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预设是以隐含的方式内嵌于句子或语段之中的无须断言的信息或命题.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预设编码和解码在文学语篇的建构和接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两个过程均不容忽视.在重视预设在文学语篇建构中的作用的同时,应强调接受过程中的读者反拨以及对语篇的创造性解读,从而使文学语篇的创作和解读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的过程涉及说/作者运用语言进行编码和听/读者依据语义、语境、及相关信息对此进行解码和推理。成功的交际更涉及说/作者有意图的行为以及听/读者对该行为的识别和理解。话语标记是话语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话语/语篇的生成与理解过程中,话语标记是说/作者用以进行有意图的编码和听/读者对此进行解码和推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以认知为视角,从互动功能和语境关联对话语标记进行动态分析和研究,从而明确话语标记在话语/语篇建构中对传达概念意义和程序意义所起的制约或指导语用推理的作用,获得语言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语篇理解是一个以人类认知的关联性取向为基础的动态认知过程。语篇理解过程中 ,作者、语篇、读者几种因素基于认知关联性相互作用 ,形成一种“制约平衡” ,制约着语篇理解 ;读者的认知推理对语篇理解有突出的作用。为此 ,对语篇理解的描写 ,可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 ,采用一种作者、语篇、读者以其相依相离的“制约平衡”制约语篇理解的交互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化预设的认知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语学习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文化因素为其文化成员所共有,并以图式化的知识结构固化在文化成员的头脑中,交际时经常可以预设。文化预设是指作者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因素进行省略。在很多情况下,文化预设理解与否成为意义推导的关键,因为它能在读者茫然无觉的情况下系统地影响其对原文信息的连贯理解。文化预设的这种作用是在读者的认知语境中得到解读的;文化预设话语含义推理的记忆图式及其在认知推理中的逻辑形式,使文化预设成为语用推理的先决条件和连贯理解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翻译本质上是个人或多人基于体验认知、多重互动和概念整合机制,理解原文化语境中语篇的意义和功能,并将其理解据特定的翻译目的用目的语语篇表达出来的过程、程序、产品.逆向汉英翻译者须充分考虑两种语言在语篇连贯表现上的异同,预测英语读者解读译文时具备的认知世界知识,贯彻句法翻译法并在内容、结构、文体等层面上实施相关、一致的补偿,以建构基于原文连贯的译文语篇连贯性,使读者建构译者期待的译文语篇认知世界.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从关联理论看,阅读理解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作者与读者通过语篇进行交际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建构学生的认知语境,及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运用认知语境进行推理,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图式理论来探讨语篇的理解,并分别从作者静态图式、读者交互知识图式和读者阅读过程中生成的认知图式的相互作用,解读读者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图式,结合语篇的图式,进行相应的认知推理和信息解码,使认识和行为达成一致,对理解产生一定的正迁移,最大限度地完成语篇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论认知语言学视域下汉英语篇翻译连贯性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反映了各自的现实世界与认知方式,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间认知世界差异造成了可译性限度和目标读者的认知盲点。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可将翻译语篇生成过程视为把原语语篇下心智连贯转化为具有相似心智连贯的译语语篇的过程。在汉译英生成英语译文的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篇连贯性表征上的异同,预测分析目标英语读者解读译文时的认知世界知识,根据忠实性原则,实施相关的、一致的表征补偿,从而恰当建构基于原文连贯的译文语篇连贯性。  相似文献   

9.
翻译:意识形态的建构、解构、重建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文化活动,而且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意识形态以不同的语言形式隐藏在语篇之中,以各种隐蔽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者写作、译者翻译以及读者解读文本。本文拟以批评语言学为主要方法论,强调翻译中语言分析和社会分析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主张翻译研究应以语篇为单位,特别注意考察作者、译者、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三元关系及其在意识形态的建构、解构、重建和解读过程中的作用,以便弄清翻译的本质并有效地解释那些"不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语篇理解不仅是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复杂的心理交际过程。文章基于关联理论,阐述了认知语境的概念,探讨了认知语境与语篇理解的关系,揭示了语篇理解的过程是一种认知一推理、寻求最佳关联的动态交际过程。同时进一步分析了认知语境对语篇理解所起的制约、解释功能。进而说明言语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关联度对准确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拟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译者的主体性;论述了关联理论视翻译为一种涉及人的大脑机制推理的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阐释活动;指出译者作为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协调人,要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及阅读期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成功地完成交际。  相似文献   

12.
参读教学的意义在于它的原读物、参读物和读者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认知关系,使阅读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参读教学中必须有效地做好对学生思维的指导和调控,抓住学生探索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选择性思维能力、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连贯与认知关联关系密切。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关联识解原文连贯,构建译文连贯。连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连贯的衔接性强,翻译时可通过语码转换实现,而对于隐性连贯,译者需要付出更多认知推理努力,寻找最佳关联。在重构译文连贯时,译者既要考虑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同时还要兼顾目的语的特点和连贯规范,考虑译文读者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4.
读者体验与创造中的《未选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读者反应批评打开了通向讨论文学解释中个人体验的大门.其主要理念是:文学是通过读者的阅读体验,促进读者对文本意义进行创造性的创作和现实化.这是把文学范式的批评中心从文学的本义转向读者的体验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笔者以此为基点,选取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之路>为典型,深刻观察读者对诗歌的体验和创作经历,揭示了文学实体向生活回归中的价值意义和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境差异看文学作品中习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的成功依赖于交际双方互相显映的认知语境。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具有异语读者认知语境中缺少的信息。翻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原作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差异,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原作中习语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6.
在诠释学意义上,文本的意义被理解为一个“理解事件”,是文本语言信息与读者个体经验的交流,除此之外,读者的“理解”还应受到既有批评成果的制约。文本的意义应该是阅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所产生的全部思想内容。当然,这“全部的思想内容”并不是读者自由思想的结果,而是读者个体经验与积淀在文本及其相关批评中的历史经验的交流与融合。由试验可知:1)如果不给予任何附加信息,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最模糊的和最宽泛的;如果只给予作品的本事信息,则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最明确和最狭窄的;而当给予大量的批评信息时,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就变得异常丰富和富于思辨性。2)批评家的观点可以帮助读者知识结构的提升,开拓作品阅读时的想象空间,但无助于改变读者既有的好恶感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7.
信息类文本英汉翻译语言层面的补偿是国内译学界较少专门探讨到的一个方面。在语言层面上,信息类文本的汉译应从词汇、句式和语篇的各个角度以灵活的策略进行补偿,达到信息类文本对信息传达的要求,确保目的语读者的正确理解和与源语读者的等效反应。  相似文献   

18.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充分利用读者所具有的图式,即背景知识,能改变传统的阅读理解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用图式理论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使读者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积极地参与思考,把握阅读技巧,是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隐喻的概念本质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隐喻不仅发生在字词、句法层面,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宏观的概念结构,自上而下构成篇章隐喻。通过对美国黑人诗人Langston Hughes(兰斯顿·休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的研究发现:认知主体把基于源域的经验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投射到目标域的概念结构上,通过充分发挥松散类推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寻找出源域与目标域的相似点,从而快速正确地理解语篇的隐喻之意。概念隐喻能力作为人类的高级语言认知能力对语篇推理发挥着核心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电影《英雄》的字幕英译为例,拟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关联理论视翻译为一种涉及人的大脑机制推理的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阐释活动,认为译者作为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协调人,要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及阅读期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成功地完成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