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对白先勇来说,对存在主义的持久兴趣来自一种境遇的相通和自我认同建构的需要。白先勇的小说表现出个体存在的焦虑和民族文化的忧患。前者映照出作者个体生命认同困局;后者则寓示着战后台湾以及海外中国人存在困境。将个体悲剧融进民族国家的历史叙述,是白先勇能够不囿于西方现代派、建构中国现代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丰乳肥臀》是莫言长篇小说中文化意蕴复杂、争议颇大的一部。这部小说以人为核心,表现与人的存在相关的诸多因素,将中国式的言说方式上升到人类普遍哲学的高度,探讨人的存在的真理。《丰乳肥臀》在人与存在的价值言说上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产生了视野融合:"孤独个体"无法统一的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同历史悲剧的必然性;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和人物喷薄欲出的生命力;摆脱物的存在与缺失自我的复归。基于存在主义视阈解读《丰乳肥臀》中人的存在、自由、担当与尊严,以期实现对人类生存共性的哲学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阐释生命意义的诗性学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是追问人生价值的哲学言说。小说《恶心》就是思与诗密切相依的典范。它昭示了人如何从萨特哲学对本质所界定的事实性否定命题通向对存在所设想的价值性肯定命题。  相似文献   

4.
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异质性使小说时间观念呈一种立体的无序延宕,造成了小说艺术表达的张力。《故事新编》立足于此在的生命时间,有意淡化消融近代小说对历时性发生的线性叙述。鲁迅在历史意识的现代转换过程中,深入到历史及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核,通过小说文本中个体体验的历史言说,对历史进行了充分诗意化、哲理化的艺术再创造。  相似文献   

5.
《他们》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代表作。通过描述温德尔一家3代人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这一混乱时期的艰难生活,欧茨向读者呈现了一幅真实生动的人类生存图景,也为存在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形象化的图解。从存在主义理论"荒谬世界","个体与他者"和"个体的存在与自由"3个方面对文本中的存在主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解读出欧茨倾注其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及小说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6.
《围城》的钟摆意象与存在主义哲学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围城》是钱钟书对存在主义哲学的最高文学领悟。作品描述了方鸿渐等人在法国邮轮、上海、三闾大学等地的“生存活动”。小说在人们奔走挣扎的困境中 ,在昭示着人生百态与“类”的劣根性的同时 ,将存在主义哲学的“自由选择”、“存在先于本质”和“荒诞”理论运用于极致 ,表现出作家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思维契合。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部优秀的哲理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探讨了人的生存本质,歌颂了创造生活意义的自由选择.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都在一系列的积极选择之后得到了自由和独立.文章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个体的孤独,个体与他者,个体的自由选择.文章揭示了小说中包含的存在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把《墙》看成写实作品,认为它“反映了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判定小说主人公伊比埃塔是“革命战士”。本文认为,《墙》不是单纯的写实小说,伊比埃塔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战士。《墙》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理念作了生动表现。小说在具体描写、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意象上都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与白先勇,同是美国和台湾20世纪文学中现代派文学的"大师级"人物。从《文学杂志》中领略了现代文学魅力的白先勇,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无疑都受到福克纳小说的深刻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对《台北人》内容、形式的解读以及与福克纳小说的比较,在分析白先勇小说特色的同时,揭示出白先勇小说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谪仙记》作为白先勇短篇小说集《纽约客》的开篇之作,用白先勇自己的话说,李彤的沉默与悲怆,正是《纽约客》的主题。白先勇小说的主题总是围绕人的生老病死这些人类永恒的主题,来表达他对历史和人生底蕴的认识和把握。而他对这些抽象主题的表现又常常采用隐喻的艺术手法,隐喻是构成白先勇小说艺术风格的重要特质。他尤其善于摄取和描绘意象来营造环境、烘托小说氛围或暗示人物性格、心理,这种隐喻的艺术在《谪仙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细节处再现了纽约客的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美学目前正处于徘徊状态,原因主要在于其主流——实践美学固守且片面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某些现成的结论,没能与当代美学理论与美学实践结合起来,其他诸多弊端也对此制约很大。中国美学首先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美学,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其次要克服自身发展中的弊端,还要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当代其他理论成果,紧密联系美学实践,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实现对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的时间隐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间概念都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识的。从不同的来源看,汉语中的时间隐喻有以下几类:时间是空间;时间是金钱;时间是实体。汉民族认知和建构时间概念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大量存在于日常语言中的时间隐喻以汉语的例子证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尤其是在日常语言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基于考虑时间失配的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采用分步傅里叶法分析了双耦合器非线性光纤环镜(NOLM)中控制光与信号光的时间失配对NOLM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失配引起输出脉冲波形畸变、产生脉座、造成一定的强度波动,并且引起输出脉冲时间抖动,脉冲的码率越高,时间抖动也随之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14.
僧肇对时间进行技术处理的方法是将时间无限分割,从而使通常经验感觉上"流动"和"飞逝"的时间停顿静止下来。用这种方法僧肇很容易就证明了无限和永恒的存在和常驻。这种方法也许能够帮助确立"无限"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的时间观是有用的,虽然在逻辑上可能讲不通。  相似文献   

15.
<追忆似水年华>的女主人公阿尔贝蒂娜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为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之一.运用文本细读法,对阿尔贝蒂娜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梳理与分析,说明极具虚幻性的阿尔贝蒂娜在普鲁斯特的作品中承载了作者关于爱情、时间和记忆的大部分主题,是主人公马赛尔爱情或欲望的幻象载体,同时也是时而触手可及、时而又虚无飘渺的时间的具体形象.  相似文献   

16.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要加强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并建立起适应学生发展的民主、平等、融洽、开放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杜夫海纳的艺术时空观构成了审美对象自律性的理论基础,成为审美对象"准主体"的重要成因.正是通过建构"时间的空间化"和"空间的时间化"相结合的艺术时空观,杜夫海纳赋予了艺术作品和审美对象独特的存在方式和崭新的地位,从而将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置于可逆双向的审美知觉意向性结构加以考察,实现了审美经验过程的交互主体性,进而揭示了审美对象"准主体"与审美欣赏主体在交感思考中的主体间性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既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又给我国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加之20世纪末散文创作中出现的假、大、空、俗、浅的"五病",散文家应立脚本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创作出有益于提高民族高尚健美情操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9.
马克西主义在当代化的过程中要如何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当今世界的普世思潮,特别是在人本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的当代中国,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西方解释学和后现代的一些理论出发,通过寻找马哲经典文献中的人本思想来使马克思主义走入当代化所进行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财务管理实务工作中,有两大基本技术支柱: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前者以确定的现金流及其价值评价为己任,后者则以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及其价值评估为目标。本文仅就时间价值的计算关系为讨论对象,目的是捋顺众多时间价值计算关系式之间内在联系,使之便于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