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海霞 《社科纵横》2007,22(8):22-23
裕固族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裕固族民歌作为本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民间音乐形式,应有效地加以传承和保护。本文从客观角度上分析了裕固族民歌的发展现状及传承。  相似文献   

2.
吉文莉  宋晓娟 《社科纵横》2013,(10):113-116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无伴奏合唱《夜夜的晚夕里梦见》的艺术特点。通过陇中花儿《下四川》由一首山歌到四部合唱的成功"演变",引发对民间音乐保护和传承方式的思考,得出以西洋作曲手法改编或在原民歌基础上二度创作是对民间音乐的一种比较好的、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方式的结论。最后提出五种切实可行的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达斡尔族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化传统,其民歌丰富多彩,旋律形态复杂多样,颇具特色,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其衍变经历了单句乐段、二句体、三句体、四句体、多句体,直至升华为比较高级的单二部曲式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鉴于民歌承栽着民族的、地域的、历史的、文化的珍贵记忆,传承保护达斡尔族民歌这一艺术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应采取的传承举措为:从娃娃抓起,使民歌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纳入"黑龙江少数民族民歌欣赏"内容,使之起到传承的标本作用;通过举办艺术节展演、演唱大赛等形式,推进民歌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音乐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过创造、传承、发展并延续至今的优秀文化产物之一,其表现形态体现为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特定人群共享及流传至今的具体音响、音乐文化观念及音乐文化实践.将音乐文化遗产在现代文化产业的框架之内进行开发和利用,则成为音乐文化遗产产业.音乐文化遗产的产业类型,则主要表现为以下经济形态:音乐歌舞观赏、社会音乐文化教学培训、音像制品的制作与销售,以及与其他文化产业类型相结合的经济形态存在方式,如旅游、影视等等.  相似文献   

5.
丁静 《社科纵横》2007,22(3):118-119
英国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拥有自己的音乐特点。但由于英国音乐并不是欧洲的主流音乐,所以它的变迁历史并未得到过关注。根据民歌所改编的优秀作品浩若繁星,代表作应属沃安威廉姆斯(Vaugham Williams)的《绿袖子》。但实际还有很多的优美作品并不为人所知。同时由于今天要论述的英国作曲家布里顿虽然有着多部世界知名的作品,但贯穿他一生时间进行创作的就是这部《七卷民歌编排》。作品不仅非常客观地反映了英国民歌的特点,而且还展示了作曲家简洁却极富色彩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李荣新 《学术交流》2007,(5):169-172
在明代,弋阳腔作为传奇戏曲的主要声腔,与昆山腔并称于世,“帮腔”与“滚调”是弋阳腔所独具的艺术特色。“滚调”的出现,突破了曲牌联套固有格式的局限,加强和提高了弋阳腔音乐的戏剧化程度。“滚调”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其根源,是来自民歌。“帮腔”这种“一人启口、众人接腔”的艺术形式,也同样来源于民歌,早在隋、唐时代的民间歌舞小戏《踏谣娘》中,已见这种唱法。在其他民歌中,如劳动号子、秧歌,也普遍存在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滚调”、“帮腔”作为弋阳腔主要的艺术特色,其起源均来自民歌,有力地证明了戏曲与民歌之间具有看远实近、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花儿这种民间歌曲之所以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沿袭不断,靠的就是那些勤劳、质朴而又默默无闻地生活在民间的歌唱者——花儿歌手。在文化转型期中花儿歌手及其传承也陷入了窘境。文章基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对花儿歌手的生存环境、花儿歌手的传承方式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9,(4):114-116
西北"花儿"作为中国西部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部诸多民歌乃至世界民歌艺术宝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地方性口承文艺,也是最富有民间艺术生命力的文化瑰宝。2009年申遗成功以来,对于中国西北"花儿"的传承保护,依然要首先抢救、保护和挖掘那些濒于消失的真正的传承人及其众多"花儿会场"等等原生态的活态资料,特别是深藏于西北民间沃土田野的"花儿"老歌手、老唱把式,以及那些来自基层田野的一线民间文艺工作者等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协同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因此,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民俗民间音乐引进并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让当代青少年学生更为全面、更为直接地接触中国社会音乐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深厚社会音乐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有利于弘扬和发展社会音乐文化,更快地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实社会生活视野下的隐语行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语言几乎都无例外地存在使用民间秘密语的历史或现实.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民间秘密语,不免印有时代与群体的文化痕迹乃至政治、经济的烙印.人们一向对隐语行话的误读与偏见,但事实证明,流行隐语行话的群体,大多不属于涉嫌犯罪的群体,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的隐语行话,其使用与传承是现实社会语言生活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隐语行话的传承,引发的一系列语言现象和语言问题有待于我们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米永盈 《社科纵横》2006,21(12):108-109
本文分析了时人对“原生态”民歌认识的片面性和保护措施中的不足之处,指出应当合理利用“原生态”民歌的积极效应、赋予其生动的发展机制,并对整个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工作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关系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关系,借贷关系是人际问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关系之一。近代天津城市中,民间借贷关系与家族间互有重要的影响。民间借贷也与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家族也利用借贷关系来提高家族的控制力;同时,家族在民间借贷的影响下有解体的趋势。对一些商业家族来说,家族对借贷依然有很大影响。近代天津转型时期,家族中人们的关系在民间借贷中表现出功利和冷漠。  相似文献   

13.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传统音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切入点,对当前传统音乐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以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边秀梅 《学术交流》2012,(Z1):109-111
本文介绍了畲族民歌的形成基础、文化内涵及其教育功能。并且对畲族民歌进行了深度的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本土音乐文化传统,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民族文化生存发展的情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音乐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目前中国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在借鉴国际组织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基础上,对中国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的问题发表看法,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孙鸿亮 《社科纵横》2008,23(8):90-91
中国古代说唱伎艺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先秦"瞽矇文化",其集中体现为盲人乐官制度.先秦之"瞽"由"巫"演变而来,呈现出职业化、伎艺化、仪式化的特点.春秋之后,礼坏乐崩,"瞽"被"优"所取代,失去宫廷音乐主角的地位,淡出朝堂,泯入民间,成为以说唱谋生的盲艺人.陕北说书,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文学,受地域环境、传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至今仍保留着上古"瞽矇文化"的遗存.堪称民间说唱文学的"活化石",对我们认识传统说唱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试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苗 《创新》2010,4(2):121-125
实用功利性从来都是艺术的属性,艺术的功能是复合的,民歌节便是以审美艺术为主导,兼具政治、社会、经济多种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歌艺术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对民歌艺术性的追求放在首位,同时,合理发挥其经济效益,两者是可以实现和谐统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正>黄河号子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音乐形态之一,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随着时代更迭,黄河号子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黄河流域极为重要的音乐文化。随着黄河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黄河号子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和视野,甚至面临失传的境地。文章通过论述黄河号子的文化内涵,整合分析黄河号子的保护现状,试图构建出黄河号子保护与传承的有效对策,以期为黄河号子的传承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12,28(4):81-83
宋代是音乐创作及表演中心转向民间、民间音乐表现活跃的转型时期,表现为音乐发展的雅俗共赏趋势,宫廷音乐活动的民间化趋势,民间音乐活动的商业化、专业化与形式多样化发展趋势,城市市民成为音乐消费的主体,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公共经济是社会公共部门为增进公共福利通过政府调控而进行的公共物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民间经济是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在市场机制调节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私人物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是对立统一的逻辑关系:一方面,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统一于经济实践中,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前者为后者提供服务和保障,二者同时产生,并有着类似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二者在主体、目的、功能、运行机制、满足需要的性质及客体等方面相互区别,又在资源占有和社会经济系统中此消彼长;另外,二者的良性互动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公共经济、民间经济领域存在着大童问题,只有优化二者关系使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达至帕累托最优状态才有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