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叙事学的跨学科线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学并非是个单一起源、线性演化的研究传统,它其实是多种学科的兴趣交集.叙事研究的跨学科线路可以通过"人文科学中的叙事转向"和"叙事理论中的认知转向"来进行追踪.跨学科叙事学的理论模式可以从语用/政治、语义/经验、文本/媒介三个层次进行建构,在对叙事虚构与经验现实互动关系做认知描写的基础上,派生出跨学科叙事学的各个分支.  相似文献   

2.
传播学的本土化发展、跨学科研究是一个有机整体.对<中国大陆传播学专著、译著要目>进行考察,传播学的本土化处于"短视"、"失语"、"跛脚"等"亚健康状态".其"健身策略"是在传播研究中保持平等而自由的思想位置;在现实传播实践中捕捉理论创新的灵感;海纳百川地吸收国外传播新方法、新观点.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处于发展不均衡的初步阶段,其具体对策是寻求嫁接优势,做好操作化定位、动态化监控、科学化管理、本土化栽培的"四化"工作.我们应该通过"传播学之树模式",以整体互动的眼光来对待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跨学科以及基础理论等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5,(3):102-108
"框架"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由人类学家提出,经过社会学家系统论述,然后被传播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者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这一发展历程赋予"框架"丰富的意义内涵和复杂的功能层次,可以为不同学科带来借鉴与启示。以菲尔墨的框架语义学作为切入点,可以看出框架理论在语言学中的意义与应用,及其为语言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吴俊 《学术月刊》2023,(5):150-156
近年来,“跨学科”“跨域”已成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既成事实,也是重要的学科生长点。在2022年河南大学文学院召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跨学科研究论坛”上,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文学跨学科研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吴俊紧扣文学史周期律和文体文类的功能探讨文学跨域研究是否可行,指出古代能够以文体文类为中心叙述文学史,而新文学运动打破了传统文学史文体文类周期律,这也使现代文学史已经实际上成为一种跨学科跨领域建构的学术范畴。李怡强调,在历史研究、文化研究对文学审美研究的巨大冲击下,“文学性”仍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中心问题,需要对“文学性”作出新的认知及界定,借助社会历史研究重新定义其思想和形式。武新军认为,跨学科研究的实质是在不同学科的“整体联系”中展开文学与文学史问题的研究,由此对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方法和价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这三位学者不同角度的论述,深化了我们对跨学科研究的理解,展示出跨学科思维所带来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远缘跨学科研究与交叉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学科研究有两个展开区域:一是在哲学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各个科学部类内部进行的跨学科研究,可以称之为近邻跨学科研究;一是在哲学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两大知识板块之间进行的跨学科研究,可以称之为远缘跨学科研究.交叉科学是生成于两大知识板块之间所有交叉学科的统称,是远缘跨学科研究成果的汇聚,其发达程度表征着科学知识体系的整体化水平.推进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整体化进程,既要关注近邻跨学科研究,更要高度关注远缘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6.
沈跃春 《江淮论坛》2003,52(1):19-23
悖论是目前国内逻辑学界和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关注和讨论的跨学科性难题。由于悖论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学术界在有关悖论的矛盾归属等一系列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甚至经常见到一些严重的误解。以往,我们比较重视某一具体学科领域中的悖论及其研究,而忽视了对跨学科悖论的关注和研究,对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悖论、跨学科理论或跨学科方法的悖论研究甚少。实际上,跨学科悖论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指在某一背景知识条件下同一学科的不同研究领域或不同学科之间出现的悖论;二是指跨学科理论或跨学科方法本身所提出的悖论。本文从科学发展和悖论研究的实际出发,考察了跨学科悖论,分析了悖论的跨学科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绿色技术的融合性研究应置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体立场、价值观念、思维方法与"双视交汇"思考方式的背景之中。这一研究面临着跨学科方面的"知识困境"和"碎片化"与"整体性"冲突等现实挑战。源自于"融合性"功能的"目的性分析路径""构成性分析路径"和"关联性分析路径",为应对挑战、探寻绿色技术系统及其与社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跨学科研究是当前学术研究的一大趋势。从广义上讲,跨学科研究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下一层次是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和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研究。再下一层次,则可指社会科学某一学科如历史学内部各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研究。客观事物自身都是一个整体的存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研究和单一学科研究都是一种方法论,研究主题本身决定了对之进行研究的方法论.研究主题的综合性、复杂性逻辑地要求对主题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分析、揭示,在学科分野日益明晰、细化的现时代,跨学科研究更有其必要性.在所谓的学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既有条件下,跨学科研究反倒难以贯彻了.只有建立科学的实现机制,跨学科研究才能落到实处.确立主题为主的研究方法论,建立主题为主的科研机制,以及调整目前高校的学院体制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孝顺的子女一般都为年迈的父母购买智能手机,那么安装一些适合老年人使用的APP,会给父母带来更多的关爱。推荐给老年人使用的APP应用必须满足"好用""易懂"和"便捷"三大特性。以下应用软件,方便又实用。加大桌面智能机大字号功能大多限于短信、网页等界面,应用图标下方的文字还是比较小的,这款软件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下载安装后,无论是锁屏界面还是主界面都十分简洁,图标字体都适当加大,每个功能入口都用独立的格子区隔,触摸识别范围为整个格子,减少按错概率。  相似文献   

11.
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基本内涵及其认知经验基础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子主义"与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有根本区别.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体"互动-关系"为基本内涵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并在其经济学思想中有体现.基于哈耶克的《感觉的秩序》,阐明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微观经验基础来源以及被后续经验学科证实的相关观点,总结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及其认知(心智)理论与当代经济学关于个体心智和行为调整的各种跨学科研究之间可能需要深入探讨的几方面问题,以进一步廓清国内学界在该问题上仍可能存在的模糊认识,补充对《感觉的秩序》的相关研究,有利于国内经济学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今,提倡和推进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众多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文章从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分析和研究意义出发,探讨跨学科建设与地方师范院校可持续创新发展的辩证关系,最后阐述了地方师范院校在跨学科建设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艺术跨学科研究的生成和兴起,是法学研究进入多元化时代的必然现象,也是法学研究后现代转型的直接而具体的反映,形成了其独特的研究特点与优势.法律与艺术跨学科研究经历了由多学科到交叉学科再到跨学科的推进过程.跨学科程度不断加深,在由前理论到引介理论再到自觉理论建构的发展过程中,其理论建构力逐步增强.法律与艺术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既源自法学研究的内生变革动力,也与法律发展的时代背景存在密切关联,初步形成了其结构范畴.未来可预期的国内法律与艺术跨学科研究,将在判决书、解释学、人工智能、法律文化及法律教育等领域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4.
跨学科研究是史学研究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些年史学发展的现实,已经显现出这种新趋势正逐渐向我们走来。历史人类学的兴起,被认为是跨学科研究的典范。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不会削弱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它的发展是史学研究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在这篇文章里论证,面对知识社会的教育困境,与稳态社会的教育主旨有实质性的差异,如中国这样已进入知识社会但仍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三重转型期的社会,它的教育主旨不能不具备两重性质。其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其二,为在既有的教育体制之内获取资源,旨在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教育必须与既有的分科教育达成互补而非互替的关系。具有这样两重性质的教育,称为"跨学科教育"。在中国,跨学科教育最稀缺的资源不是金钱,而是有跨学科教育能力的师资。其次,跨学科教育的本质要求它在转型期社会情境内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案,也因此与官僚化的(拒绝探索的)教育管理体制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比较文学是在近代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诞生的.虽然"五四"时期的比较文学研究还不很成熟,但这一时期的比较文学研究具有鲜明的特征政治功利色彩鲜明;研究范围广泛,小说、戏剧、诗歌、神话、民间传说均有建树;涉及比较文学的诸多领域诸如平行研究、影响研究、跨学科研究;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研究深入,二语习得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回避"是一常见现象。由于二语习得涉及心理、认知、文化等诸多因素,使得"回避"现象的相关研究变得极为复杂,显得不够系统和全面,其复杂性表现归纳如下:理论复杂、习得过程复杂、"回避"的界定复杂以及"回避"现象的分类复杂。  相似文献   

18.
罗兰·巴尔特"文本观"的发育似有一个可以辨析的年轮:1971年面世的《从作品到文本》堪称其文本理论建构的轴心。在之前的4年与之后的4年里,巴尔特从作者功能、文体生成、阅读与书写机制、文本类型等界面,精心构筑其作品/文本理论,显现出不断深化的探索轨迹。清理这一轨迹,有助于反思巴尔特的文本理论之学术史价值与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下文艺学跨学科问题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学跨学科研究的出现,既有学科体制的内在原因,更有学科自身发展的学理原因,还有国外学术文化思潮对我国学术发展产生影响的国际原因。当下文艺学跨学科问题的讨论,不应仅局限于跨学科与学科独立这一单纯问题的理论探讨,而完全可以拓进到跨学科研究的中国语境、学理渊源以及跨学科研究的中西比较等问题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语: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文化研究"思潮的扩散和渗透,空间尤其都市空间研究广受西方学界关注,在跨学科领域形成了所谓的"空间转向"。这一研究自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马克思主义基调和批判理论的特色,本雅明、列斐伏尔和福柯为其贡献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全球化、现代性/后现代性进程和消费主义则为其框定了基本的问题语境,其所涉猎的议题,从空间再现到空间生产,从空间与身体规训到空间与社会治理,从商品和景观拜物教的空间部署到阶级、种族和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