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利用产业演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企业集聚的内在机理,认为企业的集聚是一个具有自组织特征的过程,企业因为某些资源禀赋而聚集起来形成产业集群。根据其形成机理,将企业集群划分为四种共生形态:亲缘共生态、业缘共生态、地缘共生态及网络共生态,集群就是这样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不断演化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而在这种自动演化的过程中施加适当的外力将会使得企业集群的发展更加迅速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资源分割与产业组织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分割理论是组织生态学的重要理论,它从资源分化的角度解释了产业组织之间的竞争共存现象。资源分割理论的核心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资源分布的形状,二是通用型组织的行为和演化,三是在既定的资源分布和通用型组织的行为方式下,专业化组织的行为和演化。研究表明,组织生态位宽度的差异和组织生态位的分离是组织之间竞争共存的基础,而组织之间存在的边缘效应、聚群行为和扩散行为等行为机制,能抑制组织种群之间与种群内组织之间的竞争排斥行为。资源分割会通过影响组织设立、组织成长和组织死亡而制约产业组织的演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从熵增的自然演化观到耗散结构理论的熵变公式,都是以物质能量耗散的不可逆性为基础的,即便按“自组织理论”也只是现成有序的转移而不是产生。那末,有序是如何创生的?本文作者在对现有一些自组织理论及自然界、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大量事实进行哲学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产生有序之能力属于演化中的信息,特别是演化之初的微弱的有序——潜在的信息。这种微弱的有序与强大的无序相互作用、结合后而发生了有序的创生。正是有序的创生与物质能量耗散的熵增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展开着自然界的生动演化。当代辩证发展观与机械论演化观的根本分歧正在于:前者注意到了有序创生机制从而认为自然界除了有序自发丧失的趋势外还具有再造有序的能力,而后者则认为自然界只能丧失有序而不具有再造有序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生态经济学的某些研究领域已显现出被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陈旧框架同化的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态经济学实际上长期忽视了对"演化"属性的关注,并在研究中排斥制度因素。鉴于此,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应当重视对"演化"和"制度"的关注,这将催生一门新学科——演化生态经济学。它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优势,对中国这样生态—经济矛盾突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5.
网络组织是在新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组织形态 ,具有动态开放、自组织、自适应的特点 ,存在一个形成、发展、稳定和分化瓦解的生命演化过程。从网络组织的拓扑结构出发 ,分析它的形成与演化机理 ,说明它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对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人工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人工自然佘正荣,王辛河生态哲学是一种新的自然哲学。它独特的"生态-一进化"之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的研究拓展了一个深广的理论视域。在这个视域中,人工自然与地球生物圈的自维生①和继续进化被统一起来,人工自然被当作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与...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4,(8):48-53
生态危机的实质是自然危机。从人类文明维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澄明社会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状态,探寻现代自然危机的根源,重寻"人向自然的统一"与"自然界的优先地位"的意识,推进科技的生态化转向,是当代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透过自然观的哲学演化进路,重现"共生共荣的辩证自然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观念的回归,是自然救赎的可能途径。合理探讨"自然救赎"的实现路径,对建构正当、合理的社会制度、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及实现"美丽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自然无为"思想更多具有不刻意强求、不逆反规律、顺其自然、自然而然之意.这一思想,揭示的是事物自发演化发展的无目的性、不确定性、随机性的特征,其本质是一种关于非决定论的复杂自组织思想.诸如"无为无不为"、 "道法自然"、 "物偶自生"、 "天地无心"、 "物自独化"、"天道自然、必然,而非当然"等学说都在不同层面上时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刻表述.  相似文献   

9.
在界定矿区生态经济系统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特征;其次探讨了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化原理;最后提出了矿区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演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复杂性科学与机械世界观向生态世界观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复杂系统的一般特性及复杂系统自组织演化规律,论述了机械论世界观向生态文化世界观的三大转型:即实体论向有机整体论的转型,机械决定论向自组织演化论的转型,人与自然的分离对立向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备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性、协同性等自组织特征.按照自组织演化理论,作为自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遵循自身发展趋势和有序演化路径,促使我国农村走上内生式发展道路,从而创造出自身特有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军平 《文史哲》2004,1(6):101-107
"天下"这个术语既有自己的历史演变,又有文化哲学的意义,"天下"不仅仅有地域和空间的含义,而且也指涉着形而上的道德建构意义。对"天下"历史含义进行梳理,可以明确"天下"意义的衍变不但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宇宙构想、道德信仰、自我认同,而且彰显了近代中国社会从"天下"到"民族—国家"衍变的历史过程。同时,"天下"宇宙观的消解打破了中国人一统天下的时空观念,"儒教中国"正日益失去其活力,民族国家的意识正日益增强,从而为新时代的"天下"观增添了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群之间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分析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内部客户信息泄露、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合作程度低、信用体系不健全、物流效率低和资金流转速率低等问题.区块链技术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可靠的途径.文章结合区块链的技术特征,探讨区块链背景下如何实现电子商务生态平衡和系统演化.根据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提出三条演化路径:即基于信息有效性,打造全通道式信息沟通系统;去除中心节点,构建安全高效的价值转移路径;克服物流信息盲区,打造透明高效的智慧物流.以此为区块链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旅游的发展及其演变,是在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形成的,反映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性,也显示了中国文化特有的深层因素。农耕自足经济和宗法观念下的专制制度制约着中国古代旅游,而休闲天性在经济繁荣、思想宽松背景下的释放,更反证了特有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变化对中国旅游的特点和发展演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家民 《学术探索》2014,(11):97-102
在诸多空间理论中,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对文学空间研究启发极大。列氏的空间理论对于我们认识文学生产特性、揭示文学的深层文化意蕴以及预示文学的超越性价值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主义,在现代文学空间的嬗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少数民族现代文学空间而言,民族主义与其之间的关系尤为复杂。  相似文献   

16.
教学生活作为一种人为的、为人的生存实践,对教师有着特殊意义。然而,在教学生活世界中,教师生存意义发生了偏离,呈现出外在化、工具化、狭隘化、功利化、虚空化等倾向。为此,我们只有正确认识生存意义的性质,自觉培育生存信仰,积极转变生存方式,优化生存价值与规范体系,才能使教师生存意义得以充盈与完满,从而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政治学资源配置的角度概括了公共管理模式的本质与特征、分析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理论根源和实践背景,并结合当前正在发生的金融危机探讨公共管理模式的流变及方向,力图揭示当今公共管理在资源配置机制上的变化规律和最新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源于《诗经》的成语及其演变进行研究,考察其演变过程。认为社会发展、作家的主观性、讹变、词义的变化是导致《诗经》成语在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发生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汉字从古至今的发展可划分为两大有本质区别的阶段,其分段的标志是隶书的全面形成。隶书形成之前,物象是字形系统的支配者,隶书形成后,汉字开始了以表达词的音义为标准的漫长的新体系建立历程。从各代出土文献看,秦汉以后,汉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自然演化的、丰富复杂的、既多途探索又系统自我调节的发展历程,而对此我们还相当陌生。  相似文献   

20.
社会意识是一个以社会存在为反映对象、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而发生、发展的复杂系统,耗散结构理论等自组织理论深刻地阐明了具有普遍性的系统演化的条件和运行机制,为研究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社会意识的演进在本质上是一个自组织过程。运用自组织理论探索社会意识的形成、发展的演变机制,对于拓展社会意识研究的创新视角,增强实践工作中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