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娘小说的女性主题与自身体验有着密切关系;她对个体经验的自觉处理,体现出自觉的文体意识和叙事意识;而她善于选择人物视角、引入人物独白话语来表达女性主题,又形成了独特的女性小说文体。  相似文献   

2.
铁凝小说中体现着她的生命美学观与性别意识,同时在生命美学视域下其性别意识有着显明的嬗变轨迹。20世纪80年代的萌发期,铁凝展现女性自然的生命之美;90年代前后的发展期,凸显女性强烈的性别意识与生命需求;新世纪前后的深化期,表现着超越性别的生命意识。同时,嬗变原因在于个体生命意识与性别意识的互认相长,社会集体意识与性别意识的变化影响以及女性作品的互证促进性别意识的发展。铁凝小说性别意识的变化凸显着对生命意识的关注与张扬,梳理其性别意识的嬗变表征及深层原因,对研究新时期以来女性作家创作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后疫情时代生命与性别主题的探讨,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王海鸰女士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三位女性面对丈夫"身体的背叛,心的背叛或身心的背叛"时,采取的方式大相径庭: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林母,有着浓厚的"家本位"思想,原谅了丈夫,从而家庭和婚姻得以保存;徘徊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林小枫,既有女性初步的觉醒意识,同时在她的心目中又有着浓厚的"夫贵妻荣"的男性文化情结,两种文化因子的碰撞,最终导致了她的婚姻艰难地解体;娟子勇敢地摒弃不忠的婚姻,体现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彰显。三代女性生动地诠释了当代女性婚姻观念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孙佳  张立群 《南都学坛》2011,31(4):48-51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与80年代相比,其"个人化"写作的倾向更为明显。林白作为女性"个人化"写作中的领军人物,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和女性视角。但与其他女作家不同的是,林白在她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一种自我疏离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林白的小说并非单纯的回忆录性质的"自传",而是对头脑中记忆碎片的拼贴,这种随机性的拼贴造成了女性意识的一种自我疏离;林白总是让她笔下的女性具有双性同体的性质,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的男性心理和男性化品行上。林白小说具有的神秘化倾向使她作品的女性意识有异于通常意义上的女性文学,不仅深刻地表现在作品对主流话语和宏大叙事的拒绝和反抗上,更重要的是它偏离了对某个女性个体的命运归属问题的探讨而突入对作为整个生命存在形式的女性整体的追问。探讨林白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疏离状态,可以深入研究女性意识在女性文学中应处的位置和维度。  相似文献   

5.
从性别立场出发,对张欣的都市小说进行解读,认为在她的都市小说中凝聚了很深的女性情结,体现了作者作为女性对同类的终极关怀,是作者性别意识创作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在《色·戒》中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感切入所生活时代的女性生活的内核,表现了非常态下女人的常态,呈现出其独特的女性意识;李安在电影《色·戒》中展示了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觉醒的状态,从女性话语权的取得、女性爱情观对价值观的解构、女性生活方式对女性心理的暗示三个层面继承了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又从女性与男性的性爱观、传统道德观对女性的束缚、男性人性与女性人性的区别实现了男性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7.
从女性主义立场纵观当代女作家陈染的小说创作,正是性别精神立场使她创制了一套个人化女性叙事法则,以对于女性心理和感知的深度开掘构成奇特审美世界;想象的丰富奇诡跨越时空幻觉与意识流动,把女性心理情节的曲折复杂敞亮于语言。女性主体反抗与自救的冒险足迹,构成陈染“自叙传”或“自画像”式写妇女的文本序列。这些自我连续整体的文本序列,又体现出一个自觉的、有使命意识的女性作家为提取女性语言、保留女性独特经验感受,获得与妇女深度存在本相对应的话语形式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作为一名当代女性作家,在其创作过程中,不仅受到来自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而且也深深受到西方当代文艺思潮特别是女权主义的冲击,而这些影响的痕迹分别在她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中以不同的女性意识形态体现出来了。试就王安忆小说文本中女性意识的不同表现来探求其女性写作道路的变化发展轨迹:即从欲望写作到民间叙事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丁玲的“革命+恋爱”系列小说,深刻呈现了她此期创作探索的矛盾现象:努力表现时代“革命话语”,却不时遭遇潜在“性别话语”的干扰,导致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相背反。体现在:本意作为被改造者或受教育者塑造的女性形象,结果却高扬女性主体意识;多重叙述视角的交替运用凸显了作者的性别意识与性别立场;对“革命话语”的表现程度与情感态度也目性别意识与性剐立场的渗透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矛盾现象。丁玲创作探索的得/失对日后女性解放与女性写作发展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奥斯丁是女性意识最早觉醒的作家之一。她以女性纤细敏锐的感觉,在字里行间对男性进行了非英雄化的贬低和挖苦。在她的世态人情小说中,对妇女地位、权利、禀赋等问题做出了理性的思考,表达了自觉而明确的女性意识。她是当时先进思想的代表,是一位宣扬女权的先驱,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女性作家和女性意识的启蒙者。  相似文献   

11.
庐隐作为亲历“五四”妇女解放大潮的新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凸显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而基督精神对她的女性意识的表达有着深刻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一、平等与博爱思想催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使之在追求个体的独立自由的同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二、女性意识在现实的突围中陷入困惑,在忏悔与皈依中不断挣扎以寻找出路。基督精神渗透在庐隐的小说创作中,增强了庐隐女性意识表达的迫切性和厚重度,使之散发出永久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莉因发表了写实主义小说《烦恼人生》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她的名字由此便常常与“世俗”联系在一起,人们也渐渐习惯于她作品中的种种困窘而丰满、琐屑而真实的市井众生相。但是,“新写实”只是其小说的一个侧面,作为女性小说家,她的小说自始至终都在致力于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来观照女性的生存本相,对妇女命运的关切,是其小说永远难以抹去的印痕。  相似文献   

13.
张欣的都市小说大都取材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都市小说,在灵与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揭示世态人情。她的笔,一直在关注着都市各个阶层,主要是白领阶层的女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张欣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指出了她在描写都市女性形象时表现出的现代与传统的纠葛,及其对特定阶段女性思想和情感的独特把握。  相似文献   

14.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问世后,其叙述模式的界定一直是困扰读者和批评家的话题。许多人认为,这部奇异小说完全是作家神秘幻想的产物。事实上,虽然作家生活经历有限,但她的创作绝不是无源之水,是其家族传说和文学传统融合的产物。该小说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吸纳了文学传统,而且还跨越了传统,即将哥特式小说和家庭式小说的叙事模式结合起来,同时也将女性小说的思想内涵和女性意识融入其中,从而推陈出新,成就了一部不同凡响、具有张力的文学杰作。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和“女性主义小说”是张爱玲小说的两个代表特征,也是她笔下一段段残缺婚恋的关键词。于其中,能看到上海这个有着极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文化的都市对女性主义小说极为重要的影响,并从中体味到女性主义小说的精粹;能捕捉到上海人,尤其是上海女性对精致细腻生活的刻意追求;能体会到个性解放的思潮下市民阶层的转变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也能清晰而又模糊地看到都市中欲望对人的驱使与人对欲望的放纵。  相似文献   

16.
琼瑶在小说里探索了爱的真谛和爱的本质。她着力追求的爱是一种理念,是一个精神世界,她以细腻而委婉的女性笔墨反复强调了感情的因素.这些主要表现在;爱不是在方式而在感情,只要感情存在,双方可以冲出年龄、家庭、门第、家族的种种障碍:追求人的自尊、自爱,自重;爱应该有超凡的境界,这就把男女之爱的范围扩展了;爱是传统道德和理想生活的统一,从而体现了婚恋道德观的严肃性和开放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汀是时值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英国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体现了女性话语的优雅。在小说中,言说自我的女性话语,既是作者理性优雅的表述,也是女性气质、女性形象的优美勾画和对女性身份的探寻。其不同于男性话语的女性话语,充满了超乎于物质与世俗之上的自我和“他者”的精神情感交流,其中的女性的自我,包含着关爱人类的宗教情怀和母性温柔。现就奥斯汀小说的女性意识作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8.
论《水与火的缠绵》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的小说浸透着浓郁的女性意识,她以鲜明的女性意识观照和表现女性的生存本相。在其长篇小说《水与火的缠绵〉中,女主人公曾芒芒从叛逆到挣扎,从幼稚到成熟,收获着教训与经验,在其成长的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正是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苏醒的象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伍尔夫认为,传统小说只能反映外部客观世界、不能真正体现现代西方人纷繁复杂的意识活动。她致力于开发小说创作的新园地,将创作焦点转向人物的精神领域,与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观念不谋而合。她在心理时间和记忆的处理方式上都体现出直觉主义观念。本文运用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观从遵循心理时间、抓住瞬时记忆两个方面对伍尔夫小说的直觉主义特征进行分析,探索伍尔夫是怎样通过不断发掘人物的意识领域,将人物的心理和意识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20.
论陈衡哲女性觉醒主题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第一个女作家 ,陈衡哲在其小说、诗歌、散文中 ,抒发了五四时期新女性对自由人生的渴望和追求 ,对女性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思考和探索。虽有时失于肤浅、稚嫩 ,但毕竟体现了新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留下了“五四”新女性成长的最初印痕。本文深切关照陈衡哲的文学创作 ,细致体悟她的人性咏叹、博爱情怀、矛盾困惑 ,以期合理评价她在女性觉醒主题上的拓荒与耕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