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制度转轨红利、人口红利和外资外贸红利等传统红利要素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使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外资外贸红利的消退缩小了经济增长的市场空间,要素价格的变化影响了经济增长的供给机制.传统红利的消退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出现失衡.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红利变化的背景下,必须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来创造新的红利空间.  相似文献   

2.
生育率的变化引起人口再生产的变化,进而影响人口的规模和结构的变动,最终会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形成重大影响。因此,准确评估生育率转变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经济效应,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极为重要。利用人口—经济动态均衡模型,通过情景模仿可研究由计划生育政策所引发的四川省人口生育率急剧转变所带来的人口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982—2011年间,四川省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为经济起飞和迅速增长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如果没有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四川省人口规模将比有计划生育条件下多出1635—4020万人,这对资本快速积累、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负担减轻以及GDP的增长是极为不利的;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人口结构变动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为突出,比无计划生育条件下(比较方案一)多贡献了2.76%。但同时,由"低生育陷阱"所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风险、人口结构风险,将对四川省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必须高度重视改革征途上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以及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如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国有企业活力不强;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地区差距还明显存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等,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势必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改革便会因失去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唯一正确的选择.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这既是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体制改革新的动员令.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改革必须在以下几个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社会主义银行中的个人储蓄,对于扩大生产规模,调整生产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加速资金周转、变消费为积累、调节货币流通等机制而表现出来的。同时指出,发挥储蓄的作用离不开具体的经济条件,因而既不应否定储蓄的作用,也不要把这种作用绝对化。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实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都需要有一个适度的人口规模。适度良好的人口状况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同地区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同,环境、资源状况各异,实现和谐发展所需要的人口条件也不一样。我国的西北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只能通过较低的人口增长率来适应最佳人口规模。但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看,我国西北地区的人口增长已超出适度规模。因此,必须借助各种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为西北地区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条件。  相似文献   

6.
储蓄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储蓄率的变化及决定储蓄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影响储蓄的众多因素中,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上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加快了我国人口转变及老龄化发展的步伐.老龄化的发展必将改变居民的储蓄消费行为,影响储蓄-消费模式和储蓄率.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门限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人口转变过程的持续进行,尤其是人口再生产过程受到外在因素的强力干预下,20世纪下半期以来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重要现象之一就是"人口红利"与老龄化的问题。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无论是"人口红利"还是老龄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中国的人身险市场迎来了供给和需求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中,经济增长、人口、社会保障水平及保险价格、品质、销售渠道等宏微观环境与条件成为了影响我国人身险需求规模和结构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协调与宣传,改善行业外部环境;提高保险公司诚信度,加快创新步伐,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创造出有利于我国人身险需求发展的良好环境,消除可能抑制人身险需求的各种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了整整十年,十年改革给中国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巨大的突破和希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然而,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也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5年以来,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出现了连续几年的徘徊局面,而同期人口增加,消费水平提高,使得主要农产品供求矛盾加剧;农村改革的许多后续工作没有跟上,新体制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农村改革中形成的新体制和原有的旧体制之间存在尖锐的摩擦,使新体制的发展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口、环境和经济的关系进行理论机理阐述,以ARDL模型作为经验分析工具对我国1991-201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的规模变量对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的老龄化预期会减少碳排放的规模;储蓄增长和消费抑制不降反增碳排放水平;技术的发展能长期降低碳排放的规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我国以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外汇、储蓄"双溢出"现象日益突出,这似乎有悖于传统利用外资"双缺口"理论.但是从深层次看,储蓄负缺口的出现主要源于我国储蓄--投资途径不畅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场的完善,这种不正常的负缺口会逐渐缩小;而在经常项目中,进口规模将呈增加趋势,出口则面临长期严峻考验,外汇负缺口也将趋于外汇收支平衡.这说明我国储蓄和外汇的"双溢出"既不能持久,也不反映现实资金供求状况.有鉴于此,在继续保持引进外资适度增长水平的同时,全面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对促进我国经济新一轮起飞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口红利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人口发展中形成的良好的人口年龄结构条件,通过劳动力、储蓄和人力资本等促进经济增长。仅依靠传统的人口抚养比衡量人口红利存在较大缺陷,通过就业人口修正以年龄界限作为划分生产性人口与消费性人口的缺陷,得到有效抚养比,再以人力资本为突破口,抛弃生产性人口的个体和时间同质性的隐含假设,得到能力抚养比。同时使用三个抚养比,对中国人口红利发展进行考察,发现中国仍存在一段时期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可以通过鼓励农村隐形劳动力转移,改革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深挖存留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同时需加快积累人力资本,努力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可比价格和可比货币比较了居民消费和储蓄增长的态势,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居民消费与储蓄倾向的变动特点,指出我国改革以来存在着居民储蓄增长和储蓄倾向上升过快的问题.从居民储蓄与消费变动的内在机制可以看到,居民储蓄倾向过高既有统计方面的原因,也有国民经济变动的内在原因,但与非自愿储蓄或强制性储蓄无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居民消费与储蓄变动关系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应当通过宏观政策和体制改革来推动这种变动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财政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可发挥积极的作用科学的税制安排可以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财政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提供智力支持;"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完善税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令世界瞩目,比照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找出高储蓄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增长所起的相似作用,分析高储蓄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机理,指出长期的局限性,探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方式,人口、技术进步、制度因素仍然是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金融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就银行储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消费市场疲软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费市场疲软对经济增长已经形成需求约束。本文拟从(1)教育、医疗、住房体制改革;(2)消费者心理预期;(3)农民收入;(4)短缺经济结束等方面分析消费市场疲软形成的原因。并据此提出:(1)控制好下岗、分流人员规模;(2)掌握好涉及消费的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和数量;(3)进一步落实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措施;(4)扩大信用消费;(5)应长期重视供求关系调节等措施,以期启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储蓄历来是金融机构主要的现金回笼渠道之一,但是近年来储蓄存款大量增加,而现金回笼减少,现金投放增加,甚至出现储蓄现金收支逆差。据南丰县金融统计资料(见表)表明储蓄现金回笼渠道正转变为现金投放的又一通道,使本来就趋紧的现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给金融工作带来被动。回笼(-)、投放(+)金额:万元成因分析储蓄存款增长、储蓄现金投放扩大是经济、金融体制改革、银行业竞争等大气候带来的必然产物,分析其产生的成因很多。其一,公款私存是导致储蓄存款增长而储蓄现金投放扩大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①企事业单位部分公款…  相似文献   

19.
二元经济的初始条件使中国不同于东欧国家,采取了渐进式改革方式。二元经济结构与二元经济体制构成了城乡利益集团与政府三大利益主体制度博弈的逻辑起点,受城乡利益集团博弈力量相对变化的影响,中国二元经济体制改革表现为非均衡的制度变迁过程。二元经济体制变革的非均衡性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城市与农村两大区域的改革来看,我国二元经济体制变革表现为先农村改革,后城市改革,最后是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二是从二元经济体制不同组成部分的改革来看,二元经济体制变革又表现为先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变革,后进行二元资源配置体制、二元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1955 —2007 年中国经济与犯罪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1955-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人口流动率、城市化水平和犯罪率变化的数据运用岭回归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犯罪率变化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人口流动率、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对犯罪率有重要影响,不管在何种经济体制之下,经济增长始终会导致犯罪率的下降,而收入差距扩大都会带来犯罪率上升,由于社会控制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流动率上升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是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