“象”与“象外”聚合融汇相浃化为一体而生发出来的一种召唤性结构,它在创造主体与欣赏主体双向审美体验的交流中,直趋生命的本真之思与终极感悟。意境呈现出以天合天的直接同一性与创作理论和接受理论视野融合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5.
秦可卿与"兼美"及钗黛的关系向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这足以让我们在面对秦可卿时更加迷恋不已,由此对秦可卿在小说中的作用的论讨,也就更是新解层出不穷.现以<红楼梦>试图穷尽人的可能性这一命题为切入点,重新探讨秦可卿与"钗黛合一"的关系问题,进一步发掘秦可卿形象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释并论证《老残游记》中所表达的太谷学派三教合一思想及其在近代的思想活力。其三教合一所内含的兼容并包精神,指向天下为公及自然人性论,具有从传统中自生的近代启蒙和民主趋向。  相似文献   

17.
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问题,历来存在三种不同观点,即"统一论"、"独立论"和"融合论".分析哲学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揭示其争论的实质,回答社会科学基础存在的可能性问题,从而为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应用的合理性反思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古代宗教崇拜对象及天人关系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宗教的崇拜对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 ,从原始宗教发展而来 ,主要是“人”对抽象的“天”进行崇拜。后来 ,在儒道两家的批评和改造下 ,其崇拜对象逐渐由“神灵之天”向“义理之天”、“命运之天”以及“自然之天”演变。与之相应的天人关系 ,也由“天人相分”到“天人相通”,直至最后发展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研究和探讨审美教育在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审美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育创新热情、完善知识结构、开发形象思维和形成独立个性和完善的人格,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