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冬梅 《阴山学刊》2008,21(4):13-16
智者哲学是古希腊早期哲学走向繁荣时期的枢纽,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智者学派作为破坏者、诡辩家而出现,智者哲学的历史地位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其实智者哲学代表着一种新的革命精神,智者哲学的精神正是当时雅典自由民自信的、积极的精神写照。撇开智者哲学,不可能对古希腊哲学发展史作出科学、完整的描述。探索智者哲学思想的精神实质及积极意义,从而科学地考察智者哲学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杨冬梅 《阴山学刊》2010,(4):105-110
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智者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认知意义以及哲学实质。智者适应了古典时代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古希腊哲学思想发展变化和人类认识规律是智者运动兴起的内在原因。我们客观的分析智者运动的影响,从而科学地评价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智者运动的兴起与教育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智者运动的兴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因为希腊人对自身的认识有了根本性变化,他们对外域民族的了解也在增多,希腊人对以往的人类学和地理学等知识发生怀疑,再加上原有的传播和教育方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社会需要知识和雄辩术.智者适应了古典时代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他们的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智者的教育目的是训练人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才能.他们重视教育在人的天性改变和发展中的功能.智者的收费授徒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他们的教育目的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智者运动体现了创新意识.智者运动的衰落主要是由于智者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智者受难”的哲学主题在西方文学中反复出现。受难的智者一方面承担“积极的罪行”,代表了一种“大写的人”的意志,另一方面,智者受难又是对人“站起来”之后的反驳和人类泛滥的欲望的有效克制。T.S.艾略特的《荒原》中出现了众多先知或智者形象,或衰老,或患病,或困在笼子里,或丧失预言能力,其命运引证“智者受难”的传统文化主题。诗人以现代诗歌的技法对其进行“变形处理”,赋予了这些先知形象以救赎荒原的精神价值。《荒原》表达对文明危机的反思和超越,作为宗教神的耶稣基督也重新被还原为某一繁殖神的神话原型,这就把救赎指向了恢复文化源头的感情、精神和智性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马万东 《学术研究》2012,(8):20-24,29
自然与人为的对立是贯穿西方哲学史的基本问题之一,其理论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智者。自然与人为之所以成为智者运动的主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智者通过对该问题的激烈论辩,限制甚至否定了传统上神的支配地位,进一步推进了前哲所开启的从神话到哲学的重大文化转向。由此,依据智者对待人为问题的立场,可将其划分为神权论者和人权论者两大派别,更加清楚地理顺智者之间纠缠不清的思想关联。  相似文献   

6.
先秦齐文化与古希腊雅典文化中开放精神的比较研究陈德正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精神原型。这种原型发萌于各民族的初始阶段,随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而逐渐丰富,形成特定文化的特征。我们认为,先秦齐文化是华夏文化这一庞大母系统下诸子系统之一,古希腊雅典文化则为西方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智者哲学是希腊早期哲学向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繁荣期哲学转变的枢纽点,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但是,由于柏拉图、色诺芬和亚里士多德的充满敌意的批评,也由于智者运动的某些思想家,尤其是晚期思想家的玩弄诡辩的倾向,智者哲学的历史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自从黑格尔和格罗特(1794—1871英国历史学家)试图比较公允地评价这些哲学家以来,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但我国哲  相似文献   

8.
雅典远征西西里正误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西里远征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远征,远征失败后的雅典已经再无力量和斯巴达进行长期的战争,并最终失败.古今很多学者都认为雅典远征西西里是雅典民主所犯的最大的错误.通过对雅典对外政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雅典远征西西里不是没有获胜的希望,虽然面对诸多的困难,但是雅典几乎在远征中获得成功.远征失败并不是民主雅典公民大会所犯的错误,而是雅典对外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的智者是西方最早的以教为生的职业教师群体。他们本应是一批受人敬重的智慧先师,但因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的歪曲丑化却背上了“诡辩之徒”的恶名。于是,他们的哲学理论遭人白眼,具有积极意义的哲学精神被人淡化、埋没,促进科学发展的哲学价值也似乎微不足道而不值一提,甚至被一概否定。智者哲学没有统一的理论观点和逻辑体系,其中有许多理论糟粕,早期智者之中也不乏诡辩之徒,但对其哲学价值评价绝不可以偏得出格、离谱。许多持平之论的学者曾推理纠偏补正,但对智者哲学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肯定不够,论述不多,因此本…  相似文献   

10.
哲学之于灵魂,正象医学之于肉体。普罗塔戈拉认为,医生用药治疗人的躯体,智者用逻各斯医治人的灵魂。在《泰阿泰德将》中苏格拉底代述普罗塔戈拉的观点:并非健康人比病人更智慧,也非弱论证的人比强论证的人生来更愚蠢,而是在于灵魂的状态不同。使灵魂状态向相反方向转化乃是智者的使命。“医生靠药物促成这种变化,智者则用担各斯促成变化”。①显然,智者的精神治疗术在于排除语言表达方面的障碍,增强人们的雄辩能力,是纯粹修辞术意义上的思维训练。而其他各种独断哲学普遍认为,一个精神健全的人应当具备关于外部世界是什么,人这…  相似文献   

11.
“五四”精神由两个层面的内容构成。第一层面是“五四”精神的内在本质,主要由“五四”精神的核心点与精髓构成;第二层面是“五四”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不怕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改革创新的精神、与为民精神等。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应结合时代的变化,从“五四”精神的上述两个方面入手.切实发扬传承好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在它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开启了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新开端,发现了实现救亡图存的依靠力量、找到了实现救亡图存的科学理论、拥有了实现救亡图存的领导核心。百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勇担历史使命,一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被动挨打、不断衰弱的悲惨命运,实现了由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五四精神对激励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投身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五四"人的觉醒",五四女性作家群亦浮出地表,并构成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一翼。五四"女性文学"是以女性作家为主体,在五四思想启蒙、人的解放大潮之下,将五四精神和女性独特话语融为一体,在现代文化环境中建构的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生存境域,同时又拥有女性作家自己的话语范式和实践文本。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复兴的起点。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扬弃。“五四”运动体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五四”运动开创的现代中国青年爱国主义传统应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隆华 《学术探索》2013,(10):138-140
“更高、更强、更快”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著名格言,运动员通过不断刷新纪录以及挑战极限的勇气来实现新目标,推动事业的新发展.电视媒体的发展,为奥林匹克运动赋予了更全面的意义.塑造、传播、映像、反馈、调整、再传播是奥运电视传播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不断改进、自我完善、解释沟通中循序渐进地完成的.本文从奥林匹克和电视的发展历程入手,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电视传播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表明电视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学术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了更客观、理智、冷静的研究 ,无论是对其主要精神和成就的发掘 ,还是对其缺失的反思都达到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贺立华 《文史哲》2002,(4):23-27
中国加入WTO顺应了世界文明的潮流 ,WTO原则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是当今时代的深刻主题之一 ,其结果必将促使以儒家精神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跃迁和升华。这次文化转型是 2 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血脉延续 ,是“民主科学”启蒙口号的法制化的具体实践行动 ,它将是比“五四”更深刻、更切实、更有效的文化现代化转型运动。在全球化的文化流动中 ,中国的有识之士当在“对内促转型、对外促互动”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在相同的历史语境中,未经更多观念揭示,未经更多倡导试验的五四散文,其成绩却超出了作为文学革命先锋的诗歌以及小说、戏剧。个中原因,历来有多种解释,最普遍的就是散文有悠久而优秀的传统,五四散文植根于传统之上,受外国的影响最少。也有一些史著从散文文体特性角度进行阐释,但往往限于篇幅或并非行文重点所在,还不够深入具体。五四散文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散文自由自在的抒写形态、突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表达的直接性、文化本体性等文体特征深深地契合了五四追求自由、个性的时代精神,更加适合于思想启蒙的需要;而五四时期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相对自由的言论、出版空间则为散文的发展繁盛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杨洲 《河北学刊》2012,32(2):245-247
从新文化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关于中国画的论争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景观。各种派别的论者对于绘画整体功能的认识相当一致,并不约而同地将其上升到国家、民族复兴的高度。抗日战争时期,各画种都为民族救亡作出了积极贡献,文艺家们的画学思想中关于民族复兴、民族精神的倡导更加鲜明有力。当代关于中国画体现民族精神的提法与近现代史一脉相承,并融入了民族文化复兴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