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青年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根据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主体间性与发展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注重内外结合、新旧互补的宣传教育方式,倡导生活化和创新性,有益于"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既是我们对过往历史的总结,又是我们对未来美好时代的憧憬,他包含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热切期盼。以"中国梦"为主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还可以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利用大学生爱梦想、有梦想的特点,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讲话为指导,把时代特征和"90后"大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将"中国梦"贯穿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唯物史观教育为主线,实现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结合,在革命史教育过程中突出对中国革命艰难历程、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业绩、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三个层面的学习。教育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克服因缺少环境锤炼而产生的心理承受弱点,铸就坚强的意志品格,真正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焕发出绚丽的青春光彩。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对其成长成才存在着迷茫与困惑,"中国梦"可促使大学生确立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重塑价值观念、拓宽发展空间。高校可通过以下途径以"中国梦"助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开展理想教育,以"强国梦"鼓舞大学生坚定信念;实施责任教育,以"复兴梦"激励大学生勇担重任;推动榜样教育,以"幸福梦"感染大学生见贤思齐;加强实践教育,以"创新梦"激励大学生立志躬行;倡导自我教育,以"和谐梦"引导大学生慎独自律。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进行"中国梦"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梦可以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明确大学生报效祖国的历史责任,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从而更好地指引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一经提出,就迅速成为各界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话题,并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将"中国梦"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历史角度解读"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从四个方面阐述将"中国梦"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校园文化以及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中国梦"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是决定祖国未来的新生力量,他们能否立志成才直接影响到未来几十年国家的繁荣、社会的稳定以及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而理想信念作为人生道路的探路灯,决定着每一个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前进方向。为此,引导大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定量分析等方式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进行梳理,并分析相关原因,为以"中国梦"统领"个人梦"的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精神是当代中国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精神意义和内涵实质。推进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重塑,应当在思想层面进一步深化,在具象化价值观时,应当注重大学生的显性行为方式,更应考虑隐性的学生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生成和转变,才能构建大学生在理解"中国梦"精神的前提下,自觉形成价值观重塑的内生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中国梦"对青年大学生群体具有显著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融入"中国梦"的理想和信念:"中国梦"的内涵及意义;"中国梦"赋予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攻坚克难努力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大学生对新媒体时代下理想信念教育认同情况以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情况、实施效果和保障机制等四个维度的分析,认为新媒体时代的悄然到来,不仅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和发展空间,也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拓展了手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环境和良好机遇。但是,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正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化"被动"为"主动",是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方性红色资源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具有政治目标、社会理想、个人规范三个方面的结构性内涵。依托地方性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添素材,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创新的需要,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完善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地方性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路径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校园软环境建设相结合、地方性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开发、"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3.
理想信念是"00后"大学生"精神之钙",它关系到大学生立德树人的培养,而当前"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做好"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寻找出路。从高校思想政治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朋辈榜样、网络媒体、大学生主体6个方面探索加强"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路径,能够坚定"00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崇高信念。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新的形势下,应深入地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意义,并通过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构建"三课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利用新媒体整合传播社会正能量等,进一步探寻高校青年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梦。大学生实现中国梦,要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包括大学生在内中国人民的力量。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感和斗志。"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通过对"中国梦"深刻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勇于担当,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理论的提出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启示、教育载体和发展机遇。大学生成才梦与中国梦相融合的途径是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报国之志、学习中国历史、投身社会实践、苦练真才实学;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改革创新精神;高校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坚守主渠道教育阵地,突出主旋律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7.
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大学生自身的状况和他们将要发挥的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当前,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要结合他们的思想、生活、学习实际以及"三观"的教育,努力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员育人的环境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复杂格局必然会对"三观"尚未成熟的青年学子带来较大影响.首先阐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其次,针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理想信念之于大学生的成长是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 ,本文结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情况 ,试从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状况 ,新形式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述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坚定大学生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