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私法自治原则是民法的灵魂与核心,其自产生以来与时俱进而不断完善,尤其曾面临私法社会化思潮,私法自治原则通过自我修正,不仅保存了其固有内核,而且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使民法走向现代化。现代民法创设了法律行为制度来具体体现这一原则,产生了法律行为的双重结构。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既分别适应了私法自治在不同方面的原则要求,又相互连结,珠联璧合,共同实现并维护着私法自治的民法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2.
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它强调商事主体平等的同时,把营利性视为其宗旨,偏重商事主体的意思自治,以保护商事主体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它的私法性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近代法律向现代法律转化,出现了商法公法化的现象。这是公法对私法采取积极干涉主义的必然结果。公法是建立在商法的基础上实现权利,它服务于商法;公法不仅是对宏观利益的干预,而且服从于商法。商法公法化也是公私法相互渗透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民法的私法属性跃然于前 ,取代了民法公法论。本文就民法的私法属性从民法的内容来源———罗马法 ,民法的性质———权利本位 ,民法的实现手段———意思自治三方面进行了论证 ,从而说明市场经济呼唤私法  相似文献   

4.
从法律性质的角度看,劳动合同关系兼具公法和私法两种属性,私法性决定了劳动合同缔结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公法性决定了在劳动合同内容的确定中发挥国家强制作用的必要性。实现劳动合同法中的意思自治与国家强制的协调需要分清劳动合同关系的性质与种类,在私法性劳动合同关系中保障意思自治的实现,在公法性劳动合同关系中维护国家强制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中的平等保护不但来源于民法中的平等原则,同时也是私法自治理念在物权法中的体现,其经济基础则根植于市场经济的土壤。平等保护原则实施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和严格保护私人财产的所有权,其关键是规范政府的各类涉及公民财产的公权行为。平等保护原则不但与我国宪法的规定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而且也与所有权主体的区别立法并不发生实质性矛盾,其实质并非是为了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而是为了保护全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6.
宣告死亡为民法中一良好制度,自应贯彻私法自治原则,申请与否由利害人定夺。惟现代民法从个人本位走向社会本位,公权力于民事主体行为有损社会公共利益时亦得直接介入。这与私法自治不相冲突,反而是对私法自治的完善。因此,失踪人无利害关系人,或虽有利害关系人但不提出申请,而不申请已经或将会造成社会公共利益损害的,人民检察院可提出宣告死亡申请。  相似文献   

7.
对于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法律有必要确定以区别对待,即违反法律效力性规定的行为当然无效,而违反非效力性规定及法律有例外规定的行为则并不当然认定为无效.随着行为效力问题理论研究的深入,结合各国、各地区立法与司法实践经验,针对我国大陆立法与司法现状,有必要对我国大陆的民事行为效力理论进行价值和制度的双向重构:一方面在行为效力认定的价值构建中,重新确定立法的指导思想,将充分尊重民法之私法性、维护行为双方意思自治等理念灌输到法律中去;另一方面则从公法与私法关系、效力判断的理念基础等方面进行价值与制度的具体重构.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说,法律形式主义所要求的法律自治应包括公法自律与私法自治两个方面,在理论上仍有必要大声疾呼私法优位和私法自治,应该正确认识<德国民法典>在本位选择上向近代民法"回归"的"保守"立场.当代中国应该摈弃制定"后现代"民法典的思路.我们既不能违背民法的基本精神,也不能脱离我国的现实国情,为民法典而制定民法典.另外,民法典作为市民社会的宪章要求,应尽可能地体现私法的形式理性,以自治规范为其核心.  相似文献   

9.
“法律行为”是我国《民法典》总则编中重要的核心概念和制度设计.传统大陆法系背景下的“法律行为”理论及制度旨在充分尊重个人的意思自治,而苏联民法的“法律行为”则主要体现为国家公权力对私人领域进行全面干预的工具.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法理论及民事立法全面继受了苏联“法律行为”理论.我国民法研究及《民法典》编纂经历波折,总的趋势和正确的方向就是不断消除苏联民法的消极影响,结合中国历史传统和具体国情,积极回应司法实践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回归传统民法私法自治的精神实质并进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0.
民法文化,以市民社会和政治民主为存续前提,以自然法思想为哲学基础,以民法特有的权利神圣、身份平等、私法自治之理念为内涵。探究民法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其精髓和核心是人文精神,是主体精神与自由精神的统一。这种人文精神通过民法的三大理念得到完整的展现。  相似文献   

11.
试论观念与观念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念属于精神范畴 ,从一定意义上讲 ,它也可以是生产力。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和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都与观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使新观念不断萌生与发展 ,必须坚持实践观点、按规律办事、与时俱进、抽象与综合的统一及运用辩证思维等原则。我们的观念应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2.
墨子消费观与现代西方消费思想相距几千年,而两者的消费理念却有相通之处.诠释墨子消费观蕴涵的现代西方消费思想,可以进一步看出墨子消费观的现代价值和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理财观与经济运行机制创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大学理财观是实现大学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的根本前提。文章旨在从探讨大学理财观的演变入手,对大学经济运行机制创新提出新的见解;认为从创新大学理财观的角度来分析,大学应确立成本效益和资本运营的经营意识;从成本核算、收入补偿、支出约束、资源优化、投资决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经济运行机制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耶阿本德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看法截然对立的科学方法论论点———"怎么都行"。他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观基础上,阐述了观察与理论的关系,提出了"不可通约性"来说明理论选择、评价及科学进步问题;他扩展了无政府主义含义来论述科学与其他知识、社会现象的关系。尽管其思想中包含着许多不合理性因素及神秘主义色彩,但它体现出的宽容、民主的科学精神及具有辩证法特征的能动的科学实践观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今团队理念已深入人心 ,对组织团队行为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探讨了现代团队理念对企业经营者的影响 ,分析了组织或企业团队有效行为的特征、作用及其建设的困难性 ,力图阐明组织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遭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理念、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理念这几个重要概念的解析 ,有助于对相关问题的正确理解与把握。文章首先对理念的含义进行哲学的分析 ,继而过度到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理念。深刻地梳理和辨析其内涵 ,对于高等教育改革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无分别观念是佛教般若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认为用世俗的言语概念是不能分别事物的本质或实相的,事物不过是假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过是虚妄幻想。僧肇的无分别观念得自鸠摩罗什传来的龙树中观学,同时中国传统哲学中对语言和本体存在关系的论述也必然对他接受无分别观念起到铺垫作用。《肇论》中的无分别观念是很突出的。但是,僧肇的无分别观念由于强调"无分别"而使之与"分别"处于对峙的状态,其境界不如后期禅宗。  相似文献   

18.
一种经典的大学理念--洪堡的大学理念考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洪堡的大学理念及其所创立的柏林大学,曾领导德国大学及世界大学的潮流.在分析时代和人物背景的基础上,详细考察洪堡大学理念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以期对我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欲将中国人物画引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高度,在理论上我们必须从时代的高度来审视"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的观点与法则,还应博采众长,发展人物画"意象造型"的思想,又必须认识与践行生活是生成"意象"的源泉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和合"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基本内核,儒家认为,人的自身和谐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应该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促使社会和谐的基本准则;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切存在相互依存而成为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谐与平衡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