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试论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的理论建构与总体格局焦尚志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是指从19世纪末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以话剧为载体的戏剧美学思想,它是中国现代戏剧观念与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经过近半个世纪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在促进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美学在八十年代取得突出进展和空前繁荣的同时,逐渐显露出一个到目前还未被自觉地意识到的重大缺陷,这就是理论思维的历史意识和现实感的淡漠。实际上,所谓当代美学不过是以王国维为起点的近百年中国现代美学历史发展的一个环节,它的现状和未来,都与这个整体流程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仍然是一段古代美学与现代美学复杂交织的历史过程,中国现代美学最基本的理论任务,是确立它不同于古代美学的地位和方向,是把现代中国人不同于古代的审美需求和艺术实践,转化为美学的思考和表达。在近百年曲折迂缓的进程中,中国现代美学已经触及了关系着它全局发展和未来命运的基本问题,初步形成了支撑着其全部理论形态的最一般的范畴网络。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界,这些范畴并不陌生,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在这些最常见最一般的范畴中实际上包含着许多需要继续论证、深化,甚至需要澄清、纠正的问题,它们从根本上制约着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说美学与明清小说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小说美学(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和近代小说美学)有自己的特点。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从内容方面看,中国小说美学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中国小说美学是以中国古典小说(主要是宋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白话小说)为自己的实践基础的,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经验的理论概括、理论表现。因此,中国小说美学必然反映中国古典小说的美学特点,必然反映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美感心理、欣赏习惯等等。这使得中国小说美学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西方古典小说美学或西方现代小说美学。(二)中国小说美学是从明代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在明末清初,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达到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大家知道,明代中叶以后,经济领域的资本主义萌芽有很大的发展,城市新兴的市民阶层也日益壮大。同这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相似文献   

4.
滕固是中国现代美学先行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立足于具体的艺术实践,援西入中,借鉴西方美学的基本方法审视和反思中国艺术理论,通过中外融通的方式,借鉴西方的艺术观念,以西方艺术批评的视野来审视和反思中国艺术理论,赋予其现代学术形态,并从援西入中发展为中外融通,具有中西兼容的开放性与创新性.他立足作品本体,强调作品本位,以作品参证理论.在具体的美术鉴赏研究中,滕固受西方风格学方法的影响,实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史论与西方艺术史论的有机融合,摆脱了传统美学研究中作家本位的偏见,体现了科学实证精神,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艺术美学树立了楷模.对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尽管各种流派和学说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其内容之繁杂,问题之多样,立场之对立超过任何其他时代,但作为一个时代的美学却总有它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基本的态度与立场。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现代西方美学从根本上批判、动摇乃至推翻了近代西方美学的基本观念和立场,对美学本身的地位、功能和意义进行了新的反思,在美学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了西方美学史上一个新的转折时代。与上世纪比,现代西方美学主要从整体性、转换性、主体性三方面显示了它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学科的意义上说,美学是"援西入中"的产物。西方经典美学的认识论方法、思辨性特征、科学化形态对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与学科建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对西方美学盲目崇信、简单照搬、生硬套用的现象也长期存在,使得中国美学严重缺失自身的原创和面向现实生活的活力与热度。事实上,中国美学有着自己深厚的人生论传统,它扎根于中国哲学的人生情怀和中华文化的诗性情韵,自老孔庄等先哲发绪,经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之理论自觉,初步建构起以审美艺术人生动态统一的大审美观、真善美张力贯通的美情观、物我有无出入诗性交融的审美境界观等为主要标志的中国式美学话语和审美精神,突出了审美活动的美育功能和人文向度,并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中有所承化。人生论美学的民族传统,有别于西方经典美学的学理特质,是中国美学最具特色和价值的部分之一。对于这一宝贵资源,今天我们应在中西古今融汇的广阔视野中予以发掘传承、弘扬推进,推动当下中国美学的理论原创与学派建设,形成与西方美学的深度对话,引领当代审美与艺术实践的发展,引领国人生活实践和生命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美学中心问题的转换、研究方法的多元,标志着其美学实践正经历着一种整体性嬗变。它摒弃了古典美学的各种形而上学命题,面向当代人类文化实践去寻找美学存在的深层根据。现代西方美学在走出了哲学的庇护之后,开始重新审视和艺术的关系,并以积极的态势介入人的现实生活,这必将为美学的未来发展昭示广阔的前景。无论现代艺术在多大程度背离既成的美学理论,它自身存在的本体意义都将有赖于美学的回答,因此美学出现的价值危机将是暂时的,美学在面对生活的不懈努力中,将赢得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美学作为以王国维为起点的近百年中国现代美学历史发展的一个环节,它仍然具有着古代美学与现代美学复杂交织的历史痕迹。这表现在,它继续触及中国现代美学已经触及了的那些基本问题,以及它的全部理论形态的最一般的范畴网络。然而,也就在这里,中国当代美学步入了困顿:那些需要中国当代美学继续论证、深化,甚至需要澄清、纠正的问题,却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和发展。这是中国当代美学自身形成的一个怪圈。以美学本体论的研究来说,它在步步深化的同时,也在步步泛化和游移,观念上的似功利非功利,思维上的既非抽象思辨又非实证手段,使中国当代美学始终处于一个既  相似文献   

9.
大陆理性主义美学作为西方近代两大美学思潮和派别之一,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共同构筑了西方近、现代美学发展的基础。本文综合梳理了大陆理性主义美学的发展演变以及各代表人物美学思想的内在联系,着重分析了它和经验主义美学的主要区别以及其基本特点,并对其历史贡献和局限性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时期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动力因素和结构因素,它们之间产生和渗透着某种或明显或潜隐的精神联系。因此,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某些方法与研究视角,研究它的某些观念与思想背景,把握它的存在缘由与利弊得失,这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进展,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然而,也正是这种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在相当程度上混淆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质区别,甚至大有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取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以"西马化"取代中国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收获──读王杰的《审美幻象研究──现代美学导论》莫其逊在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的理论选择中,作为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重要一翼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是一个不容回避又十分敏感棘手的理论现象。王杰在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思想根基的...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心理学美学评价彭立勋不少西方美学家提出,现代美学理论应该是由“哲学的美学”和“心理学的美学”两部分组成的,可见心理学美学在现代西方美学中的显著地位。新时期我国美学研究的一大进展,就是加强了对审美主体、审美经验以及文艺创造和欣赏的心理研究。与此...  相似文献   

13.
走向对话的西方现代美学滕守尧西方美学从本世纪初到现在,经历了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然后再从形而下的经验描述到更高层次的哲学思辨的历程。它经受了二十世纪科学思潮的洗礼,然后又从科学的纠缠和形而上中脱颖而出,进入一个更高的超越的层次;它与现代艺术相互影响,使...  相似文献   

14.
何信玉  王杰 《浙江社会科学》2023,(1):130-139+160-161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多种命名方式,以及马克思主义美学内部一直以来存在的多种理论争议,本质上源自对“何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传统”这一理论问题的不同理解。从美学史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传统既根植于整个西方美学史与德国美学的理论传统之中,又极大地扭转和打破了以康德美学为代表的形式主义美学大厦,时至今日依然发挥着革命性的影响作用,这是我们在当代视域下重提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的重要原因。关于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直觉”理论的中西美学背景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觉理论是朱光潜美学的核心内容 ,其中包含了西方现代哲学和美学多方面的思想精华 ,同时又透发出中国哲学和美学的智慧结晶。在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建构中 ,朱光潜的“直觉”理论依然保持着持久的生命力和现代意义 ,它为建立中国美学学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6.
无名氏的生命意识美学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种从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跨越。这是一种中国式的以主体意识为核心的美学理论,它以个体自我为生命真实,以时间的"绵延"为生命性质,以痛苦荒诞为生命主题,以非理性的艺术方法为生命形式,并在儒、释、耶三教合一的东、西方文化的平衡互补之中实现生命本体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康德黑格尔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具有特殊的引领和重要的示范作用。国内学界对于康德黑格尔美学阐释的主要方向,往往聚焦于康德黑格尔美学与西方古典美学的关系,而对于他们与现代西方美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关注。康德提出了想象自由和天才说,黑格尔否定了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摹仿说及其写实主义传统,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美学打开了大门。康德提出了审美的非功利说,黑格尔否定了艺术工具论,成为现代西方唯美主义的理论源头。沿着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现代西方美学走上了取消美和否定美的道路。康德承认自然美的自身价值,把西方古典美学强调艺术的优美和谐扩展到自然美的粗犷崇高,对浪漫主义自然观做了比较系统的总结。黑格尔承认自然美的抽象形式是自身所固有的,同时黑格尔关于自然美契合人的心情说对于现代西方移情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今环境美学和康德黑格尔美学之间存在某种可辨识的逻辑联系。康德黑格尔是他们所处时代急剧变革的西方艺术思潮在美学领域的表达者,启动了西方古典美学的范式革命,在现代西方美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审并校正国内学界对于康德黑格尔美学的定型化理解,对于推动中国当代美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释学美学是一个重要的西方美学流派,本世纪六十年代在联邦德国发展起来。它的创始人联邦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1900—)问世于1960年的《真理与方法》,不仅是伽达默尔的现代解释学哲学的代表作,而且也确立了解释学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成为解释学美学的经典文献。解释学美学对现代西方美学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且直接启发了接受美学。本文对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作一扼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初,东南大学掌门人、哲学家刘伯明论述文学的美学要素、西方美学主潮和美育学说体系,起点高卓,视野宽广,立论精准,彰显了现代美学的学科意识,体现了20世纪早期中国学者的现代文化意识和美学思辨精神.过去,由于理论框架、观念、眼光的限制,学界未能发现和理解刘伯明的美学贡献.本文旨在揭示刘伯明在中国现代美学建构过程中的学术实绩.  相似文献   

20.
陈学祖 《江汉论坛》2003,2(5):78-82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美学思想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涌入并渗透到中国知识界,引发了中国知识界自觉的美学意识,直接推动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诗歌美学成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催生婆,在中国诗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西方美学思潮成为中国诗学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衍变的外在动力和契机。本文主要论述“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概念、时间界域、思维路向及其要解决的主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