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代考据学者对明代空疏学风的学术批判,具有求实求真之考据精神;并且他们在求实考据之学术研究中强调博学与博证;以通经明理为目标,大都极重小学的研究与考证;注重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学术规范建设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明代考据学不是明代学术思潮的主流.但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明代考据学在学术史上承前启后,推动了传统考据学的发展.成为传统考据学走向鼎盛的枢纽.  相似文献   

2.
今天是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很多学者从学术上讨论了金先生的理论贡献.我想从非学术的角度,从金先生的情感生活的角度,具体说是从金岳霖和林徽因非凡的情感经历的角度,来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金岳霖.因为任何学者,即使是最纯粹的学者,也有学术的一面和非学术的一面,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学术和非学术互为表里,理智和情感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3.
明代学者多从光明人格和学术地位的视角对吴康斋进行评价,如晚明最后大儒刘宗周赞康斋"独得圣贤之心精"、"醇乎醇云",奠定康斋在明代思想史中重要地位;清代学者多从教化层面评价康斋,如《四库总目提要》编者认为康斋开出余干和新会两大学派,雷鋐以"百世师"赞其教化,指出康斋对明代教育风气净化的开先作用;近现代内地学者多从明代心学史的早期启蒙地位评价康斋,如蒙培元认为康斋是明代心学的直接发端者,唐宇元突出康斋对王学产生的催生作用,步近智、张安奇肯定其对明代朱学到心学转变的促进意义;海外学者对吴康斋在明代学术史的学术地位评价颇高,如钟彩钧认为康斋是明代理学的开山人物。综观550来历代学者对吴康斋著作的研究,认为他具有开明代学术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其对心学的体悟和践履开启明代心学之澜。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明代赋役制度与国家财政,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但其中针对中国历史上的逋赋现象某一侧面研究较多,且相对零散,而直接以明代逋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却极少。胡克诚《逋赋治理与明代江南财赋管理体制的变迁》一书的出版,恰恰是从逋赋治理的角度,开拓了明代财政研究的新视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代文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卷二十二《辨证类》中说:“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有人曾说,西湖最美,杭州当列于前,郎瑛认为“谚语因欲押韵,故先苏而后杭。”又因为“苏(姑苏)自春秋以来显于吴越”,而“杭(州)惟入宋以后,繁华最盛  相似文献   

6.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学问的重要性和目的,李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此外,李贽强调学者的"勤学"和"怀疑精神",强烈呼吁学术宽容和学术自由,并积极追求学问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印边界争端和中印关系>是一部首次由中国学者分析中印边界争端的学术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和现实价值.在简介该书的主要内容之后,重点阐述了它的主要特点及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8.
谢肇淛是明代后期重要学者、诗人及诗论家,曾以工部都水司郎中一职负责北河河务。由于官小事微,学界关于谢氏履职北河之经历状况罕有关注和研究。但是谢氏诗文集中很大部分内容是其治河生涯、思想状况的纪述,其学术论著《北河纪》等不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还体现了一位位卑河官独到的治河理念和方法论。我们通过对谢氏作品的深入研读,大体梳理出谢肇淛履职北河的过程和相关细节,揭示出谢氏三年河官生涯中的思想状态、履职情况、官德人品及学术成就等,以期对谢肇淛研究及明代运河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张闻天作为一位历史人物有多方面值得研究的典型意义:张闻天是一位有代表性的中共党史人物,他虽然不是创党一代的英杰,却是在一个从内战转向抗战伟大战略转变时期党内负过总责,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又是一位真正的理论家、思想家,是一位品德高尚的老革命家,他坚持真理、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可以称得上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又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学术成果的学者,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沈从文是一位在学术上有突出建树的学者.但他后半生所从事的学术研究迄今未见有人系统地介绍过、宣传过、研究过,甚至连他的学术著作也因印数不多、流传不广,知之者甚少.为了全面认识和评价沈从文,本文试对沈先生在学术史上的贡献作一疏理,以引起学术界在这方面对沈从文的重视.一、沈从文的学术根底沈从文先生仅受过小学教育,但生前却是国籍笔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历史学会会员,既是杰出的文学家,又是杰出的学者.沈先生为什么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能成为大学问家,他的学术根底是怎样形成的?总起来看,沈先生的学术根底与他的刻苦自学精神分不开,和他所经历的客观环境分不开.  相似文献   

11.
生命叙事把对人类肉身生存境况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境界的精神追求;它描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的孕育、产生、冲突、升腾的变化过程,是在对生命现实反思基础上的想像和升华。生命叙事的起点及归宿都是对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渴望和追求,它把叩问人类心灵的意义、建构理想的生命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80-90年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门类。中国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正式推展生命教育,全国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基于目前许多大学生已经出现的生命困顿的情况,在大学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以及在各门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14.
伪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新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和文化人之一。他既是幽默大师,更是艺术大师、生活导师。他最懂得生活情趣,也最懂得享受生活。但是,他不主张只图享受尤其只重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也不主张只会工作尤其“拼命”工作的人生态度。林语堂所倡导的“努力工作,尽情享受”的思想在消费至上的城市文化当道的今天,可使奢靡风气返璞归真,意义甚大。本文以《生活的艺术》为例,从审美人生的超越性、理想性、创造性、情感性、哲理性五个层面上解说林语堂乐生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极高明而道中庸"是冯友兰先生理想人生的最高境界."极高明"是就人的境界说的;"道中庸"是就人的行为说的.就境界说,由于人对人生觉解的程度不同,可有四种不同的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的最高妙的精神境界;就行为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不必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只是一种平凡而自然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我国正处在社会生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时期 ,问题变得尤其复杂 ,以致在传统的意义上 ,生活概念模糊了。因此 ,我们应该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存在中 ,重新理解和把握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把儿童生活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存在就是认识这一问题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低碳生活     
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降低碳排放更不能等同于回到蛮荒时代。  相似文献   

19.
编辑人生     
黄健 《今日南国》2006,(22):55-57
2006年2月,我到北京参加中国编辑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那里遇到出版界很多老朋友,见到了中国的资深编辑和著名学者,还结识了很多中青年编辑工作者,其中有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挂晓风,前任会长、原副署长刘杲,大家欢聚一堂,学习交流,共叙友谊。当晚在下榻的北京新大都饭店回忆很多编辑轶事,浮想联翩。“甘为他人作嫁衣,为谁辛苦为谁忙”,这是对编辑工作的形象概括。记得刚入编辑之门时,广西人民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送我两本书,一本是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曾彦修的《论编辑的修养》,一本是着名编辑出版家戴文葆的《实用编…  相似文献   

20.
无论经济学范畴还是法律领域,都确信劳动者的生命价值是可以计算和赔偿的。生命价值主流的计算方法有"意愿支付法"和"人力资本法"两种。尽管这些方法都有可取之处并且被广泛使用,但两种计算方法都不能实现对生命损失相对合理的赔偿。因此,应在吸收两种方法合理方面的基础上,通过划分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平均死亡率,估价其统计生命价值,最终确定"基准赔偿金+附加赔偿金"的赔偿方案。但是,这一生命损失赔偿方案,并不是司法部门的最终裁决,而只是对一种赔偿方案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