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的可持续性关系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稳定持续运作,这是目前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建立筹资储备基金,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的稳定性,科学计算、确定合理的筹资水平,积极宣传、改变认识,增强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同感,以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问题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渠道,以稳定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和医疗消费需求状况,探索多层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补偿标准;根据我国农民个人及地方政府的投资心理、消费心理,建立自上而下的筹资顺序;结合我国农村实际,不断探索多种简便的、快捷的、农民愿意接受的筹资方式;将农民自愿筹资原则与适度强制筹资原则结合起来,以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较高覆盖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农村合作医疗曾有过辉煌,也遭遇过挫折。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现阶段,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仍存在资金来源有限、补报模式不合理、管理不完善、统筹层次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这一制度的可持续性、公平性和有效性。必须加强基金监管和筹资,调整补偿模式并避免“二次补偿”,在强化其公益性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城乡对接,如此才能实现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黑龙江省林甸县和呼兰县607户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对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健康公平性和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组居民优于未参加组;在卫生筹资公平性方面,未参加组居民优于参加组,说明合作医疗资金筹资制度设计仍没有实现垂直公平。建议采取划分农民等级、缴纳不同费用的办法实现合作医疗筹资的垂直公平。  相似文献   

5.
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运行的前提基础。在合作医疗供、需、管三方利益相关主体博弈导致合作医疗出现筹资瓶颈的约束条件下,要在遵循服务可及性、公平性的前提下,通过政府的制度设计、市场监管,在筹资渠道、比例及模式等方面创新筹资机制,确保合作医疗的良性运行,缓解农村因病致(返)贫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瓶颈破解:制度解析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瓶颈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困境的成因主要源于制度设计层面,其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在制度本身的社会保险性质的弱化;三方筹资主体的筹资责任、筹资标准、筹资比例界定难;基金监督与管理的法律依据缺失等方面。对此,必须对制度进行重构,应该重新界定三方筹资主体的筹资责任,强化其社会保险的本质,强化政府财政的责任,加强对制度运转的监督与管理,特别是亟需出台强有力的法律来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2004-2006年数据,探讨陕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筹资方式、补偿模式和基金管理等方面的运行特点、成功经验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制定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对湖北省钟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运行情况和成效进行分析,从筹资成本、补偿模式、管理资源、管理规范和基层服务方面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筹资成本较大,缺乏稳定的长效筹资机制;基金使用率偏低,补偿模式有待完善;管理资源短缺,管理缺失规范化和监管不力;基层服务能力不强,农民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完善监管体系,增强工作透明度;调整补偿模式,继续完善“救、合”衔接机制,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医疗机构基层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政府关注“三农”、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农民就医问题的一项基本制度,对缓解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其制度体系还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作者通过对这些问题尤其是筹资机制、补偿机制及医疗保障等问题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研究维度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制度设计和微观运行机制两个层面.前者主要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价值研究、主体研究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后者主要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机制研究、补偿机制研究、监督机制研究和实证研究.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取得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资金的筹集与保障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核心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运行现状及原因,提出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医疗救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的农民工医疗救助缺乏有力的措施加以保障.面对农民工对医疗救助的迫切需求,农民工医疗救助制度存在诸如立法缺失、救助经费缺失以及不平等理念的制约等问题.实行农民工医疗救助制度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鉴于我国现行的医疗救助方案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在分析我国国情并借鉴其他国家制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工医疗救助方案.对农民工医疗救助的设立,采取分两步走的方案是比较切合实际的.目前,先建立过渡性农民工医疗救助制度,随着国家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建立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农村与城市两大部分。城市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医疗、社会医疗和补充医疗三个方面,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主要依靠国家政策倾斜扶助。这两部分医疗保障体系目前都存在一些缺陷,要在确定保障对象、筹集水平和个人帐户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医疗救助制度本身出发,分析了金融危机带给农村弱势群体医疗的新困境,并发现农村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存在资金筹集、病种类型和制度设计三个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从全面构建农村潜在疾病的预防机制、完善医疗救助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合理规划医疗救助制度的配套保障措施等三个方面来完善我国农村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人口增长因素对医疗保险基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医疗保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之一,对整个社会医疗保险系统进行定量化的分析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将个体一生的医疗消费从其一生的全部消费中提取出来,应用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寻求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社会医疗保险费用征收率、社会医疗保险金、人口自然增长率、利率等诸多变量问的量化关系.从而获得了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最优化水平模型,并对社会医疗保险的政策制定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结余规模迅速增加,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越来越大.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必须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根据我国国情,宜采用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模式,其收支内容应包括社会保险税收入、财政性预算补助收入、基金投资收益、养老保险支出、失业保险支出、医疗保险支出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我们还必须从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的监管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医疗保险改革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也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说其难,主要是指费用控制难,医患保三方关系协调难,在我国还存在扩面难,资金筹集难。综观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医疗保险事业的改革,我们可以发现,各国发展的普遍趋势在于:开源节流,加强控制;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与保险机构合而为一等。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并汲取其教训,为我所用,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起在试点县进行推行,现已进人全面推广阶段。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户对其满意度问题更加关注。基于农户视角,抽取了河北鹿泉市3个村庄,178个农户的相关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农户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认知程度、在定点医疗机构的就诊情况、农户的个人特征信息和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其中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是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在全村所处的水平、亲戚朋友互助关系。提出了加大筹资力度,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对贫困户的医疗保障;改善定点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稳定医疗服务价格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