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人熙有强烈的民族精神,主张以传统道德拯救中国。从青年时候他就开始就崇拜王船山,研习王船山的著作。他认为王船山继承孔孟程朱思想又有所发展。刘人熙对王船山的推崇仰慕影响了谭嗣同,使谭嗣同崇拜王船山,但刘人熙又不赞成谭嗣同的"变法",未参加辛亥革命的有关活动,民国建立后虽对民主自由等现代观念有微辞,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民主自由独立的思想,尤其赞成民主共和的建国思想。正因为这样,刘人熙认为以船山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能"新湘"、"新天下",所以他创立了船山学社。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是明清之际的一位大思想家。他的唯物论的思想体系和辩证法的方法论,其完整性和系统性,超过了那个时代所有的思想家;但他是以维护儒家道统的姿态出现的,因而其思想理论的保守性和落后性,不仅比他晚出的思想家颜元和戴震,比他同时的思想家黄宗羲和傅山,突出又突出。就是比他早出的思想家何心隐和李贽,也要突出又突出。笔者曾写过以《儒家正统的阴影》、《再谈儒家正统的阴影》和《也谈傅山与船山》为题的几篇文字,揭示过船山思想理论的保守性。本文拟再以《再论王船山与傅山》为题,进一步揭示他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正> 王船山以君臣为大伦,为明朝君主奋斗到最后一息,说明——在明清交替的社会大变动时期,王船山的以君臣为大伦的忠君观念,成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核.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他为明朝君主呕心沥血直至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王船山看来,要解决社会由乱到治的问题.关键在于臣民必须忠君,在于严格地维持封建宗法君臣的关系。因此,不管君主坏到何等程度,臣民只有救君失误之责任,而无咒君、辱君甚至反君之道理.就是说,即使是暴君在位,也只能听其自亡。他说:  相似文献   

4.
周发源 《船山学刊》2014,(3):F0002-F0002
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髓、精华且维系、引导和推进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王船山在经历过战乱与亡国之痛后,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含英咀华,进行批判总结,归宗即在"存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统绪"。他思想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更是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传承践履而  相似文献   

5.
<正> 王船山的哲学思想和经济思想,早为人们所熟知,但对于他的货币思想则还未引起人们的注视。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粗略的探讨,以供讨论。王船山的货币思想,同他的其他思想一样,具有比较丰富、系统的特点。他继承了前人的有益思想,又有自己的独特创见,能深入细致地触及到货币问题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孙婧毅 《学术论坛》2012,(6):97-101
亚里士多德从财产论、禀赋论、闲暇论三个方面,论述了奴隶制是自然的、合法的制度,奴隶制下的奴隶作为被统治者从事劳作、奴隶主作为统治者从事管理正是社会分工的要求。亚里士多德"主奴"分工理论有一些深刻和有益的思想,但也有如下的错误:没有分清分工与等级的差别;他的禀赋论不仅为现代生理学所否定,也不足以为奴隶制辩护;他的"主奴"分工论还开创了种族主义的先河,更与现代文明观念背道而驰。奴隶制下"主奴"之间人格不平等的分工恰恰是落后的,现代文明社会的先进分工方式是建立在主体间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人物,他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乃至北洋军阀当政,他一生多变,康有为很早就以"流质易变"相责,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曾多次总结自己的变化,<三十自述>即记载了青少年治贴括、治训诂词章、拜师康有为、读东书等四次变化.有人说梁启超是个感情丰富的人,对变化极为敏感,虽是细小的变化,在他亦常觉其巨.实际上综其一生,梁启超的人生旅途虽小变不断,其重大变化则只有三次,即光绪十六年秋(1890)拜师康有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正月游历美洲,与1919年游历欧洲①.在梁启超这多变的一生中,他用力最多不是王船山的著作,但对王船山著作的研究可以说是贯穿他的一生,从他对王船山的研究来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戊戌变法的前后,二是在日本侨居时期,三是归国后尤其是脱离政治从事教育时期.当然,处于不同的时代的梁启超对王船山思想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思想性质,已成一桩公案.笔者认为,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式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一要论证王船山是早期启蒙思想家,首先必须说明船山所处时代有无产生早期启蒙思想的可能性.王船山生活在明清之际.当时,由于资本主义已荫芽,产生了具有商品化性质的个体经济的自由经营与由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封建特权所依存的土地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社会阶级关系相适应呈现错综复杂状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政治伦理思想是明清之际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思想发展的新成果。在治理思想上,王船山创举式地体贴出"治统"范畴,以"治统"和"道统"的辩证关系,解决了政权"合法性"问题;在政治理念上,王船山从儒家德治传统出发,大胆地呼吁"许之以民主可也",开创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之先河;在治理形式上,王船山反思了君主专制的弊端,提出了"环相为治"的权力平衡机制,"虚君"、均权、监督的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源泉。王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以其特有的理论光芒,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思想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王船山致力于弘扬一种治国行政所应有的理性精神。其公共决策观中渗透着思想的深刻力与超前性。王船山所倡导的公益精神,是以“君以民为基”、“君依民以立国”的民本主义认识为其思想基础的。他把建设官德的切入点定位在反腐倡廉上。今日深入研究王船山的公共决策思想,正契合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研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也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激进分子。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中,章太炎是对王船山评述最多,也最为推崇的学者之一。在章太炎对王船山的评述中,主要集中在对王船山的民族思想、王船山的历史观,以及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的比较等三个方面。出于排满革命的需要,章太炎不但高度评价了王船山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气节,同时在民族思想、进步的历史观等方面继承和光大了王船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王船山作为晚明理学集大成者,他的知行论和实学思想、历史观与政治伦理思想、经世变革思想、兵论思想,以及宏阔的儒学学术视野和深刻的文化反思精神,都对晚清湘军经世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王船山学行为湘军集团提供了经世活动的文化参照系,湘军集团则一定程度上执行了王船山等清初经世大儒的政治文化遗训。  相似文献   

13.
<正> 王船山为什么会成为较出色的文学批评家?这里固然有一些人所共知的原因,如他有一般文论家所具有的理论敏感,故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美学命题:知识广博,视野开阔,故能把握住文学史的本质和主流;他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故能给具有浓厚政教色彩的“兴观群怨”说注入感发性情的新鲜血液……但这只是问题的共性,用这些原因同样也能解释其他的文论家及其艺术思想。笔者认为,王船山的艺术思想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与美学色彩。他虽以传统的诗评、诗话为主要批评形式,但并无琐碎、散漫之  相似文献   

14.
论杨廷筠思想之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明清之际最虔诚的中国天主教徒,杨廷筠的思想充满了矛盾.他既想要维护儒家思想传统,又深深被天主教思想所吸引.他接受了天主教思想中的人性和超性、肉体和灵魂、现世与来世之区分的思维模式,也接受了天主学说、十字架学说、三位一体学说、原罪学说等等.但他又保留了儒家"仁"的思想、伦理思想、圣人观等等,从而使他的思想体系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15.
邓辉 《船山学刊》2014,(4):34-42
王船山继承了自先秦以来以"一治一乱,一合一离"的观念来统观历史之变化的思想,但他不满足于此,而是睿智地将"治乱合离"与道之开展结合起来考察历史形态,为"治乱离合"论找到了形而上之基础,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历史变化的系统的历史形态理论。根据此理论,历史所表现出来的"一治一乱,一合一离"本天道、亦人道、无定亦"无畛"、循环又发展,进而他生发出一种迥异于常的创化历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虽然一生主要活动在湖南地区 ,但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决不只限于湖南 ,甚至不只限于中国 ,他在整个人类思想史上也应占有一定的地位。例如梁启超在讲到王船山的哲学贡献时 ,指出他不仅重视本体论 ,而且不同于一般理学家 ,能够从认识论的角度来为本体论找根据 ,注意探讨“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知识的来源在那里”、“知识怎么样才算正确”等问题。“这种讲哲学法 ,欧洲是康德以后才有的。夫之生在康德前一百年 ,却在东方已倡此论了。”① 这—比较就把王船山在世界哲学…  相似文献   

17.
易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已有三千年发展历史.历代易学著作不下三千部。王船山是清代著名易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精华,就是其易学思想精华,舍《易啊无以见船山思想。船山在其易学著作中,多处论及历代易学思想的得失。《周易内传发倒入全面论述易学发展的源和流,体现了船山易学的梗概.清代以前,易学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即先秦易学、汉代易学、晋唐易学、宋明易学。船山对不同时期的易学,都有独到见解。船山对易学源流的评述,有破有立,卓然一家之言,予易学研究不无导向作用。但其思想亦有偏颇,予以正确评价,以免误导,实有必要。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批判性哲学视域,王船山构建了一个以"诚"为核心范畴的独特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王船山认为,"诚"作为一种本体性存在,为道德教育内容与本质的确立提供了一个形而上的根据,人们通过"致思"的方式实现与"诚"的"合一"则是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则是趋近于天人合一的"至诚"状态。王船山的道德教育理论为人们思考道德教育之本质、创新道德教育之路径、破解社会道德教育假大空的"失效"状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探讨王船山诗词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的论文较多,但涉及佛学对其诗词的影响的却几乎没有。不少论者认为,王船山于传统文化中单纯地服膺儒学,其诗词之内容当然也是以此为依归。的确,船山是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为己任的;但是,他并不是简单地唯六经是诵,而是广泛地研究先秦以来诸家之义理,经过独立的思考、选择和融合,从而构成自己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王船山不仅尊崇儒学,而且研究佛老,能够做到“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他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唯物主义观点,对佛老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并从中吸取了某些有益的因素。本文拟就佛学对王船山诗词的影  相似文献   

20.
研究王船山的尚志观,对于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造就四有新人,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一、对“志”的理论概括王船山从不同角度对“志”作了理论界定。“志是大纲趣向的主宰”(《船山全书》第六册925页,以下几引此书只注册页)。这是王船山从志与意的关系上,给“志”下的定义,说明志是人们的思想趋向,是人们对当时被认定为合理的某种社会事业的撞憬和追求,是人们的奋斗目标,即“心之所期为者”。船山认为,志与意是有区别的。一是产生不同。“意者,乍随物感而起也。志着,事所自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