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为了准确揭示湖滨带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差异,并为湿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采用LI-8100A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东平湖湖滨带3种典型植被类型(香蒲、芦苇、人工杨树林)的春季土壤CO2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3种植物群落中,人工杨树林的土壤有机质明显要高于其他2个原生湿地土壤.(2)3种植物群落的土壤CO2释放速率日变化趋势都均为单峰曲线;土壤碳通量速率最高值在12:00-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以人为扰动过的土壤,即杨树林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最大,日平均值达到2.26 μmol/(m2·s).(3)土壤CO2释放速率与近地面大气温度的相关性要高于与土壤温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同一气候区相同环境因子对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的影响作用不同,且因其自身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从而导致对土壤呼吸的调控作用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土壤水分对烤烟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烤烟品种NC82和K326在伸根期、旺长期和成熟期分别以不同的土壤含水量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干旱和淹水使茎高、叶面积生长速率降优;水分过多、过少均使净光合速率(Pn)下降,Pn/P总(总光合速率)、Pr(光呼吸)/P总下降,Dr(暗呼吸)/P总和蒸腾系数则增加。适宜于烤烟伸根、旺长和成熟初期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土壤相对持水量分别为60%、80%和70%。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土壤呼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建立土壤呼吸速率与地表温度的模型,根据气象资料估算得到马尾松林的年均土壤CO2呼吸量为25.33tCO2·hm-2a-1,浙江省马尾松林每年土壤CO2排放量为3.60×107tCO2·a-1.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适宜榆林黄芪的移栽栽培方式,以黄芪为研究对象,设置起垄栽培(QL)、膜际栽培(MJ)、双垄沟栽培(SL)和露地栽培(CK)4个处理。分析CK、QL、MJ、SL对黄芪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农艺性状、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20 cm土壤温度,返青期MJ和QL同温,比SL、CK分别增温0.25℃、1℃,花期MJ比QL、SL、CK温度分别降0.75℃、2.63℃、0.125℃;0~60 cm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MJ比QL、SL、CK高2%、2%、14%;株高和冠幅,荚果期MJ显著高于QL、SL和CK,茎粗MJ显著高于CK,与QL、SL无显著性差异,比QL、SL增粗0.22 mm、0.71 mm;干物质量,MJ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主根长、根鲜重、根干重、总根数,MJ显著高于QL、SL和CK,MJ产量显著高于SL和CK,与QL无显著性差异,较QL、SL和CK分别增产2%、20%、18%。综上,MJ为榆林平栽黄芪适宜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将不同厚度(2.5、 5 cm)的隔层材料(泥炭、生物炭)填埋至土层20 cm处,探究泥炭和生物炭添加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隔层在水分入渗过程中出现优先流现象,泥炭和生物炭添加处理均能显著增加入渗历时,降低水分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水分入渗结束后,各添加处理均改变了水分的再分布,其中泥炭隔层添加较为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的含水率(10%~12%);各处理的土壤盐分随水分入渗向深层土壤迁移,并在土层底部聚集。因此,与生物炭隔层相比,泥炭是更优的选择,且隔层越厚,阻水减渗效果越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滨海盐渍土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四川桤木与台湾桤木是湖南乃至亚热带地区极具发展前景的阔叶纸浆原料林树种.为了系统研究四川桤木与台湾桤木在湖南的适应性,对四川桤木、台湾桤木4年生幼林的主要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桤木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有单峰与双峰曲线两种类型,四川桤木光合作用日变化在6月、9月净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型,4月和10月、11月净光合速率呈单峰曲线型;台湾桤木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4月、6月、10月和11月呈双峰曲线型,而9月份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一年中以6月份的净光合速率峰值最高,分别达18.68和23.51μmol/m2.s,10月或11月最低.(2)两种桤木光照强度日变化始终成单峰曲线,只是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在4月、6月和9月,光照强度峰值在中午12:00~13:00出现,10月光照强度以中午12:00最高,11月13:00最高;一年中,光照强度峰值6月份最高(1 800μmol/m2.s),11月份的最小,仅1 260μmol/m2.s.(3)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面水气压亏缺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趋势规律和净光合速率一致,两种桤木的蒸腾速率和叶面水气压亏缺的日变化有单峰与双峰曲线两种类型;一年中两种桤木蒸腾...  相似文献   

7.
烟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影响因子的PL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环境因子(光照强度、环境CO2浓度、气温、相对湿度)和生理因子(叶片温度、胞问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对烟草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作用,为提高烟草的产量,改进大田栽培技术提供参考.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打顶后的烟草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的日变化,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方法,分5个时间段讨论各个环境、生理因子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烟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峰值分别在出现10:00和15:00,13:00出现低谷.PLSR分析发现,不同时间段,净光合速率所受影响因子存在很大差异;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多重相关性,合理地解释了不同时间段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影响因子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为认识和评价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优化配置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本文以临沂市平邑县天宝山林场小圣堂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林地、草地、桃果园、山楂果园和裸地5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选取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氮和全磷为评价指标,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表现为山楂果园草地裸地林地桃果园,5~10 cm土层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最显著;有机质、全氮和全磷表现为山楂果园草地裸地桃果园林地,0~5 cm土层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差异最显著,5~10 cm土层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最显著.山楂果园对土壤改良作用最好,其次为草地,桃果园和林地土壤改良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对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的光合日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型,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变化趋势与Pn相似.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和Gs的相关程度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PAR是影响光合作用最为强烈的环境因子,而Tr是受环境因子控制最为显著的生理参数.数据显示,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是一种高光效植物.  相似文献   

10.
土壤调理剂是矿产固体废弃物的生态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试验处理包括S(不施肥)、SF(施复合肥)、S10(施10 g土壤调理剂)、S50(施50 g土壤调理剂)和S100(施100 g土壤调理剂),水分处理包括D(干旱)和CK(对照),研究土壤调理剂添加对风沙土质量及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调理剂的施加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H;随着土壤调理剂施加量的增加土壤电导率、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蔗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含量相对S处理有所提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2)土壤饱和含水量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水分散失量正好相反。(3)紫花苜蓿株高和植物干重均在处理S10最高,显著高于SF,但随着土壤调理剂施加量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结果表明,施加粉煤灰土壤调理剂对榆林风沙土的质量有较为明显的改良效应,特别是保水效果显著,且施加10 g土壤调理剂时对苜蓿生长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1.
土壤因子对少花龙葵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土壤条件下少花龙葵叶片的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生境中,少花龙葵上部叶与下部叶均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其中下部叶利用强光和弱光能力均较强,并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在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适中的生境中,少花龙葵上部叶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较低;少花龙葵下部叶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较高,水分利用效率低于上部叶;少花龙葵的光合能力上部叶较弱,下部叶较强。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生境中,少花龙葵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光合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蓬莱市域水土流失灾害现状特征,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提出了水土流失灾害的若干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C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以及土壤盐分的调查,初步探讨了C3植物δ13C与盐度的关系,揭示了环境因素对植物δ13C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C3植物δ13C与盐度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5),且随着盐度的增加,C3植物平均δ13C值呈偏正的趋势(P<0.005),土壤盐分是植物δ13C值的重要影响因素,单个植物种δ13C随盐度上升表现为增加和变化不明显2种模式,这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耐盐性强弱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哈齐客运专线细圆砾土路基填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冻结温度试验装置测定了细圆砾土冷却与冻结过程及不同细颗粒含量下细圆砾土的冻结温度,分析了细圆砾土冻结温度随细颗粒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粗颗粒土的冷却与冻结过程和细粒土的类似,同样存在过冷、结晶和冻结稳定三个阶段;土样在最优含水率条件下,不同细颗粒含量的细圆砾土冻结温度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东北帽儿山16个典型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统计特征,叶功能性状内部之间的关系,以及小枝功能性状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树种枝叶功能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面积变化范围为6.68(白皮柳)~166.83 cm2(青楷槭),小枝上叶片数量变化范围为2(青楷槭)~94.17片(胡桃楸);失水速率与营养成分(N,P,K)呈极显著正相关;叶柄直径与单个叶片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枝条直径与总叶重、总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青楷槭叶面积最大,小枝上叶片数量最少,即随着出叶强度的增加,树木叶面积及叶面质量减少;在叶水平上,营养成分含量高的叶片比含量低的叶片失水速率快;无论是在叶水平上还是在小枝水平上,大叶片都会比小叶片付出更大比例的叶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6.
庆阳市董志塬水土保持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已严重制约了董志塬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采取保土治水的综合治理措施十分必要和迫切,文章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治理对策:在塬面中心区可采取"井田"工程、路、网、渠工程、居民新村"集雨用水"工程、隔离带工程等对策;在塬面边缘区可采取防冲林工程、堤、坝、渠、池、塘工程、梯田内修建环形渗水壕沟工程、填沟造地工程、"汇水单元"水保工程等对策;在坡面区可采取修建梯田、密植林草、自觉利用坡面区的凹形坑沟等对策;在沟道区可采取分级筑坝、拦泥填沟、修筑谷坊、引洪漫地等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利用董志塬区的水资源,泥沙就近拦截集蓄,不再流入下游河道,塬面区建成一块块平展的农田,坡面区建成梯田区和林草生态覆盖区,沟道区建成水产种植养殖区,把整个董志塬区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型示范区。  相似文献   

17.
建立桩网结构路基的离散元模型,从散粒体和微观角度研究了桩网结构路基中的土拱效应。结果表明:土拱效应随着桩间土的沉降而发展变化,桩间土发生较大的沉降后土拱效应才能达到极限状态。桩顶平面上方1.67倍桩净间距范围内土体的密实度受土拱效应的影响,土体孔隙率的变化与土拱效应发展保持一致。土拱效应发展过程中土体的竖向位移远大于水平向位移,桩顶上方竖向位移小于桩间土上方竖向位移,等沉面的高度位于2.7倍的桩净间距处。土体中竖向应力的影响范围与密实度的影响范围相同,土拱高度为该影响范围的上限,在该范围内土压力系数随土拱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水的雾化可以有效提高气-水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水合物生产速率,设计和建造了一个半间歇式雾流强化水合物实验装置,用于探索和揭示喷雾强化天然气水合物制备过程的基本特性,包括制备水合物的形态特征,形成过程中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系统初始压力和初始水温度对形成过程诱导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在半间歇式反应器中,喷雾强化方式可以制取天然气水合物,并能有效地缩短水合物形成的诱导时间.水合物的制备过程中,喷雾的启动会引起系统内部压力有短暂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