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为了探析刘辰翁词作的情感特征及其成因,特从词人的个性特质、思想渊源、词作内容,以及其词作与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词家词风的异同等多方面加以考察,认为:刘辰翁词的情感特征为悲苦凄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词人常选用程度极深、境界极阔大的语汇来表情达意;词人反复运用的事典,给人以长歌当哭之感;刘辰翁词的语言运用,也体现了这一感情特色。刘辰翁的刚直品性、儒士身份,他崇尚气节、道义的思想观念,他所处的特殊的时代氛围,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他对故国的忠贞之情与渴望恢复之念是形成其词这一情感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陆游一生词作并不如他诗歌的数量丰富,但在他所作的一百三十余首词作中,却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本文通过陆游词作所体现的爱国情怀、高洁的品格、英雄之志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秦观被称为“古之伤心人”,翻阅秦观现存的词作,孤独悲伤的感情基调始终弥漫其中。秦观无解的“伤心”构成了秦词独特的面貌,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题材内容上多写羁旅行役,借离愁凸显身世之悲;二是在艺术层面上多营造一种隔绝而迷蒙的境界,来象征内心的困窘与迷茫;三是思想情感和身份认同上透露着无处可安的贬谪之痛与困于牢笼的逐臣意识。  相似文献   

4.
沈祖菜(1909—1977)是现代优秀女词人,她的词作在词坛上获誉甚高。在作者生平见刊的516首词作中,包含了大量的联章词,共计55组296首,占其全部词作的一半以上,其中以《浣溪沙》为词牌的联章词数量最多。本文以沈祖菜词作中《浣溪沙》联章词为研究对象,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这些词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并探讨组词在叙事抒情上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丘处机在青年时期曾自行阉割,断绝情根,进行内外双修,同时也进行其他宗教活动,把其师王的宗教思想付诸实践。本文对其道教词所表现的内外双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其词作主要表现了全真道内修心性、外修功行等宗教思想,其外修功行部分主要反映了丘氏的交游和斋醮活动和全真道森严的教制教规。  相似文献   

6.
畏兀儿文人在元代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流传词作更属精品,较为契合地体现了时代特征与民族汉化演变规律。与同时期的汉族著名词人相比,元初廉希宪词作豪迈,胸怀广阔,民族色彩浓郁;元代中期薛昂夫和贯云石的词作汉化程度很深,他们或援曲法入词,或婉约豪放并用,或运用典故等;元代后期偰玉立之词作与其诗歌一样,反映官场黑暗和官员昏庸,抒发归隐之意,风格飘逸自然,汉化程度达到最高。深入研究畏兀儿词人词作,对了解和把握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文人的汉化特点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靖康之难后,徽、钦二宗被掳北迁。徽、钦北迁时期皆有文学创作活动,真实地记录了他们流亡时期的生活实况和精神状态。徽、钦北迁时期的作品主要有诗、词和谢表等,其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抒发亡国之痛和流离之苦,这主要体现在徽宗的部分诗歌和钦宗的少量词作中。二是徽宗那些倾诉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小词,是李煜词的异代回响,但其境界和感染力远不能和李煜相比肩;三是徽钦的应命之作,主要是谢表,反映了女真贵族对徽钦为首的北宋皇族的凌辱。  相似文献   

8.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凝聚着对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心血和汗水,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本文从分析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入手,概述了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恩斯特·卡西尔是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人论》是卡西尔晚年时期的一部作品,也是一部最足以反映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之作。在这本书中作者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文化哲学理论,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以“符号”为中心词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提要]《禅定目炬》是西藏本土作者所作并涉禅宗内容最多的藏文文献之一,其成书年代为西藏佛教前弘期与后弘期过渡阶段。本文主要以《禅定目炬》之作者生平与内容结构为依据,构建了吐蕃时期的西藏禅宗基本思想与禅宗师承以及汉藏佛教思想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对白居易诗与唐宋词中思想内容的某些方面作细致的观察分析后,发现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享乐心理,去日苦多、人生如寄的感伤情绪,但求适意、不拘形迹的归隐意识是其内在契合点,反映了中唐以来新型文化背景下文士心理的变迁,是白居易诗和唐宋词独特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2.
东坡词中的时间 ,主要表现为未老时候的伤老之叹以及消解现实感的“如梦”意识。“如梦”意识在东坡词中有两种涵义 :一 ,古今如梦。由今天的眼光看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 ,感到似有还无。二 ,劳生如梦 ,以跳出人间的一种开阔眼光看自己和周遭人等的所为 ,感到恍惚虚无 ,一切现实的意义都变得微不足道。并且可以说 ,古今如梦是劳生如梦长度上的延伸。求证于其一生行为 ,以及就其至晚年还不忘谨守忠爱之份而言 ,至少可以说 ,东坡从没有试图取消人生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的杰出诗人。他的诗、词创作在当时都有名气。他的诗、词创作既都具有多元化风格的一面,又有诗多纪实词多言情不同的一面。陈与义诗词互动首先体现在简斋词题材立意的诗化和创作技巧的诗化,这些是诗歌对词的影响和渗透;其次体现在简斋词对简斋诗流丽特点的影响以及简斋诗句化用词句等方面,这些是词对诗歌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一生于学问领域用功最多者是诗文,其诗文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曾国藩在<湖南文征序>里精确阐明:"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诸书而传诸世,称吾爱恶悲愉之情而缀辞以达之".他的情是地道的"爱恶悲愉",他的情强调了人的本性.消除了儒家气息.忧国忧民之情、思乡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渗透于曾氏的诗歌中.  相似文献   

15.
海子并非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超验的、宗教的世界中,远离尘世。海子的诗风深受梵高的画风影响,崇尚纯粹的艺术,用生命的代价换得艺术的纯真,把对生命形而上意义的期盼作为艺术旨趣的诉求。海子是一位用生命为诗歌殉葬的诗人,他的内心世界里有着浓烈的宗教情怀,虽然,他不是一个很虔诚的宗教徒。海子的宗教情怀在他的诗歌中有着尽情的体现。在生死观问题上,海子迷恋上了藏传佛教有关人的生死轮回学说。诗人凭着满腔的宗教精神去企盼着拯救人类精神的祈望,这是一种对人类精神宗教式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6.
词和童话虽然是两种相去较远的文体,但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词却有较为鲜明的童话意境:在内容上,拥有赤子之心的晏几道以建构梦境的方式问离现实;在形式上,晏几道的词设色斑斓,视角特异纯稚,想象瑰丽,语言浅白,词境轻盈;在审美上,则又体现出强烈的耽溺于美的审美取向,具有鲜明的和谐美的特征。这些都和童话的个性精神趋于一致。以童话的视角来看待晏几道的词,可更好理解和概括其个性精神和独特意境。  相似文献   

17.
蒋春霖是咸丰、同治年间著名词人。在晚清干戈纷扰的时代里,蒋春霖的词反映了文人普遍的失落感及迷茫心绪,充溢着苍凉、凄清、迷茫、哀怨的末世情调。《水云楼词》末世情调的形成与蒋春霖的身世遭际、个人气质以及他所处的动乱时代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贬官江州后对人生采取"放达"态度,回避现实矛盾;诗歌创作以吟咏性情为主,主要表现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其人其文,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放达"之风,影响所及,从晚唐五代直至宋初。王禹发展了白居易的"谪官"文学、"吏隐"文学,将其傲岸贞刚的人格精神灌注在文学创作中,诗歌富有新的时代内涵,学习白居易而不为其所阈;诗歌创作回归"言志"传统,赋予宋代文学以"纵横"的时代精神,成为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在晚唐五代词人中间,韦庄以其清丽淡雅的词作而成为花间别调。尤其是在对相思与思乡主题的吟诵之中,寄托了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情绪意志。相思与思乡两大主题贯穿中国文学始终,因其文化同源性而产生了内在的有机联系,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和相互融合性。韦庄在词中注入了真挚的情感与遥深的寄托,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龚自珍的具有诗史性质的大型组诗《己亥杂诗》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矛盾 ,具有诗歌艺术上的鲜明个性与创造性。刘逸生先生所著《龚自珍己亥杂诗注》(中华书局 ,1980年 ) ,详赡、精到 ,人们今天能顺利读通这组诗的文字 ,领略其精义 ,欣赏其健笔 ,完全是拜刘先生之赐。但刘注也偶有误读。文章以其中 9首诗为例 ,对刘先生的注释与解说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