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统计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永不衰竭的“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黄金产业,“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已成为一些地方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 一、大庆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大庆旅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旅游资源得到相应的开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石油开发景观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石油科普旅游线;大庆还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曹树明 《唐都学刊》2013,29(3):31-35
吕大临佚文《西铭解》因在史籍中的著录方式与他的其他著述不同,故长期以来很少被人注意。因此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了辑佚和校勘,对其注释风格和思维转向进行分析,吕大临在注释时广泛用典、据己意解经改经,相对于张载《西铭》"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易学旨趣,他在思维方式上转向了"人道具则天道具"。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之学科地位的确立者,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基本确立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著作的写作范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初步介绍并具体应用了关于史料学的方法理论.总体观之,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具有研究视角具备动态性、史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注重和用历史的眼光审查史料等优点,但也存在史料学方法部分规模过小和具体哲学史料介绍有些简略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无分别观念是佛教般若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认为用世俗的言语概念是不能分别事物的本质或实相的,事物不过是假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过是虚妄幻想。僧肇的无分别观念得自鸠摩罗什传来的龙树中观学,同时中国传统哲学中对语言和本体存在关系的论述也必然对他接受无分别观念起到铺垫作用。《肇论》中的无分别观念是很突出的。但是,僧肇的无分别观念由于强调"无分别"而使之与"分别"处于对峙的状态,其境界不如后期禅宗。  相似文献   
5.
实施农业经济产业化战略,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农业强市的根本措施。本文结合大庆实际,着重对大庆今后5—15年如何加快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和农副产品开发。加租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等问题,进行探讨。一、我市农业经济产业化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现状及存在问题60年代起,纷前大庆油田的开发和石抽化工产业的建设,一批地方工业特别是粮食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到“八五”期未,初步形成了粮食、豆类、乳制品、肉制品、亚麻、制摊等六大门类生产加工企业。粮食加工有市粮食局?万吨/年稻谷加工厂…  相似文献   
6.
由于杂于佛老之说、不是“孔子遗经、程氏发明之本意”,《吕氏大学解》成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在其《杂学辨》中所辨驳的“杂学”之一。然而,后人在判定《吕氏大学解》的作者时,却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说法:朱彝尊、胡渭认为是张载的弟子吕大临,四库馆臣认为是“吕氏家学”中的吕希哲,王梓材则认为是吕希哲之孙吕本中。而从朱熹本人的著作里,我们就至少可以找到两条相关的证据,可以充分断定《吕氏大学解》的作者是吕本中。  相似文献   
7.
由于参与罗什的译经活动,僧肇在思维方法上完成了从玄向佛的转变,即从玄学的本体思维转向了具有非本体论特征的中观般若思维,包括中道思想、无分别观念、二谛理论、遮诠法和空的观念等.不仅如此,僧肇还用中国式的语言较为准确地表达了般若中观学的思想观念,对印度佛教的本真精神和原始义理做了一次"还原"的工作,从而为佛教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慎独论是刘蕺山学术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他一生自始至终坚持不懈的工夫理论。他在改造和重新解释历史上的慎独观的基础上,把独体提到本体论的高度,使慎独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理论体系的学说系统。本文从慎独与敬诚、慎独与心性、慎独与诚意、慎独与静存动察、慎独与格物五个方面分析了其慎独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由于参与罗什的译经活动,僧肇在思维方法上完成了从玄向佛的转变,即从玄学的本体思维转向了具有非本体论特征的中观般若思维,包括中道思想、无分别观念、二谛理论、遮诠法和空的观念等。不仅如此,僧肇还用中国式的语言较为准确地表达了般若中观学的思想观念,对印度佛教的本真精神和原始义理做了一次"还原"的工作,从而为佛教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诞生于西方的治理理论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比较适合于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和成熟的市民社会.中国要借鉴西方的公共治理理论,必须首先实现治理理论的本土化.治理理论的本土化不仅存在普遍性阻滞因素,而且也存在特殊性阻滞因素.普遍性阻滞因素有可能导致“治理失败”,而特殊性阻滞因素则可能导致中国的公共治理根本无法实施.阻滞中国公共治理的特殊性因素有五个方面:差序结构、关系社会、官本文化、集权思想和形式主义.本文仅就关系社会对公共治理的阻滞机理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