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值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西北民族研究》学刊社、甘肃省民俗学会、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学院、新疆少数民族文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9月21-25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西北民族大学承办、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民族研究所协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2年年会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的人类学、民族学代表550余人参加了本届年会。年会开幕式由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景军教授主持,西北民族大学校长赵德安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宣读了2012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优秀论文表彰名单,文化部民族民间  相似文献   

3.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2,3(6):94-95,+2+105
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近几年来的新成果,为全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与专家学者集中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国内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资源整合,提升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整体水平,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于2012年9月21日-25日在西北民族大学召开。2012年9月22日上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开幕式在西北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4.
<正>为共和国光辉70华诞!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迎接共和国首座少数民族高校——西北民族大学建校70年!为青年学子提供民族学新成果分享![本刊讯]《西北民族研究》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筹办于上世纪改革开放的70年代末,正式创刊于80年代初。在费孝通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4年11月1日,西北民族大学学科办主办,《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学科建设圆桌恳谈会"在兰州召开。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世界宗教研究所叶涛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丁宏、王建民等教授,北京大学王铭铭、高丙中、陈岗龙等教授,北京师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有着较曲折的经历。改革开放后,西北民族大学的社会学及其相关的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是在以郝苏民教授为代表的一代学人的学术坚守、努力和费孝通先生等前辈学者的直接扶持下创办、发展起来的。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郑杭生先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在致力于做强社会学的同时,关心民族高校,关注和支持民族高校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的发展,西北民族大学的社会学学科建设、发展得到郑杭生先生的帮助与大力支持,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恿见》精神,明确认识和唤起全社会保护意识,探讨具体落实保护工作会议任务,做好“名录”申报工作;及时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西北地区积极有效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由西北民族大学主办,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甘肃省文化厅联办的“实施西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暨“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挂牌仪式”7月20日在西北民大学术厅举行。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周宜兴、国家民委教科司赫英杰副司长,文化部社图司孙凌平处长、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主任刘茜以及有关省、区文化厅、西北民大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和挂牌仪式。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中央民族大学、辽宁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陕甘宁青新及北京各地相关高校的一流学者;“保护工程试点项目”的负责人,各省区从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地、县市行政基层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西北民大民间文化、民俗学、民族学专业的在读博、硕研究生等200多人参加开幕式和学术研讨会。研讨中,穿插了到“花儿传承基地”的临夏州和政县松鸣岩实地考察,听取和欣赏当地传承“花儿”的做法和各族民众演唱“花儿”保护工程甘肃试点的环县道情皮影现场进行研讨、参观和保护实践考察。原在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成立的“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经过扩充,结合课题项目聘请、整合校内外专家、著名艺人和传承人完善机构,正式对外挂牌开展研究,今后努力办成以西北地区为重点研究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操作技术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级人才培养为己任兼学术和社会文化工作为一体的教育学术部门。  相似文献   

8.
具有历史学硕士学位和民族学博士学位的杨圣敏教授,是一位在民族史和民族学两方面都有建树的学者.而他研究的重点却始终集中于中国西北和中亚的民族.1990年以前,他对新疆维吾尔、裕固等民族族源的探讨,古代文化与宗教变迁的阐述,对突厥语族诸民族古代文献的考证、校对与解释,均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其观点常被国内外学者引用,在美国哈佛大学编辑的世界学者名录中,他被收入中亚研究学者名录.1990年以后,他相继在加拿大和美国两所大学的人类学与社会学系进修.这样,他的研究角度就从历史学逐渐转向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也就从阅读考证、解释历史文献为主,转向了对现实社会的实地调查为主.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11月2日是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诞辰104周年纪念日。头天,西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工作办公室主办、《西北民族研究》杂志社和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机构承办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学科建设圆桌恳谈会"与北京大学的纪念讲座相对应而于11月1日在兰州召开。涉及到这四个学科的科研和教学部门、主要高校的专业高手、教学健将和团队大腕云集金秋金城,极简而多彩、紧凑而宽松地开了个有关学科建设、发展的研讨会。这个表面上用半天时间面对面的研讨会,利用了整整大半年多碎片时间的幕前操作,这还不算提供会上12册文本材料的各自撰写、编  相似文献   

10.
戴裔煊是我国民族学界和史学界久负盛名的学者.通过述评他的一段人生经历和相关著述,本文认为学有所宗是他学有所成的前提,从事编译是他独特的成才道路,他给西方民族学的画像,他对中国民族学的研究,以及他的治学方法是留给后人的遗产.今天我们纪念戴裔煊,就是要继承他的优良品格和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