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人     
胶人在一盏灯下看书。手指从铜版纸上掠过,就像在油黑的水塘捕捉蜉蝣,他的有黏性的手指皮肤瞬间变成了贪婪的舌,巨大的吸引力,使它们不肯离开水面。他恨透这样的经验。他曾在一个相似的天,走失过。后来就来到了村里的小水塘。水塘的正面,(任何舞台都有观看席吧,)是花岗石垒成的两级台阶:这很容易让人产  相似文献   

2.
肖灵 《现代交际》2008,(1):10-10
命运似乎总爱和努力的人开玩笑,失败一次次降临,成功却遥不可及他21岁那年从外地来到北京拜师学艺,却四处碰壁。不久之后,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俱乐部,靠在街头卖艺混口饭吃。那时候,他住在北京的郊区,从住处到市中心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相似文献   

3.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说过他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和这样一个人:大学毕业,我从外省被分配到中央一家新闻单位工作。我第一次进办公室时,看见坐着一位中年女编辑,穿着打扮不洋不土。言谈举止一派淑女风度,加之模样长得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城市“漂泊”的生活状态几乎相似,而决定在城市闯荡的最初想法却各不相同。本文的主人公李保东当初是怀着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而携全家从山西来到北京这座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城市学习的。他发现他所追求的东西只有在这样的城市里才会得到认可,也只有在这里他才有可能释放出自己的能量和潜力。他决定留在这个随时可能产生机会和运气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北京咳"这个略带玩笑意味的叫法,已经在外国人中间流传了十余年,近日竟被外国人白纸黑字地印入了旅游指南.简单说,"北京咳"是一种类似水土不服的反应,指一些人来到北京后便会不由自主地咳嗽,离开后咳嗽又自然消失.对于长期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似乎并未意识到"北京咳",但当一个国家的首都被贴上这种调侃的标签后,它所反映的就不仅仅是环境问题了. "红墙绿瓦、胡同小院、古都风情……"29岁的美国人里昂说,他来北京之前,一直有个美好的北京梦.2012年7月,他作为交换生来到北京攻读硕士.起初,里昂和在美国时一样,坚持每天早上在学校周边跑步5公里.一星期后,他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咳嗽起来,白天咳几声,半夜就咳醒.  相似文献   

6.
他要去北京,他要当面向鲁珊诉说他的爱,然而,他再也没见到鲁珊,鲁珊就这样从他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就像她的那一头秀发,什么都没有留下……  相似文献   

7.
<正>跟丈夫邹林走进咨询室时,华璐就像一个犯错的孩子跟着家长来到教务处。邹林说,华璐是个冷血的女人,不值得他爱。事实果真如此吗?丈夫自述她为什么会这样冷血结婚后,我一直像宠孩子似的宠着华璐。因为我非常喜欢孩子,看见孩子就想抱抱,逗逗。冬天里小孩子穿得跟棉花包似的,圆圆滚滚的特别可爱。婚后第三年,华璐不小心怀孕了。被我宠惯了的她,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记住和遗忘     
巴山 《老年人》2006,(8):19-19
有两个故事,很让人回味。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位智者和他的一位朋友外出旅行,来到了一个山谷。智者稍不留神,跌倒在悬崖边,幸亏朋友拼尽全力拉住他,他才没有葬身谷底。智者得救后,在石头上刻下了这件事情的经过。后来两个人来到海边,不知何故竟争吵起来。朋友一怒之下,给了智者  相似文献   

9.
居住在北京的周蓉说现在出门越来越“恼火”:人多车多,到处拥堵。她所在的这个城市人口已经达到1972万,而像她这样的所谓流动人口也已经突破1000万。北京的城市承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让它不再拥挤,北京市委前不久通过了一个“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心议题只有两个:治堵和调控人口。  相似文献   

10.
男欢女爱,随便点没啥。八卦记者老戴张口爱说的一句老话就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王朔不是也主张“痞子行径”么?这里的“坏”与“痞子行径”不见得是“不择手段”,甚至根本与“连蒙带骗”不搭界,“坏”与“痞子行径”就是有自己追求异性的办法,爱何必说清楚随意与不随意,只要两人愿意就行了。老戴是北京男人,他第一次在一个茶馆向一女孩求爱,就遇到了一个“门槛”,对方小妞与他约会把时间限制在三个小时。只见第一个小时里,他很随意地聊了聊国际形势,行为比较文雅;在第二个小时里,他聊的是国内形势,就有点不着边际了,甚至地铁拥挤成了他…  相似文献   

11.
北京生活着400万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占这个城市总人口的1/4。来自浙江的项小芳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别看项小芳瘦瘦小小的,她是个非常要强的人,从不愿意被人看轻。16岁初中刚毕业,她就离家干活挣钱。在西安结识了同村青年项新文,与他成家并有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在项小芳的主张下,他们一起来到北京,开办了一家小洗衣店。靠着两口子坚持不懈的努力,生活比以前好了许多,但也还有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正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凭着一股子闯劲儿,他从乡下来到了城市。他不甘心只做一个打工者,就凑了有限的一点钱,组建了一家规模很小的建筑装修公司。虽然接的都是一些简易工房建筑、家庭装修之类的小单子,但毕竟自己的公司总算有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王朔过着大隐隐于市的日子。人们经常在文坛斗争的风口浪尖上热切盼望着他出来画个圈,指条道,发表一下最新评论。但是王朔面对日益高涨的呼声依然故我,把自己深深隐藏在北京的寓所里,不为流言所动。因此,有老练观察家指出,王朔的这一做法是在效仿美国同行塞林格,终生逃避名声,因此名声更加响亮,影响更为深远。但是,我们相信王朔会毫不留情地否定这一言论。正当人们把对王朔的希望寄托在一次次把文化事件成功转化为娱乐事件的后辈韩寒身上时,王朔  相似文献   

14.
安子 《女性天地》2005,(4):39-39
她是南方大都市的女孩,大方、开朗,他是北方男孩,笑容像北方山区的天空一样干净、透明。毕业分配时,他们相约选择了他家乡所在的北方城市的两家企业。当他们都跟单位签好合约的时候,有一家南方特区的报社到学校挑人,这是新闻院系学生最向往的单位,他和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笔试。结果他没有入围,而她在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拿到了报社的签约函。在一个诱人的工作单位和他之间,她徘徊了。他看出她的不甘,终于说:你如果想去就去吧,给我两年时间,我会想办法去找你。走过那个漫长的夏季,带着对彼此感情的坚信,她来到南方而他去了寒冷的北方。  相似文献   

15.
<正>俺那老爸好歹也当过小干部,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敢说实话、不怕得罪人",曾是老爸的标签。现在呢,这老头子真不是一般的口是心非。我大学毕业后就离开老家来到北京,不出3年妈妈生病去世,家里就剩下老头子一个人了。我几次让他来北京  相似文献   

16.
追求梦想意味着要付出很多牺牲。对于那些来自农村、梦想能过上更好生活的打工妹们来说,在城市中的奋斗带给她们数不尽的艰辛。董芬就是这一亿两千万来到城市的打工大军中的一员。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创造了世界移民史的纪录。在北京,一个名为“花旦”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正在帮助打工妹们从戏剧中学习技术,寻找自信。  相似文献   

17.
创意招聘     
《职业》2004,(4)
我的老同学韩昕开创了一家软件公司,开发了一系列软件,生意越做越大。那天他到这个城市后马上打电话给我,说很久不见了,好好聊聊。我来到他下榻的宾馆时,正看见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站在他面前接受面试。 “这样吧,”韩昕对他说,“我这里有个魔方,你能不能把它弄成六面六种颜色呢?你看清楚,我给你做个示范”。  相似文献   

18.
正与朋友闲谈间,她说起当初独自从深圳来京投奔丈夫时的"惨烈"之状:"我肩背两个大包袱,两手各提一个电脑主机,胸前还挂着我的随身小包,就这样坐火车来到北京自己打车到他说的地址,然后挂着这一身东西爬上五楼。我望了一眼她娇小的身躯,眼前浮现出她浑身挂得像棵超级圣诞树在人流中穿梭的情景,心中顿起敬仰之情不由得叹息道":娶妻当如此啊!"在平淡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拥有处理各种生活事务的能力,智慧地处理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能够用心地养  相似文献   

19.
正当我们在城市成家立业有了根,就想把远在老家的父母接到身边来。但是为什么,越来越老的父母成了"老顽固",就是不愿意来到你身边享福呢?祁铁匠要上北京,村里人羡慕坏了。祁家儿女都在外地,早就要接父母去住,母亲不答话,祁铁匠坚决不肯去。儿女想着父母虽然在老家,但两老相依为命,也就由着父亲。后来,母亲去世了,想到祁铁匠一人太孤单,儿子一心想把他接到北京去。为了把父亲接来,祁铁匠的儿子花了大力气,将父亲"连根儿拔了"。铁匠铺子卖了,三间瓦房也卖了。祁铁匠像霜打的茄子忍着没阻止,他的狗追着他蹭他的腿,惹得他一脸眼泪。能怎么办?上北京呗。  相似文献   

20.
正"当年我独自一人来到北京,在巴掌大的蛋糕上插了一根蜡烛给自己庆祝生日。今天,16年后,我获得了我梦想中的幸福。感恩生命里的每一次相遇,从一个人到两个人然后是三个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在慢慢完整……"2016年4月12日是贾乃亮32岁的生日,他在微博上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一贯以无厘头搞笑形象示人的贾乃亮消失了,粉丝们感受到的写信人,是一个紧锁眉头、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