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国和日本先后于1995年、2000年建立长期照护保险计划,通过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力量使公民长期照护社会福利得到制度保障.该计划的实施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满足了老龄人口的养老服务需求.本文从社会政策分析架构角度对德日强制性长期照护保险计划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淼 《劳动世界》2013,(9):148-149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由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步转变为社会养老,六个“老有”是我国老龄工作的目标。本文在阐述我国老龄人口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关系、精神赡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进而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数量已超2.8亿,占全国14.1亿总人口的19.8%。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保障结构体系失衡、三支柱发展不均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及养老服务发展滞后等问题更加突出,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是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张慧  郝勇  周淑芬  张曼 《劳动世界》2010,(10):14-16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之一。在中国,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使得大量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目前,适合我国老年人养老的居家养老服务又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人员缺少专业技能、筹资困难且由于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深入剖析了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现状,提出了旨在完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汤榕彬 《劳动世界》2017,(11):27-28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形式严峻.把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走"医养结合"的道路,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目前养老与医疗相分离的局面,为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提供便利.但是,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出现一些发展困境,需要非营利组织的参与来克服.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形势背景的描述,全面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优势,最后对如何完善非营利组织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及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如何尽快提高当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促使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既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应对举措,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归纳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养老服务难题日趋尖锐,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本研究以长沙市为调查样本,从结果看,老年人对经济供养需求仍是重点,日常照料、精神慰藉及医疗护理的需求还在增加。为应对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应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等。  相似文献   

8.
金星 《劳动世界》2016,(6):15-16
“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成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重要特征,老龄化加剧不仅导致人口红利的消失,更使养老负担加重。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标志着“以房养老”政策正式出台,对完善我国的养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区养老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指老年人不脱离所生活的家庭、社区,同时享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服务,这样老年人既享受家庭养老的温馨又得到社区养老的便捷、全方位的照料。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中青年职业竞争压力的增加均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衰退,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0.
薛利梅 《劳动世界》2013,(12):10-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关键问题。老年人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其身体状况、人际关系及经济来源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针对老年人的照料服务的特殊性。文章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传统老年人照料服务面临着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渐弱、女性就业率升高、子女在外地不与父母同住比例高、家政行业尤其是护理市场的缺失等方面的挑战,提出了社会化的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困扰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据我国首次“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在应对老龄社会的诸多困扰、探索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时,我国应该学习和借鉴西方养老服务发展的成熟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的背景下,居家养老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上海市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社会养老服务面临巨大压力,老龄化加速正在成为影响上海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严峻社会问题。本文运用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将宏观抽样调查和个案深度调研有机结合,了解上海市居家养老现状,提出了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夏 《劳动世界》2017,(6):15-16
在人口老龄化的世界背景下,"未富先老"的显著特征使得我国的养老问题成为当前工作的一大难题.在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以社区为主要阵地的居家养老模式正逐渐成为城市的主流养老方式.本文从我国国情及居家养老的发展情况入手,实地调研河北省承德市御翔园社区,了解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并根据调研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探索适应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全社会的养老保障问题开始日益凸显,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就是精神养老问题.老年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供养,还有精神上的尊重和关怀,因此,如何更好地构建和完善城镇居民的"精神养老"体系,是当前我们全社会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老年人精神诉求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内涵做出了简述,其次结合城镇老年居民的特点,概括出了城镇老年人"精神养老"的主要内容,并且在分析我国"精神养老"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城镇居民"精神养老"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试图对构建和完善"以家庭保障为主,社区服务为辅"的城镇居民"精神养老"体系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当前中国城镇居民"精神养老"的现状和前景研究,让城镇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诉求得到更好地满足,使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城镇老年人居家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但是这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仍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面临很多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城镇老年人居家养老模式的概念,分析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城镇老年人居家养老模式的对策,借以推动我国城镇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养老问题愈发严重。本文以大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养老机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市现有养老机构存在不足,老年人在物质方面较为丰富,但精神需求较为缺乏。最后,从个人和养老机构的角度提出合理意见,促进我国养老模式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雪  粟景顺 《劳动世界》2013,(10):16-1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养老负担日趋加重,建立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产业已成为是我国老年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吉林省在2003年进入老龄化的社会,且程度还将迅速加剧,养老服务问题愈加凸显。本文首先阐述了养老服务的内涵及其优越性,进而分析吉林省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吉林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结合我国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本文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条件下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提出社区养老服务要走产业化道路,分析了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解决这些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发浪潮的来临使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问题日渐突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运而生。但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仍处于萌芽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进行理论研究,通过机制创新,完善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以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以及晚年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现行财税体制无法有效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在深入探讨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现实与制度困惑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财税政策的总体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加大对养老服务业财税投入力度,同时积极探讨新的养老模式,从盘活民间资本入手,加强金融创新,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