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民主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复合体——蔡元培政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先生(1868——1940年)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四十年前,周恩来同志为他撰写的挽联,概括了他一生活动的主流: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生活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光绪十八年(1892年),蔡元培中进士,二十年,授翰林院编修;但是,他并没有追逐封建功名。戊戌时期,他倾向改良主义;清末民初,他投身民主革命;“五四”前后,他“力倡思想自由”;“四·一二”前后,曾一度与反动派合污  相似文献   

2.
有许多校联,都是优美而含哲理的警句。如:“教之以才,导之以德,足为师矣;学而不厌,诲而不倦,可作表焉”,“教小子如养芝兰,此日栽培须务本;愿先生毋弃亏樗栎,他年长大尽成材”,“黄河水滚滚而来,文应如斯;韩信兵多多益善,士亦宜然”,等等。 以上所引,见2000年7月7日《中国剪报》第5版《别具一格的校联》一文,并发表在《佳联赏析》栏目中。该文原登在2000年6月18日《银川晚报》上。 我们知道,联语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然而上文所引,其中一联竟有字数不等者。我以为,正确的当是: 教小子如养芝兰,此日栽培须务本; 愿先生毋弃樗栎,他年长大尽…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对联辑注(三)民族英雄;吾党战士。1944年3月17日,在延安举行的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回民支队支队长)追悼大会上,周恩来送了挽联。民主团结;和平建国。1945年9月6日,周恩来陪毛泽东在重庆看望柳亚子先生,应邀为柳亚子的邻居卢国待题联。奋斗垂...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四大助手:黄兴、蔡锷、宋教仁、陈其美,而陈氏为辛亥革命时期光复南京及上海主要组织者及领导者。袁世凯盗国,遭陈氏坚决反对,被袁贼暗遣爪牙杀害。孙先生称其为"生为人杰,死为鬼雄","为民国不可多得之人","民国起义首功之人"......《陈其美先生楹联辑》收录海内外97个机关、团体及1560位个人奉献的挽联1388副。时间自1916年5月陈氏殉难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56万字。凡海内外书报杂志机联图书,力求收齐,收尽,是研究陈氏重要史料之一。注释也很详细,又有珍贵图片及海内外16位名流题词题签作序。辑联者刘作忠,尽十年精…  相似文献   

5.
神童一字服太守任新林 我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蔡锷,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一个农民家庭。他家境贫寒,无钱入校读书,但小蔡锷心高志远,每日都到学堂门前旁听,且坚持在家自学,成绩不在在校学生之下。 当时,有位颇有名气的樊雉老先生,见蔡锷如此勤奋好学,非常喜爱,便免费上门为其辅导功课,有一天,樊老先生要蔡锷用联句形式回答什么东西最深、最高。蔡锷随口答道: 深,深入书籍;高,高于人心。 樊老先生对这寓意深远的对联,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聪明,聪明!”从此,樊老先生正式  相似文献   

6.
陈兴华 《山西老年》2008,(12):46-46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噩耗一出,举国哀悼。出殡那天,自动前来参加葬仪者,多至数万人。治丧委员会收到各界人士送来悼词、挽联、唁电,数以千计。在挽联中,作家唐有一副35字的长联,其辞曰:"痛不哭,苦不哭,屈辱不哭;今年诚何年,四个月前流过两行泪痕,又谁料这番重为先生湿;  相似文献   

7.
王逸认为《哀时命》乃严忌“哀屈原”“叹而述之”之作 ;郑文先生认为《哀时命》为严忌之自述。文章从《楚辞》成书的角度一一辩驳郑文先生的观点 ,从屈作与《楚辞》中之汉人作品的种种共同点考察、分析《哀时命》与屈原思想之所以有某些差异的‘因原’,得出《哀时命》非严忌自述性作品 ,而是其代屈立言之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蔡锷是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之一,护国讨袁运动主要发起者。他既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又是一位儒雅风流的文士,有关他少年时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一日,蔡锷到小镇去买笔墨纸张,店主很喜欢这个知书达礼且又活泼的小童生,便逗他说:"小相公,看你像个知书识礼的书生,我出一联给你对,你若对上了,今天你买的东西我不收你钱。"蔡锷听后,觉得很新鲜,便回答说:"不妨试一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世纪初期,鲁迅先生曾经发表过这样警醒世人的的言论,他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因为,他感到“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鲁迅:《青年必读书》,《京报副刊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先生与民间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蔡元培一生从事民主革命,从事教育、科学事业。1940年当他在香港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唁电中说:“先生为革命奋斗四十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勋劳卓著,培植无数革命青年,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在延安各界举行的追悼会上,周恩来同志在挽联中对蔡元培先生的一生作了这样的概括:“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毛泽东同志更在唁电中给蔡元培先生以崇高的评价,尊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作为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作为旧中国教育、科学事业的重要领导人,蔡元培先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民间文学这个角度作一个历史的回顾。我以为这对我们今天的民间文学工作(包括学术领导工作和研究工作)都可能有  相似文献   

11.
蔡锷出身于贫寒的农村家庭,年少即深切感受民众疾苦,早年立志救国救民,确立了“为国家不为权利”的初心。他顺应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在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发动和领导了昆明“重九”起义;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和领导反袁护国战争,阻止了近代中国历史倒退,“再造共和”。蔡锷用一生践行初心,并为之贡献了人生最为宝贵的生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回顾蔡锷坚守初心的人生历程,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25年5月3日,亚子先生等人以中国国民党吴江县党部的名义在黎里召开了吴江县追悼孙中山先生的大会,为此《新黎里》报在5月16日专门出了整整八版特刊记载这宏大隆重的盛况。其中还录有亚子先生撰写的三副挽联:薄华盛顿而不为,何况明祖?于马克思为后进,庶几列宁。树弱小民族解放先声,列宁而还,公真健者;与帝国主义奋斗毕世,斯人已往,谁其嗣之?与被压迫民族相提携,纵赤化兴谣,人言奚足恤;为不平等条约而奋斗、奈黄肠遮掩,天道复宁论?其实,当时这三副挽联只有第二联的落款是“党员柳亚子”,第一联和第三联的落款分别是“新…  相似文献   

13.
“盐”格要求有益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美国前任总统里根先生已经辞世了,但他风趣幽默的性格让人难以忘怀。就目前来说,在曾经担任美国总统的人中,里根是寿命最长的一个。里根在任美国总统时,有好事记者问他长寿的秘诀,里根不假思索地说:“少吃盐。”谁知这一“脱口秀”竟引来了当地盐商的反对,有关里根的“食盐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期,大诗人频出,留下了无数千古不朽的诗篇。但就在唐代,也出现了不入流的却在街头巷尾广为流传的“打油诗”。 谁是打油诗的鼻祖?唐人张打油先生是也。比如,张打油先生写的咏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就是这样一首充满野趣的诗,竟也流行了1000多年。张打油先生还有一首咏雪诗呢,虽然没有前一首有名,但风格基本是一致的:“六角飞花下九霄,街头巷尾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铁锹的使铁锹。”正因为这样风格的诗是张打油先生首创,于是,后人也就以“打油诗”命之。  相似文献   

15.
一、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新编高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 其中“曾无一言半辞”,课本注释为:“连一句半句也没有。曾,竟。”此注值得商榷。“曾”在古书中一读cēng,同“尝”,作“曾经”讲;一读zēng,裴学海先生《古书虚字集释》列有三个义项:竟(竟然);何(为什,怎么);尚(尚且,还)。在“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一句中,“曾”解作“曾经”、“尚且”都与文义不谐,似不可取。  相似文献   

16.
王祖远 《社区》2012,(14):18-18
1919年。田君亮等一批留日学生学成归国。因久慕章太炎先生盛名,特地在上海拜见了他。 田君亮年轻气盛。颇为自负,见面即问太炎先生:“请教先生。人生要怎样才不辜负一个我?”太炎先生环顾左右.笑曰:“这是个大问题。古今思想家、政治家所见不同。”他反问田君亮。“你是否以为人生要当一个大英雄、大豪杰才不辜负一个我呢?”接着,太炎先生深有感慨地说。“你要知道古今中外的大英雄、大豪杰都不是自封的。  相似文献   

17.
6年前,当江泽民主席率团赴香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时,香港知名企业家罗玉其领队打起“江主席辛苦了”的大红幅,世界媒体争相报道,引起强烈的反响;为了祖国的希望工程,他与郑培民书记结下了深厚的情义;当“神州五号”升天的那一刻,他的爱国情结更加强烈,义卖珍贵邮票与民族英雄之星杨利伟亲密接触,支持中国的航天事业;而当奥运英雄在雅典大获全胜时,他与奥运英雄把酒言欢,在香港与32位奥运英雄一一合影、签名留念。说起这些事情,别人笑他是个追星族,可他却高兴地说:“我不是一个追星迷,我追的不是歌星影星,而是见证历史、感受历史、为祖国争光的民族英雄。在我的心中,爱国才是我永恒的情结。”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退归田园隐居后,有不少读书少年向他求教。一天,他家里来了位少年,这少年行礼之后,非常诚恳地说:“小辈非常敬仰先生的知识,有心向先生讨教读书妙法,望先生指教。”陶渊明一听这话便皱了眉头,他想责备少年幼稚可笑,在做学问时竟想找捷径。转念一想:少年是虚心讨教的,对晚  相似文献   

19.
孟红 《中华魂》2012,(5):43-44,53
朱德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对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的对联艺术尤有很高的造诣,他善长诗文联语,一生中做诗撰联颇多。正如史沫特莱所说:"在朱德的军人刚毅中,含有诗人的气质。"他不仅工诗善词,而且撰联作对也是为人称赞的高手。在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于战争年代撰写的以抒发革命情谊和痛悼志士英烈为内容的挽联是  相似文献   

20.
释“悳”     
鲁迅先生在他的《名人和名言》中曾写了如下的一段话: 还有江亢虎博士,……谈到小学,说“‘德’之古字为‘悳’,从‘直’从‘心’,‘直’即直觉之意”,却真不知道悖到那里去了,他竟连那上半并不是曲直的直字这一点都不明白。这种解释,却须听太炎先生了。(鲁迅:《名人和名言》) 一九七二年底,我的一位朋友给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作注,要我帮他解决一下有关“悳”字的形义问题。他既问道于盲,我则义不容辞。曾先后给他写了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