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以“奇”见称 ,历代都将之归为寓言和象征手法的作用。其根源在于神话思维对庄子和屈原的巨大影响。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笔下的意象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多以具象表达概念和思想 ;三、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的作品分别更具“玄”和“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论庄、骚并称的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庄、骚并称的文化现象陆永品中国古代的学者,往往以庄、屈合诂,或庄、骚并称,譬如清代钱澄之的《庄屈合诂》、方人杰的《庄骚读本》等。他们作庄、屈合诂,或以庄、骚并称,从总的方面看,主要是从庄、屈相同的方面着眼的。今天,我们研究在、骚并称的文化现象。不仅...  相似文献   

3.
<庄子>与屈骚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且在文学风格上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因此,比较<庄子>与<楚辞>的创作动机与情感的再现方式、思想旨趣与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各自的美学风格,来考察<庄子>与屈骚浪漫主义艺术在美学意蕴上的相似与相异之处,便有了前提和基础.庄骚浪漫主义美学意蕴之差异对后世文艺创作从精神模式的建构到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注骚阐微     
《离骚》的作者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战国后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从《天问》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从《离骚》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坚持进步理想的人物。他反对封建的“礼治”和“天命”。在《离骚》一开头,就说他是帝高阳的后代,说他生于寅年寅月寅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按“天命”说,屈原理应“万事皆  相似文献   

5.
寤寐思服 《诗·关睢》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之”“服”“(?)(?)释”思之也,郑笺释“事也”。后世多从毛传而无(?)(?)(?)释“服”为“思之”,先秦典籍中并无旁证(?)(?)(?)(?)(?)。“古书要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如果某字只在《诗经》这一句有这个意义,在《诗经》别的地方没有这个意义。春秋时代(及至战国时代)各书中也没有这个意义。那么这个意义就是不可靠的”(见王力为问熹《诗经词典》写的序文)这话说的极是。释“服”为“思之”就属于这种情况。 查服、甲文、金文、篆文形体大同小异,皆为强迫奴隶从事劳作之意。故《说文》释“服”为“用”,《尔雅》释“服”为“事”,《广雅》释“服”为“行”,为“任”。杨树达先生在其《积微居小学述林》“释服”条中,考证甚详。(?):“古文服字皆用为职事之义,故旧诂多训为事,此事字,当如今日通言谋事之事。……而综合彝铭,诗(?)《书》诸例,以职事释之云。”看来先贤释“服”为“事”实为的解,并无释“服”为“思之”者。 或以《尚收·康诰》“要囚,服念五六日《论语》释(?)(?)思之证,而服念之服,仍以释”事“为官服念(?)“从事思考”、“进行考虑”服念二字虽连文,却非联合关系,实为动宾关系。新《辞源》不从旧注,释服念为“反复考虑”,态度是审慎的,解释是合理  相似文献   

6.
刘勰《辨骚》的学术基础是两汉的《楚辞》学。汉人对屈原及《楚辞》的评价虽然有褒贬两端,而皆以儒家经义之旨为准绳,往往失之于偏颇。刘勰始从经学中挣脱出来,多着眼于文学加以评骘,是其进步之处。《辨骚》列举十一篇《楚辞》作品之名,对于考辨六时期《楚辞章句》十一卷本,极有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看法,认为刘勰把《五经》看作是文学活动的指南,如说“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宗经》),而把《诗经》作为创作典范是不行的。葛洪《抱扑子·钧世》就指出:“《毛诗》者,华彩之辞也,然不及《上林》《羽猎》《二京》《三都》之汪(?)博富也。”“若夫俱论宫室,而奚斯路寝之颂(《鲁颂·閟宫》),何如王生之赋灵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乎?同说游猎,而《叔畋》(《郑凤·叔于田》)、《卢铃》(《齐风·卢令》之诗,何如相如之言上林(《上林赋》)乎?”刘勰认为不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宗经)再看刘勰在《辨骚》里指出《离骚》“同于风雅”和“异乎经典”的两个“四事”,就能看到儒家思想束缚着刘勰了。以上这种看法,有不少作者不同程度地提出来讨论过,这里只想对这种看法,提出点商榷意思。  相似文献   

8.
北宋士大夫为复兴三代之治,重建王道政治秩序,主张以经术治天下,重视经学的经世功能。在探索王道的过程中,士大夫以《周易》为经世之大法而推崇备至,并注重运用《周易》义理指导现实的政治实践。他们通过在奏议中引用《周易》经义议论时政,为朝廷提出合乎圣人之道的治国之策以实现儒家通经致用的理想。在北宋奏议中,士大夫不仅以《周易》经义培育皇帝的政治道德,而且还从《周易》中厘定出内政治理原则施用于今,从修己、治人两方面充分展现了易学的经世指向。他们以《周易》经义作为评判现实政治得失的标准,批评并制止不合经义的政治行为,规正政治发展方向,从而使《周易》对北宋治国理政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道德经》从18世纪开始日渐广泛地影响国际社会,其译本在国外的文本旅行,逐步融人世界文化观念、日常生活和国际交往中,在相当大程度上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道德经》的翻译史来看,从传教士翻译为主到中国知识界的广泛参与,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沉浮历程;从翻译策略的适应性追求来看,归化策略是《道德经》深化到西方思想的一种有效途径;从翻译传播的社会效应来看,外国学者、普通民众以及中国人日益增强的《道德经》思想认同,彰显了该经之翻译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勰在《文心雕龙》之《征圣》篇中提出了十几个理论命题。从构成形式的角度来看,这些命题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单句式命题,二是双句式命题,三是多句式命题;从思想内涵的角度来看,这些命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理论:一是文学的功能价值论,二是情志与语言的关系,三是对情志的基本要求,四是对文辞语言运用的审美态度。《征圣》篇的经典性命题不但对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诚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社会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 ;主要内容包括经济诚信、政治诚信和思想文化诚信。社会诚信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然和社会基础 ,有其客观条件。我国在加入WTO的今天 ,进行社会诚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陕西报刊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 ,陕西报刊快速发展 ,成绩喜人 ,具有明显优势 :人员结构较为合理 ,编辑队伍朝气蓬勃 ;各报刊善于把握时代潮流 ,注重社会效益 ;办报办刊观念逐步转化 ,精品意识不断增强 ;报刊种类较为齐全 ,受众群体较为固定 ;报刊社内部管理有序 ,改革意识深入人心。但陕西报刊在改革发展中亦存在一些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如工作人员道德水准有待提高 ,办公现代化设施急需改进 ,报刊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报刊经济效益亟待提高。陕西报刊要在新世纪求得更快更大的发展 ,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 :强化报刊个性特色 ,增强精品意识 ;强化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媒介间交流合作 ,实现各媒介优势互补 ;积极设立培训部门 ,开展报刊从业人员的再培训  相似文献   

13.
面向地方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高校“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从校地联合、产教融合、知行耦合三者的相互关系中,重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流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创新。盐城工学院在这条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的“一条主线、二层架构、三厢对接、四维并重”的面向地方产业的特色化应用人才培养方式,可以为其他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文艺心理学研究到文学言语学探求,从精神生态的追问到生态文艺学的建构,鲁枢元以其富有原创精神和开拓气质的研究实践不断开拓了文艺学学科研究的领域,为推动我国当代文艺学建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当文艺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遭到质疑、文艺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对象时,将鲁枢元的文艺思想作为个案加以反思,可能成为新世纪文艺学学科建设的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15.
中西部地区乡镇财政负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遍存在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乡镇财政负债现象 ,是由于该地区乡镇收支存在一系列问题的结果。全面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就会发现在当前的体制中 ,乡镇收不抵支问题是极其复杂的 ,现有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和措施是极为不规范的。要抑制乡镇财政负债的产生就必须解决乡镇收支存在的问题 ,必须转变干部思想观念 ,规范乡镇领导干部行为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加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加强民主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互利共生理念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利共生事念 ,是在反思人类生存危机、批判西方主客二分与人类中心主义过程中产生的 ,但它不是向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的复归。通过探讨这一理念的内涵、实质及意义之后认为 ,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再到互利共生 ,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互利共生是在马克思主义主客统一观基础上对前两个阶段的扬弃。互利共生的实质不是“融合” ,而是协同进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是对当代理工类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有力地弥补了理工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诚信缺失与诚信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企业诚信缺失,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转型、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企业经营经验不足以及整个社会对企业不诚信的漠视容忍等原因所致。企业诚信的缺失,给我国造成了极大损失,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给我们的社会、国家和大众带来严重危害。中国要走出企业失信的泥沼,改变目前的局面,必须加强企业失信防范,强化失信的事前预防,提高企业失信成本,加大对失信的惩罚力度,只有这样,一种崭新的企业诚信才可望在不久的将来重新建立在中华大地。  相似文献   

20.
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追求和行为准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笔者认为知行统一是实现“八荣八耻”的哲学依据,面对着校园里的个别混淆的荣辱观,要重视理论学习、重视道德实践、重视修身养性、重视知行统一,方能帮助和教育大学生实现“八荣八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