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上非传统安全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在海洋空间上的体现,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维护海上非传统安全越来越成为国际安全领域的重要议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当前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其发展面临着海上恐怖主义、海上非法活动、公共卫生安全、海洋自然灾害、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明确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针对其突发性、跨国性、复杂性特性,中国应承担好大国责任,加强与沿线各国的合作,实现共同安全,为新海上丝绸之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海上丝绸之路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求的流通之路,它应当破除古代“丝绸之路”的界限,以中国为中心,通往有流通需求的任何国家,为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在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各个领域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提供一个罗密结构的“丝绸路网”。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战略空间,它是我国开放政策的继续、和平发展战略的体现,它顺应构建和谐海洋的时代需求。海上丝绸之路是东方大国的复兴之路,它应当担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生态文明和寻求公道、建立秩序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这是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面对世界新形势、新格局提出的新战略构想。中国要向西拓展,与中亚国家加强政治、经济联系,也要向海洋发展,首先要抓紧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进一步提升区内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希望与东盟在经历了"黄金十年"之后再创"钻石十年";其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包括了印  相似文献   

4.
2015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全面铺开。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汕头,如何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运用SWOT研究方法,依据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研究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从而探索汕头发展的战略与策略选择。其研究结论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汕头的竞争优势大于劣势,面对的机遇大于威胁,汕头具备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条件,汕头应该选择增长型经济发展战略,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将汕头建成智慧、开放、宜居的"华侨城"。  相似文献   

5.
2014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在战略意义上,"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中国拓展周边国家经贸关系,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有效应对南海问题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议题;在战略内容上,"海上丝绸之路"以经贸为主,和谐、文明对话为辅,全方位协调推进,努力营造中国与东盟的政治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的区域大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6.
中国倡导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奉行和平发展战略和周边外交战略的重大举措。丝绸之路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中国-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坚实的政策、法律和实践基础。海南省管辖南海三沙岛礁及其海域,应在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具有典型性。“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开展了法律规范构建和合作组织建设的实践,促进了国际法治合作的发展。但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仍面临两个新课题,即中国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以及现有平台和机制的发展。通过分析“海上丝绸之路”法治合作机制发展的平等互利原则、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绿色发展原则和兼容并包原则,构建理念认同和全方位沟通交流的合作机制,探讨如何促进达成及遵守“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法律文件。“冰上丝绸之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北向延伸,其发展理念和模式可以借鉴“海上丝绸之路”的经验,学习其法治合作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以期构建完整的中国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现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基于中国海洋战略的一种路径选择和整体构想,旨在构筑一个以"战略思维"和"海洋思维"为基础,以"经略海洋"为目标的全球经济合作平台。目前,它需要国家战略层面、省级策略层面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谋略层面的合力运作,其重点要落实在"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制度建设上。制度创新在社会转型中扮演一种超级正能量的作用,是能否建成"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但制度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思想解放、政策开放和能量释放等要素的整体合力。现实的问题是,这种合力目前还难以形成更没有运作。所以,建设"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是一种"整体思维方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晁中辰 《东方论坛》2009,(1):F0003-F0003
关于丝绸之路,以前研究的重点在陆上;改革开放后,研究的焦点逐渐转为海上,尤其聚集在中国南方的江浙、闽粤诸省,而对从春秋时期就已开辟的山东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则相对薄弱。鲁东大学刘凤鸣先生《山东半岛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一书,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探讨,弥补了山东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务必从我国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把握这条曾经的文明、和平与开放之路,并赋予其时代内涵与价值。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动力源之一,是深化全球发展区域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别要注意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功能、构建国际新秩序功能和文化软实力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灯塔对近代航运发展和航道安全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传统研究更多是从全国层面切入或以沿海地区为中心分析灯塔的发展变迁,并未对内河特别是长江流域的灯塔建设进程及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过专门讨论,忽视了内河流域相较于沿海地区在灯塔建设防护中的特殊性。利用灯塔表和相关报刊资料对长江中下游灯塔发展及其防护措施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由于灯塔建设中资金不足、人员较少、防护措施简陋和配套制度不够完善,长江中下游的灯塔及其人员比沿海灯塔和灯塔职员更容易成为盗窃和抢劫犯罪的目标,这种风险的存在也影响到航运和航行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13.
西南丝绸之路大致有成都经今西昌、大理入缅甸至印度道,成都经今大理入缅甸沿伊洛瓦底江出海道,成都经今宜宾、昆明、蒙自至越南北部出海道3条路线。中国历朝重视经营西南丝绸之路,尤以汉、唐、元三朝为最。统治者注重西南丝绸之路,初衷是为海外诸国朝贡、相互遣使以及对外用兵提供便利。随着商品经济渐趋活跃,该路成为重要的国际商道。  相似文献   

14.
15.
宁波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有着长久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和丰富的海丝文化,而对于宁波的海丝文化进行的系统研究和梳理还有待加强,对宁波海丝文化的对外宣传更要重视,意欲对宁波海丝文化的英汉双语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并建设平行语料库,且对该语料库的应用价值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围绕着海上丝路中外瓷器文化的交流历史,国内外学界形成了四大研究领域,对中外瓷器艺术与审美文化交流之维的研究是其中重要一维。瓷器所具有的"艺术—审美属性"维度,同"日用—商品属性"及"高技术—稀缺资源属性"一起构成了中外瓷器文化交流的"三大动力",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于艺术与审美文化交流的维度较薄弱,而未来研究可能集中在三大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7.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盛行,留给福建的是开放的视野、海洋的精神、兼包并容的心态以及遍布世界的福建华工,这些因子成为福建文化嬗变的重要力量.当历史推进到某一特殊时刻,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福建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任,自觉成为中国近代中西文化的撞击点.船政学堂是民族自救的一面旗帜,其培养出来的人才直接引领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铸就了福建近代中西文化的历史性撞击.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际贸易通道的重要门户,港口是福建省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最佳切入点与关键突破点.从港口布局和集装箱吞吐量入手阐述福建省港口发展现状,通过班轮公司船期数据分析福建省港口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互联互通现状,基于物流网络系统理论,从港口自身、陆向腹地和海向腹地三个层次提出福建省港口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