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中国加入WTO,关税壁垒降低,一些发达国家向多种中国产品筑起绿色壁垒,对我国企业的外贸出口产生很大冲击,也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大障碍。本文分析了绿色壁垒的内涵及其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提出我国对绿色壁垒问题应当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壁垒已成为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入WTO一年后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对绿色壁垒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分析 ,主要考察其对我国外贸出口的负面影响及我国外贸出口所面临的绿色壁垒的变化情况 ,最后探讨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贸易中“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内容。我国加入WTO后,环境保护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苏州环境保护应对WTO的策略包括:积极应对“绿色壁垒”;规范环境管理行为;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之后 ,因绿色壁垒中国部分农产品出口下降 ,失去了高端国际市场。本文用成本与差异化两个概念对绿色壁垒影响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即绿色壁垒要求出口国增加各种检验成本 ,降低了中国农业的成本优势 ;绿色壁垒还能够带来环境信誉 ,环境信誉使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形成差异化优势。本文提出的因应之道是借助WTO机制 ,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谈判 ;强化我国贸易环境立法和执法 ;实施绿色农产品标准化战略 ;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积极争取ISO14 0 0 0认证  相似文献   

5.
一国利用外资的场所既包括本国国内 ,也包括境外 ,而且在境外市场利用外资显得更加重要。针对中国利用外资立法的现状与特点 ,文章论述了WTO规则不仅对我国 (当然也包括其他所有成员国 )的对外贸易立法 ,同时也对我国的利用外资立法提出了基本要求 ;分析了国内这方面立法与WTO法制之间的差距 ,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剖析 ;最后提出了按照WTO规则完善国内有关利用外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原产地规则与我国政府采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产地规则已经发展成为各国在WTO体制下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有力工具。近几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日益扩大,在政府采购中原产地规则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适应政府采购的发展需要,应该尽快制定我国政府采购中的原产地规则,保护国内产业和工业,大力开拓国内政府采购市场,以有利于引进外资和高新技术,促进民族工业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之后,绿色壁垒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本文介绍了绿色壁垒的含义、实质,分析了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通过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外国产品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中一个新出现的问题.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具体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对我国外贸的广泛影响,带来了一线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绿色壁垒就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而言是我们必须加以适应的必然趋势。而我国目前环保水平低下,如何在绿色贸易中趋利避害?作者就环保意识、环保产业和对外直接投资等方面提出了拙见。  相似文献   

9.
在WTO倡导的自由贸易中,绿色壁垒作为环境保护国际化的一种重要举措,引起人们对其关注。通过对绿色壁垒与WTO规则的冲突进行分析,提出应对两者冲突的看法,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应对绿色壁垒问题加以分析与论述,提出对此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即将成为世界贸易组织 ( WTO)的成员国。笔者在对本地多家中小企业的调查中发现许多企业对我国入世问题非常关注 ,也很希望对 WTO实质内容有更多的了解。事实上 ,对中小企业 (特别是其中的外向型企业 )来说 ,认识入世的意义、掌握WTO“游戏规则”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根据调查中了解到的中小企业关心的问题 ,就我国入世的时间、关税减让、绿色壁垒等六个方面阐明了个人观点 ,最后的结论是 :过多地争论“入世利弊”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中小企业应抓紧制定相应的经营与发展战略 ,完善市场反应机制 ,探索新的营销手段 (如电子商务 ) ,迎接我国加入 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论WTO环境保护例外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WTO关于市场准入与环境保护例外问题,正确理解与适用例外条款的若干规则,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抵制绿色贸易壁垒及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WTO环境保护例外条款的法律特征、适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绿色壁垒已成为出口贸易的一个主要障碍。应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在增强政府监督管理职能的同时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安全,又要大力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标准化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广泛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及其法制建设滞后,技术力量薄弱,已制约了经济技术发展。在入世之后,我国完善标准化法律制度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标准化法制建设中要急需兼容WTO/TBT协议的相关规则,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对标准制定过程和技术标准许可使用中限制竞争的反垄断法规制。  相似文献   

14.
世贸法律规则和中国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审查是现代法治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项法律制度。入世后 ,如果法院不能真正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审查权 ,其他成员可据此寻求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予以裁决。世贸协议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94》、《反倾销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都对司法审查作明确规定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对司法审查也作了规定。中国《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专利法》(修改 )、《商标法》(修改 )也都有规定 ,但与世贸法律规则相比 ,差别很大。主要在可诉权范围不一、原告诉权保护范围不一、当事人权利范围不一、司法审查范围广度不一、司法审查程序不一。如何使司法审查符合我国国情 ,又与世贸法律规则相吻合 ,是我国入世后面临的法律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的"绿色壁垒"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大幅下降,并增加了我国农产品生产、出口的成本和贸易纠纷。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必须树立环保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强对产地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加快认证和品牌建设,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法律措施不仅包括传统的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还包括贸易救济措施之滥用与绿色、蓝色壁垒、投资措施等。这些措施具有名义上的正当性、形式上的合法性等特征,它们发端于贸易理论之创新,助长于多边贸易体制之脆弱,根源于全球经济发展之失衡,其正当性虽存争议,但其危害却不容置疑。为了消除新时期贸易保护主义法律措施之危害,应从加强WTO谈判、完善WTO规则、善用WTO机制、完备国内立法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7.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它的成因可以分为经济技术因素、社会政治因素、GATT/WTO规则因素三大类。其中,经济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各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有别,各国消费需求的层次不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政治因素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消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贸易政策被用作国内外政治斗争的工具;GATT/WTO规则因素主要包括关税壁垒和传统非关税壁垒的效用日益弱化,TBT规则被贸易保护主义滥用。  相似文献   

18.
正视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全球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绿色贸易已成为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绿色贸易的发展在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的同时,又形成了一种新的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由于这种壁垒有其鲜明的、不同于其他非关税壁垒的特征,因此,在关税壁垒逐渐降低和非关税削减之后,绿色壁垒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产业的主要措施.这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研究绿色壁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贸易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各具代表性的争端解决机制与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特征: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准司法性争端解决机制相类似,甚至在某些具体规定上还借鉴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0.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国家。长期以来,它既是美国开拓海外市场和保护自身经济利益的最有力工具,又是美国应对国外贸易壁垒最重要的国内法依据之一。中国虽已初步建立起贸易壁垒调查制度,但和美国的"301条款"确立的贸易壁垒调查机制比较而言,依然差距很大。今后我们除继续遵循现有WTO规则和国内《调查规则》外,有必要借他人之长而避己之短,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我国贸易壁垒调查制度乃至对外贸易法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