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北方,春天天气以干燥为主,因此车内常常会产生静电,让很多车主感到困扰。本文为大家整理了几招除静电的方法。加湿除静电除静电的关键是尝试保留车内的水分。可是车内的水分看不见摸不着,如何才能保留下来?其实只需要在仪表台上  相似文献   

2.
《家庭科技》2012,(2):52
天窗已经不再是豪华汽车的专利,只要多花上几千元钱,经济型轿车也能配置天窗。虽然汽车安装有天窗,但很多司机很少使用,使得天窗成为"多余"的配置。其实,小小的天窗,用处却很多。妙用一:换新鲜空气。多一个"窗",自然就多了一个通风口。打开天窗,可以增加车内空气流通的速度,尤其是在车内人数较多时,从而改善车内空气  相似文献   

3.
污染不容忽视 室内空气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但车内空气 污染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我国专门针对汽车内部 环境污染的控制标准尚属空白,缺乏车内空气质量标 准,但质量检测机构检测表明:车内空气污染已成为一 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宋广 生介绍,早在3年前,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 中心就开始对新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发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员本堂毅在上班途中经常看到很多人在地铁、轻轨列车或大巴内使用手机,于是开始研究车内手机的电磁波辐射问题。结果发现,由于车厢为金属外壳,大量的手机电磁波在车内来回反射,电磁波密度大大超过国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的一项检测数据表明:90%以上的轿车内,苯、二甲苯、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超过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最高者竞超标10倍以上。而且不论高档车还是中低档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车内污染问题。美国非营利组织"生态中心"研究人员曾在200多款车内发现了超过275种不同化学物质,其中一些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学习能力损伤、肝脏疾病和癌症关联密切。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位先生搭了一辆出租车要到某一目的地。这位乘客上了车,发现这辆车不仅外观光鲜亮丽,车内的布置亦十分的典雅,而且司机先生也衣装整洁。车子一启动,司机热心地问车内的温度是否适宜,又问他要不要听音乐或收音机,并且可以自行选择喜欢的音乐频道。这位乘客选择了爵士音乐,浪漫的爵士风让人为之放松。司机在一个红绿灯前停了下来,回过头来告诉乘客,车上有早报和当期的杂志,前面的小冰箱中有果汁和可乐,如需要可自行取用,想喝热咖啡,保温瓶里就有。这些特殊的服务,让这位乘客大感吃惊,他  相似文献   

7.
1.留长发的女性在驾驶时最好把头发扎起来或临时固定住,以免在左右后方遇到紧急情况,猛回头时头发遮挡视线。另外,也不要把车窗开得过大,这样车内气流会把头发吹乱遮挡视线。  相似文献   

8.
正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内盖夫网络安全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表示,在道路上投影图像形成幻影物体,可导致行驶中的半自主或全自主驾驶汽车误判并急刹车,从而危及车内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他们正在研究的神经网络技术,将解决自主驾驶汽车无法识别幻影物体的缺陷。研究人员建议汽车制造商采取措施,确保其采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海底封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但需要包括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在内的法律制度加以规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伦敦公约>及其<1996年议定书>等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公约为处理二氧化碳海底封存提供了国际海洋环境法基础.然而,仍需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来推进和保障二氧化碳海底封存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提高环境CO2浓度和环境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环境CO2浓度增加和大气温度上升后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论述,讨论高CO2浓度和高温环境植物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Rubisco含量和活性以及叶绿素诱导荧光动力学特征参数的变化,探讨在高CO2浓度和高温环境下植物光合作用的适应性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从室内、车内、冰箱内的空气,到洗菜、洗澡、饮用的水,无不能用臭氧发生机进行消毒处理,且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废弃物,还人类和自然一个绿色空间。 臭氧发生机产生出来的负离子,与空气中的正离子结合后,使空气中的悬浮微粒自然降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由于臭氧在室温20—30℃时10秒钟左右  相似文献   

12.
张燕 《中文信息》2004,(9):25-28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涌向城市每个出城通道的车辆几乎挤得动弹不得,而贴着统一徽记和号牌,浩浩荡荡驶出城去的长长车队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就是由自驾车俱乐部统一组织的车队。车内每张挂着笑容的脸上都毫不掩饰的表示出对于冲出城市的急不可待,这样的急不可待,造就了“自驾游”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为点击频率最高的出行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希望具有强大的力量。希望使我们保持乐观,激励我们勇往直前,让我们相信不论遭遇怎样的境况,生活总能变得更好。希望还能让我们多给别人一次机会,甚至在他们做错了或者看来"无药可救"的时候,希望也会找到说服我们相信他们会改过自新的理由。一位朋友和我分享了一段引自198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斯蒙德·图图的话,这段话已变成我的座右铭。我把它抄写下来,在家里、办公室、车内等地  相似文献   

14.
智能驾驶数据是智能驾驶汽车运行过程中收集、使用的数据,包括车内数据、路边环境数据以及智能车联数据。这些数据无论是基于个人信息保护还是国家安全立场,都存在风险防范与治理的必要。但是,智能驾驶数据体量巨大、主体多元、涉及权益复杂,传统主体赋权路径难以明确数据权属及各方权利义务分配,数据隐私与数据公开的矛盾在智能驾驶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对此,智能驾驶数据的治理框架需基于参与主体地位不对等、“知情同意”模式失效等场景特征,以“卡—梅框架”理论为指导,强调基于“数据与信息主体联系的强弱”,设置类别化的数据治理规则。具体而言,对主体指向明确的车内数据沿用“知情同意”规则;对结果可能指向个人的其他数据采取默认授权模式,但需要以数据控制者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强制性义务为前提;对车边环境数据,重点关注数据中的国家安全风险,严格执行数据境内储存、跨境流动审查和对外公开限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谷祖莎 《学术论坛》2012,35(8):109-112
伴随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CO2排放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如何协调贸易开放与CO2排放的关系成为热点问题。通过使用1981-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我国贸易开放与CO2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与CO2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外贸依存度与CO2排放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而外资依存度和CO2排放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鉴于此,我国应加快对外贸易战略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6.
城里人遭遇堵车,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时,许多人为了透透气,或是为了省油,干脆关掉空调,打开车窗。但是,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车内开窗通风需注意时间、地点,堵车时最好别开窗。一般来说,堵车严重的地方比较狭窄、拥挤,空气流通不好,苯并芘的含量较高。苯并芘是一种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它不但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还是一种致癌物,尤其肺癌与这种气体关系密切。此外,遇到交通堵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二氧化碳排放量时空演变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江西省发展的新模式.本文采用物科平衡算法分别从时间维度上分析江西省1995~200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碳排放量的影响因子,从空间格局上分析江西省各设区市二氧化碳排放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近年来,江西省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长且各设区市区间排放量存在较大差异;在时间维度上,碳排放与人均GDP、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分别呈倒U型、N型和U型曲线关系;在空间格局上,碳排放主要受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后根据江西省实际情况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素质和碳汇等几个方面提出节能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8.
车内没有光纤、鼠标、键盘,但司机的一句话立刻将车带入网络空间。这就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新推出的世界上第一辆语音控制无线上网轿车。 司机只要打开系统开关,说一声“拨号”,然后报出上网号、名字、密码,轿车内的系统就自动与因特网相联,仪表板上的小屏幕则显示出一个个性化主页,内容包括电子邮件、地图、股票、新闻和天气等。 司机在说完“我的电子邮件”后,系统立刻用语音  相似文献   

19.
夏季,尤其是烈日高悬的中午,经常看到路旁树荫下停放着不少汽车,疲乏的司机紧闭门窗,开着空调正在车中午休。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汽车的发动机在工作时,如汽缸中的汽油燃烧不完全,就会产生一氧化碳。汽车在行驶时,由于空气通过空调设备产生对流,所以车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很低。但当车子停驶而空调继续开放,车门窗又密闭时,车内空气不能对流,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便会逐渐积聚而使其浓度升高。 一氧化碳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氧气的大,当过量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时,血红蛋白就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机体缺氧而引起中毒。中毒初期,患者自觉头部沉重、头晕、头痛、耳鸣、心慌心跳,进而出现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多汗、烦躁、行走不稳、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打开门窗通气,解开病人的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福建省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文章运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修正性方法,计算并分析1995-2008年福建省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研究结果发现:1995-2008年福建省人均境内碳排放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0%,2008年已达4.87t,目前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继续目前增长趋势,2020年福建省人均碳排放将达到发达国家高排放水平;而福建省单位碳排放产出总体上增长极其缓慢,年均增长率仅为0.75%。目前福建省二氧化碳低排放优势正在快速丧失,为此必须着力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