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邵谒诗浅论     
《全唐诗》收邵谒诗仅 32首 ,但涉及社会生活面广 ,内容深刻 ,既有对现实的有力揭露 ,又有对历史的深沉感慨 ,表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民性、进步的妇女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艺术上 ,造句轻松自然而又形象明朗 ,善用比兴 ,好句连篇 ;多用典故但不冷僻 ,加大了诗歌的内容含量和历史纵深感 ,增强了诗歌的含蓄性和说服力 ;往往用仄声作韵脚 ,甚至用险韵 ,以抒发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气 ,内容与艺术达到紧密结合而统一 ,是晚唐诗歌中的稀世珍品  相似文献   

2.
晚宋时期,理学被确立为官方哲学地位。受理学影响的士人,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为迂腐理学之士,二为虚伪理学之士,三为实用理学之士。相应地,理学对晚宋的士风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理学既促成了晚宋奔竞之风、空谈之风、变节之风的形成,又促成了晚宋忠义之风的形成。从晚宋的历史实际来考察,理学对士风的影响,应该是不良士风占据主导地位。理学对晚宋士风的影响与作用要辩证地对待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韦庄存世的三峡诗文共两篇,其《谒巫山庙》之巫山当在湖北,与今之三峡无涉;其《峡程记》为其任职前蜀之时,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六月亲下三峡之作。  相似文献   

4.
晚明士人生计与士风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晚明社会变迁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士人生计的贫困化 ,并对晚明士风的嬗变产生了极大影响。于生计促迫下 ,士节的沦丧、士心的尚利与士行的污贱构成了晚明士风的主要内容。这一方面导致了晚明士人自身人格精神的消解与没落 ;另一方面也促动了其生存观念的转化并走上了世俗化的生存道路。这对晚明士人健全经济人格的形成与社会出路的拓展也起到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晚清宁波学者姚燮,以大梅山馆藏书驰名学林,在晚清藏书史中独树一帜。其藏书是自身经历的一种折射,反映了普通士人与百姓的文化崇尚。姚燮的藏书思想已经走出了乾嘉时期“佞宋嗜古”的鉴藏文化,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晚清浙东士人藏书从“尊赏鉴”到“重藏读”的社会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6.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首句用了驾鹤飞升的典故,赞美孟浩然像仙人一样远去,次句暗用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典故,含有以成仙和放荡称赞孟浩然的深意。唐代士人包括孟浩然在内多不谨细行,孟浩然当时又对前途充满信心,因此他与李白在黄鹤楼的相见和分别,是一次欢会和壮别。并且,李白的别诗甚少凄苦之句,而多豪迈壮逸之词。由此可见,李白此诗是以飞升成仙、富贵风流称赞孟浩然,情感的基调是开朗的。过去论者多以为此诗表达了李白送故人远行时的惜别怅望之情的说法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7.
杜甫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心忧天下,一生干谒过多次。关于他谒唐肃宗的时间和地点,正史记载有抵[牜吾]。以杜甫的人生轨迹和他的诗歇为线索,对杜甫谒唐肃宗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8.
边事是晚宋士人普遍关注的话题,嘉定十四年发生的“蕲黄之变”引起士人激烈的争论。其时士人议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蕲、黄二州守臣李诚之与何大节的评价问题上。李、何二人在当时都面临极大的非议,但后世评价却褒贬不同,这与边事传播的方式及辩诬的群体都有很大的关联。不同的信息传播媒介是士人获知边事的保证,也影响士人对信息了解的深浅、详略程度。交游关系、政治经历、学术背景等因素,亦会左右士人的价值判断。通过“诸贤相继,正论互发”的方式,士人的群体言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大众的观念,并获得官方价值体系的认可。以“蕲黄之变”的书写为中心,可以看出晚宋士人边事议论形成过程的多重维度,这启发我们在相关研究中应对边事议论这一舆论场的内在肌理有更为深入体察。  相似文献   

9.
中古时期,隐逸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即注重对隐逸精神的追求,其隐逸的外在形式也有所变化,随着隐逸之风的大兴,士人积极营造隐居的生活环境———园林。因此,在园林集会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兰亭集会上,士人共同创制了大量的隐逸诗来表达自我的隐逸思想,改变了隐逸诗个性创制的特征,其诗歌又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宋室南渡以后,禅悦之风较北宋更为盛行.从达官宰执到一般朝野士人,皆对佛教持支持信仰之态度.与北宋士人相比,南渡士人的礼佛参禅在内容与形式上有所变化.如同是援佛入儒,北宋士人是"尽用其学而不自知",一方面吸收佛学的精华,一方面又公开攘斥佛老;而南渡士人不仅援佛入儒,以佛学作为儒学的参照系,而且还身体力行,佛教对其浸染甚深.禅悦之风在士林的盛行,不仅对南宋政府的佛教政策有所影响,而且也因此影响了士林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以禅喻诗"是南渡士人对文学作出的新诠释,而"援禅入诗"、"援禅入词",则是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的一大特色.就佛教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来说,尽管参诗之说始自北宋,但真正将参禅与作诗结合起来并提出重要的诗学概念与范畴的,则是南渡诗人.并且就时间来说,禅诗相通,至南渡以后,方为诗人所共识,这是最值得注意的现象.禅悦之风在南宋初期的盛行,有历史、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就士人来说,他们信奉佛教,除去学术与个人遭际等因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南渡政府安置南渡士人的特殊政策增加了士人与佛教接触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士人对佛教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有宋一代的词人于宋玉可谓情有独钟,在《全宋词》中屡有提及,且多引用化用其辞赋之作。本文通过对《全宋词》中关涉宋玉的词作进行检索、整理和分析,力图挖掘宋人笔墨何以屡屡指向宋玉的深层原因,并以之窥测宋玉其人其文作用于宋词而产生的文学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术研究强调使用多样性的资料来探讨过往的历史。但是,使用视觉资料(尤其是绘画资料)的历史研究比较罕见。相较文字资料而言,绘画资料可以更加直接地传达当时的社会情景。反映北宋晚期都市与社会的《清明上河图》图卷,在2012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被展出,受到日本新闻媒体与广大民众的热情关注。日本学者尝试利用绘画、壁画、雕刻等图像资料,解读宋代都市、社会及其变迁,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根据黄河周边卫南县出土的石刻资料,可以反映开封城外地方商业活动的活跃,可能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原型。  相似文献   

13.
王辉斌 《南都学坛》2010,30(2):63-69
宫词类乐府是唐后乐府诗中新题乐府之一类。宋代的宫词创作,以大型连章体组诗最具代表性,其中,又尤以宋徽宗《宫词三百首》引人注目。宋代的宫词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反映帝王生活为主体,二是以宫中女性为描写重点,三是借对历史题材之"述古"以进行"风讽"。三类宫词,不仅各具个性与风采,而且影响深远。此外,宋代宫词还可入乐而唱,这在"乐府音节,自宋已失传"的情况下,实属乐府诗史上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经典研究中,如何确认经典是关键。确认文学经典应该充分重视权威专家的意见,凡是被历代诗话文话词话等高度赞誉的作品,都有成为经典的可能。从《历代文话》中搜集到119篇被宋代批评家高度赞誉的唐宋文,并对这119篇文章的作者、这些作品的评判者以及评判标准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研究,认为这些文章的创作者皆为唐宋一流的大家,评判者皆为宋代的舆论领袖,他们以体、气、意、法作为评判作品是否为佳作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北宋馆阁文人宋匪躬,乃仁宗朝参知政事宋绶之孙,神宗朝馆阁学士、著名藏书家宋敏求之子,然生平事迹零落,后世不显。本文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考证得出:宋匪躬字履中,宋氏和毕氏有两代姻亲关系,宋匪躬和彭汝砺乃翁婿关系。元祐期间,匪躬参与校定《资治通鉴》,担任礼部考试点检试卷官、编修官制检讨官,并以馆职身份参与了朝廷郊祀、信安公园雅集等活动。匪躬《馆阁录》对陈骙《南宋馆阁录》稽考制度、编排体例都有相当的影响。通过匪躬行止的考察,揭示了宋代馆阁文人的日常生活情态、社会交往,馆阁文人群体与宋代学术文化之因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宋体四六自成立之后就形成两个风格不同的流派,分别以王安石和苏轼为代表。两宋之际的汪藻等四六文名家,一方面取法本朝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融汇两派之优长,创作出既典雅工致又明白畅达的四六文,使欧阳修等人变唐体为宋体的骈文革新最终完成;另一方面,远师唐代陆贽之风,融至诚于骈俪之中,变应用公文为经世之文。这些使两宋之际的四六文继北宋中期欧、苏之后,成为宋体四六的又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7.
宋代理学是宋词雅化的重要哲学背景,理学精神着眼于人生存境界的提升,时社会文化心理和士大夫人格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宋词中崇高境界、和乐境界和醇厚境界的开创受到了"养浩然之气"、"寻孔颜乐处"和"民胞物与"等理学思想的影响.这三种境界的开创改变了词轻艳浮薄的单一风格,加深了词的思想内涵,极大地提高了词品.  相似文献   

18.
宋太祖和宋太宗一改后周世宗时的排佛政策,开始实行保护和弘扬佛教的政策。保护寺院,控制僧尼,奖掖高僧,弘扬佛教文化,使佛教发展纳入理性的轨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宋初佛教政策影响下,以后的佛教发展趋向有所改变。佛教恢复了势力,开始平稳发展,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创造了繁荣的佛教文化,同儒家的融合大大加深,走上了世俗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赋是一种兼有韵文和骈文特色的文体,宋代赋的创作很兴盛。此外,古代的书目里赋不是单收在集部中的。以宋代书目中著录的赋为研究案例,讨论宋代赋的创作和古代书目赋著录的情况。发现宋赋的题材扩大体现了宋代各类学科各种知识的交叉影响,为我们展示了宋人文学创作的一幅画卷。  相似文献   

20.
"歌曲译配"与"歌曲翻译"是一对易混的词,目前学界对其内涵与外延尚缺乏严格界定与辨析.其实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歌曲翻译"是通称,而"歌曲译配"是专称;"歌曲译配"的内涵在于翻译歌词,并使之配上原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