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委婉语是人类相互沟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并且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共知和认可,对协调人际关系、维护正常交际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汉英语言实例的分析,探讨汉英委婉语交际效用的相似性,如避讳或避俗效用、出于礼貌效用、模糊掩饰效用等;分析委婉语在不同文化中体现的不同特色,如文化习俗差异、语言内涵不同、表达方式差异等。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通过研究委婉语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西方社会和我们所学习的西方语言。英语委婉语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即忌讳、礼仪和西方政治。委婉语的语用特点及表现形式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婉趣拾零     
委婉语是汉英语言中的共同现象 ,从委婉语的娱乐功能着手 ,聚焦于那些幽默风趣的委婉表达方式 ,可以看出委婉表达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幽默委婉语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从语义取象和文化认知的角度,对古今汉语、英语和日语中的委婉语进行比较,阐释了这些语言中的委婉语所具有的共同取象模式,以及掺入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因素之后的取象差异,举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语言意义反映,指出了委婉语表现形式上的各自民族特色,揭示了社会文化因子在语言中投影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英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委婉语被用于掩饰“死”这个人类最基本的客观事实。文中从宗教信仰、等级差别、价值观念探讨了汉英死亡委婉语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从语义取象和文化认知的角度,对古今汉语、英语和日语中的委婉语进行比较,阐释了这些语言中的委婉语所具有的共同取象模式,以及掺入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因素之后的取象差异,举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语言意义反映,指出了委婉语表现形式上的各自民族特色,揭示了社会文化因子在语言中投影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7.
英汉委婉语的表现手段与构成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英汉委婉语的角度,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表现形式和构成原则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是中西方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从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上来看,中英委婉语具有一些共同点,但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社会心理以及社会形态也造成了中英委婉语在构成上的差异。本文将其二者进行对比,详细探讨英汉委婉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作为语用策略的功能及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和总结了以往委婉语的研究,总结了委婉语语用策略的类型与功能,并试图采用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理论框架对委婉语作为语用策略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委婉语语言的使用具有顺应性,即顺应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  相似文献   

10.
古今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都有委婉语的运用,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更是运用频繁.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镜子,作为语言的一种表达方法,委婉语必定体现文化的内涵,具有民族特征.文章将从其定义、内涵、种类来阐述英语委婉语的运用及探求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理工科院校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学习结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400名地方理工科大学生就影响其英语学习结果的诸多个体差异如个人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数理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学习者个人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对语言成绩具有预测能力;语言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个人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交际工具,汉英两种语言的基本属性应该是相同的,用汉语或英语表达、描述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汉英民族分属东西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加上各自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状况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模式,汉民族倾向形象思维、整体思维、主体意识,而英民族偏重抽象思维、个体思维、客体意识.汉英民族思维模式上的这种差异是形成各自对应语言形态特征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汉腔英语的产生是中国学习者英语重音意识淡薄的结果,而导致重音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汉语语音意识的影响以及英语词重音规则的复杂性.研究从认识心理的角度讨论了汉语在语音意识层面对英语词重音意识培养的迁移作用.结论是汉语语音意识中的声调意识扭曲了学习者对英语单词音节之间轻重差异的感知,阻碍了词重音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制约了颜色词的意义演变,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又折射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很多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较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本文运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理论,对"颜色词"在英汉文化交际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异同,及产生的原因.旨在增强人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异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5.
论英语的客观明晰和汉语的主观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诗英译的语篇为例 ,从词汇和语篇的层面上探讨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色和差异。在语义上 ,英语客观明晰 ,与此相对 ,汉语则显得主观模糊 ;在语篇上 ,英语衔接紧凑 ,逻辑性强 ;汉语则诉诸意象 ,连贯严谨 ,主观性强。因此 ,英诗译文易于明朗 ,汉诗之意显得模糊、朦胧。认识这两种显著差异可以促进英汉互译和英语学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语篇的连贯性是结构衔接或语篇形式的表征体现,语篇的理解与心理和认知等语言外因素息息相关。由于中西方人认知思维方式的不同,形式与语义、线性与环形、悟性与理性等语言现象在英汉语篇连贯中也存在差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是导致其差异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英汉回指替代的对比,指出英语替代有着固定的模式,运用十分广泛.而汉语替代不如英语明显,较多采用词汇的重复和省略.  相似文献   

18.
在某些社交场景,使用“婉言”是必要而悦人心意的。在某些共同的主题上,英语“婉言”和中文“婉言”能够表达相同的情形。由于不同的宗教和政治信仰、传统习俗、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因素,英语和中文“婉言”的运用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汉英语中虽共有名词重叠,却在诸方面不同。文章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比汉英名词重叠现象,汉语构词多以完全重叠为主而英语则以部分重叠为主,汉语不使用任何连接手段而英语多使用连字符连接。通过对汉英名词重叠的重新分类,从构词手段、构词形式、构词方法和构词位置四个方面对比分析,探求隐匿于现象背后的本质差异。汉语名词重叠具有块状、伸缩和可逆的空间性特点,而英语名词重叠具有勾连、粘连和不可逆的线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鉴国外学者对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重要成果,分析了影响中国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语言学因素:词的语音形态、文字形态、拼写长度、语素构成、音形相似性以及语义特征等,并以此为依据概括出上述影响因素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