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刑事诉讼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含义、法理精神及其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表现 ,认为诚实信用原则不仅仅是私法领域的最高准则 ,还应当成为公法领域中的指导原则。指出在刑事诉讼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 ,会促进刑事司法健康、有序的运行。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是民法的哲学基础,私法自治原则就是自由主义思潮在民法的体现。私法自治在我国民法理论和立法中应如何定位,一方面充分借鉴自由主义思潮崇尚平等自由、尊重权利、重视市场和市民社会自治等观念,在私法与公法的关系中,我国应充分体现私法优位、私法自治原则,充分确认和保护私权主体的权利享有和行为自由,将国家和公法干预减少并限制在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吸取西方自由主义发展中的教训,避免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放任主义泛滥,在私法范畴中,我们应在最大限度赋予私法主体自由、尊重和呵护私权利的同时,采取公序良俗、诚实信用以及司法的“二次干预”等合理适度的控制措施,对权利滥用行为进行干预,以兼顾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3.
诚信原则作为一项私法原则能否适用于税法领域在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诚信原则作为不仅适用于私法也能适用于公法的普遍法理、税法的私法化趋势以及诚信原则与税收法定原则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入手,论证了诚信原则适用于税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诚实守信和诚实信用的合成。诚信作为市场经济的黄金原则,是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表现。文章从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诚信缺失的原因,论述了如何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市场信用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诚实信用原则能否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一直是理论界激烈争论的问题。以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基本特征为基点,以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区别为根据,针对理论界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观点,提出作为私法领域的“帝王规则”的诚实信用原则不宜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人格权的双栖性与人格利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焰 《东方论坛》2004,(3):113-119
文章从公民人格权的定义出发,认为人格权同时存在于私法规范与公法规范中,具有双栖性,这种双栖性本身导致了人格权在公法和私法中不同的人格利益保护(虽然人格利益的字面表述相同).同时也提出针对人格权的双栖性问题,人格权的保护不是单纯依靠公法或私法能解决的,而是应由公法、私法共同形成完整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个人自治”的私法保护路径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新要求。数据时代下共享社会的有机性、个人信息标识性以及国家社会治理的需求性共同塑造个人信息的公共性,由此生成维护个人信息公共利益、预防个人信息风险、规制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公法保护路径,弥补了传统个人信息私法保护路径的单一性、有限性、扩张性缺陷。但公法保护路径仍存在法理依据不明、个人信息专责保护机构缺失、信息保护节点导向性不足等问题。为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公法规范体系,提出以基本权利作为公法法理依据设立个人信息保护专责机构,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保护机制,以加快形成我国公私并行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市场经济立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规律要求建立公法与私法相分离的市场法律体系.本文从公法与私法产生的历史渊源论述了两者相区别的意义,阐明了公法与私法各自的定位和作用范围,澄清了我国理论界对公法和私法划分上存在的误区,为市场经济的立法奠定了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诚实信用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化的主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更是作为一项基本法律原则予以规定。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国家为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仅以学生自己的信用为担保的理想措施,本应得到很好的实施,然而目前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诚信教育、成长环境不良、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导致信用观念缺失。对此,应通过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建立健全信用的法律机制,增强法制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及法治和德治“双管齐下”等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论市场信用     
信用是市场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道德基础和基本价值准则 ,市场中市场主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信赖和互为依存 ,决定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信用经济 ,它集中发反映了诚实信用原则已上升为市场经济宪法———民商法的一般“帝王规则” ,因之 ,培植国人的市场信用观念 ,应当成为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的道德与法律工程  相似文献   

11.
现代意义上的现代国际体系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国际秩序,而这一国际秩序在本质上是一种宗教秩序.作为现代国际体系主要行为体的民族国家在形成过程中与宗教密切相关,而对行为体有限制和约束力的国际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宗教也存在多层次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境保护的特殊性,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原则与全球环境保护的需要存在矛盾之处,其在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适用导致了一项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产生。由《斯德哥尔摩宣言》原则二十一宣布的主权适用原则,体现了国际法在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新发展。它包括了权利和责任两个基本内容,具有三重涵义:一是确认主权原则在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适用,二是维持国与国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三是谋求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灵魂,它对内具有最高权威性,对外具有最高独立性。但是,随着战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主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表现在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力和管理权遭到严重的削弱,国家政治自主性的削弱,国家安全的自主性受到极大的冲击,国家的文化主权遭受到极大挑战、民族国家的认同遭遇空前危机。为此,我们应致力于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努力维护世界的多样性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提高综合国力和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在多极化发展中能够拥有一席之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善于利用国际规则及国际组织来增进我国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制定适应全球化的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国家安全的自主性;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睦邻外交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睦邻外交战略是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提出的。他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以国家利益为宗旨,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全方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它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关系,并且为当前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推行“和平崛起”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惩治刑事犯罪的司法制度,但当前对于修复被侵害社会关系的手段较为单一,无 法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有必要从刑事犯罪的规律性着手,分析研究恢复性司法在我国本土化构建的必要性 及可行性,通过整合侵害人、被害人及社区组织等社会资源,发挥我国警察机关优势,从而构建符合国情的恢复性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 ,意识形态因素失去了影响国际关系的支配地位 ,国家利益重新成为主导性力量。整个世界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时期 ,但霸权主义、新干涉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将成为对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威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扩大将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加深了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 ,也使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经济全球化绝不意味着国家主权被削弱 ,国家仍然保持着对内对外政策的最高权力。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历史发展总趋势 ,由于国际力量总体失衡 ,美国谋求单极霸权体系的意图更为突显  相似文献   

17.
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 ,对于改善目前上市公司“一股独大 ,一股独占”引起的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弊端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时间较短 ,各种配套制度和外部环境还不完善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独立董事作用的充分发挥。文章对如何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完善与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均势概念的由来历史悠久,在17世纪中叶的欧洲得到广泛的讨论和应用,随着一战后国际关系学科的建立,均势这一概念逐渐被赋予了更广泛、更深层次和更系统的理论解读,均势的内涵也因此趋于精细化、复杂化、模糊化,导致对均势内涵的理解至今尚未存在一个认定的解释标准。本文从梳理均势的渊源和均势的内涵着手,首先厘清均势概念的由来,随之阐述均势在国际关系(政治)中所被赋予的丰富内涵,并从国际体系的、国家的和二者中间的三个层次角度塑造一个理解均势内涵的基本模式,试图以此规范对均势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WTO与“国家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发展已经由民族经济国际化阶段进入经济全球化阶段 ,世界市场、国际分工、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具有了新的特征 ,WTO替代GATT成为必然的结果 ,与此同时 ,“国家经济”也成为经济全球化阶段国际经济关系的载体。理解经济全球化、WTO与“国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把握经济全球化阶段国际经济关系的关键 ,也是分析和确定我国加入WTO后政府行为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一方面影响各国对外政策的理念和基调,是判定国家根本利益得失的依据;另一方面又是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阶级和不同制度的国家存在,意识形态就将长期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冷战结束已有十余年,但冷战思维至今影响着国家间关系,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正因为此,我们应对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从而正确指导我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