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改革政府     
唐昊 《市民》2006,(3):12-15
每年“两会”期间,总有一些话题成为人人关注的焦点。今年无论从地方“两会”,还是全国“两会”看,其焦点似乎都集中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民生问题,代表们的提案也多围绕于此。这是因为,近年来教育、医疗、住房等凡是进行过改革的民生领域,情况都更加恶化,问题都更加严重。此前的2005年,由于这些领域的矛盾集中爆发,甚至可称之为民生改革挫折年。  相似文献   

2.
综观我国现有的民生问题研究,虽然许多学者把民生问题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但一般是把民生问题的解决改善与否与政府的执政、政绩挂钩,而鲜有把政治尤其是政治民主直接纳入民生范畴。比如著名学者胡鞍钢在“改善民生是政府的最大政绩”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很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同时却出现了经济增长的悖论,即民生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包括失业问题、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改善民生是党和国家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党的十七大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日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也对发展和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尚书》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经典描述。民生问题连着国运,国运昌盛的重要指标是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为此,从以下角度阐述了几个问题:民生问题实质上是国民素质问题;提高素质、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是积累人力资本;改善民生必须先改进“民质”,积累人力资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指出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攸关国家兴衰的政治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高度重视民生、重视“三农”问题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重要特点。解决农民工的民生问题是目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难点,通过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从农民工民生问题的特殊性出发,以“特殊保护”措施实现农民工的“实质平等”和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两会"将民生问题列为中心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民生一向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解决的主要问题。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民以食为天是陈云经济学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以民生为核心的陈云经济学理论。文章详尽地分析了陈云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把改善民生、关注民生始终作为我们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重温陈云关心民生问题的精神,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民心才安,民心安,社会才能稳定,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国防建设才能顺利进行,也才能谈得上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民生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中国人民的民生状态相结合,解决了当时关乎广大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民生问题,凝练和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思想。主要表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核心逻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实践方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文化基因;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等重要思想。在新时代条件下,深入研究和思考毛泽东民生思想,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历史地位、贯彻习近平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思想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纪事     
孟谦 《社区》2012,(5):1
关注两会:"社区融入"也是民生问题全国两会在京召开,是每年春天的主题。诸多建言、献策引人关注。在本刊看来,这些话题中尤以民生为重。综观民生议案,无论是医疗、交通、教育、住房还是养老、就业等问题的解决,落脚点都在社区。如果说两会中,社区民生是热点,一点也不为过。在今年的话题中,来自天津的政协委员冯幸耘,对城市外来人员如何融入社区加以关注,这是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进入2006年,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传达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多重信息,不管是政策出台的转变,还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探讨和媒体报道,都在指向同一个“靶心”——民生。从2006年开始,对民生问题的社会关注度、针对民生问题的政策力度,以及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将深刻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决策走向。而且,中国已进入必须解决新民生问题的历史阶段,也具备解决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新民生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必将带动中国社会发生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基于此。提出“民生新政元年”的概念。“民生新政元年”,是创建和谐新民生的开始,但并不是说此前不关注民生,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民生;而在更早的100年前,“民生”就列入了革命先驱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按照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0.
民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基。近年来,中国政府和许多社会团体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可是,由于在认识论上缺乏辩证法,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建议政府职能进一步向民生政府的方向转变,把社会还给社会。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准备迎接“以社会建设为中心”这一顺乎时代潮流的大趋势。民生研究是学术研究的生长点,学术界应当把对民生问题的研究当作“学”字第一号的大课题,从而为民生问题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1.
关切民生:走向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关切民生的思想既是一个当代性的话题,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执政党的一个永恒课题。马克思主义就是一个以广大劳动人民的民生为价值目的的思想体系。在当代中国,继承、弘扬和实践马克思关切民生的思想传统,在一定意义上,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和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七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空前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解决民生问题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我们的民生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和增进人民民主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12.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蕴藏着深刻的民生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求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民生问题,揭示民生的含义、实质及其实现途径。只有深入研究民生问题,才能真正构建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迫切需要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民生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揭示民生的含义、内容、实质和实现途径的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置于民生的架构内来加以审视,清晰地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化”中国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向互动逻辑。只有深入研究民生问题,才能建构起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当前,改善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进步。近年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正日益向民生倾斜,呈现了“税收增长”与“民生改善”的因果性,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还要在关乎民生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重大问题上改革相应的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这一经济杠杆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它还是一个伦理问题.民生问题蕴涵着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态度和政策体现了执政党的执政道德理念和政府行政道德原则,对民生问题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评判,能够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更为清晰的目标与动力、方向与思路,能够成为实现民生和谐幸福的最大助推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文化体系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和伦理学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6日,邹东涛应CCTV新闻部邀请接受了独家访谈,访谈由新闻联播著名播音员康辉主持。访谈以正在举行的“两会”热议话题“民生”为中心,广泛交谈了当前民众特别关心的问题。访谈与“两会”会场和国外对两会的热烈反应相互切换,并回答网友随机提出的有关问题,共持续3个多小时,环球直播。本文是按照访谈的主要内容写成的。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关系着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在社会建设中,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看待民生,要从解决民生之命、解决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计、解决民生之基、解决民生之急六个方面处理好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全党全国都如此关注民生问题的时候,研究并确认民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明确概念是清晰思考的第一步,对民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清楚,也就说不清楚什么是民生了。而在目前情况下,大家谈了许多民生问题,却一直很少探讨民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了说起民生就问题一大堆,而研究民生的思维和思路却非常狭隘,实在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9.
《山西老年》2014,(4):6-7
今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历时11天的两会备受国内外舆论关注,77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改革”凸显了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两会上,“三个‘最严’保‘舌尖上的安全”“‘向污染宣战”“养老并轨”等十个民生热词,更是让全体人民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是我国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的起步与“黄金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进行了重大民生变革,成就巨大。通过对广西民族地区的考察,以期对今天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