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绝对地租率的规定不应该是绝对地租量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量之间的比率,而应该是绝对地租量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中的初次投资量之间的比率;同样,绝对地租量并不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量成正比关系,而只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中的初次投资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但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山东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处在封建土地制度的严重剥削下,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广大贫雇农、中农饱受无地和少地的痛苦,生活饥寒交迫,无力抗战。如胶县北部的胶北、胶莱、丰隆三个区,只有六户大地主,就占有土地三千余亩,每村租地的佃户达百分之八十。莒南、沂蒙、泰山区、鲁山区有租佃关系的村子都在百分之八十以至九十以上。地主富农以苛重的地租残酷地剥削农民、  相似文献   

3.
一、封建货币形态:紋銀和制錢在鴉片战爭以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經济的社会,它的生产方法的基础,是以小农經营和家庭手工业密切結合而成的。封建阶級对农民阶級最重要的两种剝削就是田賦与地租銀錢并用的封建貨币对于田賦与地租的剝削亦尽了很大的作用。銀兩只限于比較大量的交换的本位,它是封建地主阶級的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制錢是农民阶級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4.
旧中国土地占有制度极端不合理:百分之五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广大贫农雇农无地或占有少量的土地。在封建土地占有制度下,广大农民受着地租、高利贷、商业资本、苛捐杂税及其他超经济的残酷剥削,长年从事极其繁重的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我国经济学界中所存在的把绝对地租量看成与农业所投资本成正比关系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由于农业追加投资只提供级差地租Ⅱ,而不提供绝对地租,提供绝对地租的只有农业初次投资,因此,绝对地租量只能与农业所投资本中的初次投资量成正比关系,而与农业所投资本中的追加投资无关。作者指出,绝对地租率等于绝对地租量与农业初次投资量的比率。作者还进一步分析了绝对地租率为什么“完全不取决于所投资本的大小”,而“决定于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信托业包括典当业和贷子钱业,有(一)质库——当铺,(二)贷子钱家——印子铺,均属高利贷业。由于封建赋役和地租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个体所有制只能自给自足;他们竭其妻孥的血汗以图存,购买力贫乏,扩大再生产困难,简单再生产反复进行。因  相似文献   

7.
“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由以实現的經济形态”。所经地租分额的多寡总是每个封建地主最为关心的問題,也是土地所有者或占有者之間斗爭的基本問題。这种斗争有时采取比較和缓的、隐蔽的形式,有时則采取公开的、激烈的形式。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增张,封建地租也随着增张。而地租額的增张,“必然要引起被剝削者和剝削者对抗的日益加深,使他們之間的阶级斗争日益加剧。同时,这种增张又会使剝削者为占有封建地租分額的多寡的斗争尖锐化”。  相似文献   

8.
<正> 一、封建社会的抑商政策和轻商思想 在我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对商业一直采取抑制政策。抑商是为了重农,抑商与重农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历史上往往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称之为“重农轻商”或“崇本抑末”。这里的本,指的是农业和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手工业;末,开始指的是手工业中的奢侈品生产和流通,后来又扩大到所有的民间工商业。当然,封建统治阶级的重农,並不是重视农业,也不是重视农民,而是重视依靠剥削农民所得的地租和赋税。  相似文献   

9.
被已有史著长期描述为高达50-80%的清末民国赣闽边区的地租,其内涵实际仅为土地一季的"正产"量的比率;根据边区耕地二熟"副产"十分普及以及它在佃租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地位的等情况,比较各种等级土地的不同地租率,考察副产收获量及其在土地总产中所占比重,分析最高地租土地反而农民争相承租等情况,得出边区土地的真实地租实为36%左右;地租率奇高则是土地生产剩余更高而更受佃农欢迎。  相似文献   

10.
被已有史著长期描述为高达50-80%的清末民国赣闽边区的地租,其内涵实际仅为土地一季的"正产"量的比率;根据边区耕地二熟"副产"十分普及以及它在佃租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地位的等情况,比较各种等级土地的不同地租率,考察副产收获量及其在土地总产中所占比重,分析最高地租土地反而农民争相承租等情况,得出边区土地的真实地租实为36%左右;地租率奇高则是土地生产剩余更高而更受佃农欢迎。  相似文献   

11.
被已有史著长期描述为高达50-80%的清末民国赣闽边区的地租,其内涵实际仅为土地一季的"正产"量的比率;根据边区耕地二熟"副产"十分普及以及它在佃租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地位的等情况,比较各种等级土地的不同地租率,考察副产收获量及其在土地总产中所占比重,分析最高地租土地反而农民争相承租等情况,得出边区土地的真实地租实为36%左右;地租率奇高则是土地生产剩余更高而更受佃农欢迎。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经济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超过了前代。特别是两浙的经济发展更快,成为全国之冠。但随之而来的是地主阶级无限制的土地兼并,加重地租剥削,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两浙地区以佃农为主体的广大农民群众展开了经常性的各种形式的反封建斗争。本文着重论述两浙农村的地租剥削和农民夺取地主浮财、抢米风潮和抗租斗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封建社会在春秋战国之交,产生了由封建领主制经济向封建地主制经济的转变。这种经济制度转变的基本点,在于土地制度的改变,以及由此必然引起的剥削形式和剥削关系的改变。从此,以土地自由买卖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地主制经济土  相似文献   

14.
在北美殖民地时期 ,使用土地的人都必须向地主缴纳代役租。所谓“代役租”是不根据土地的市价而规定的固定地租 ,是封建关系的主要残余 ,是具有封建性质的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削方式。所以北美殖民地广大农民始终进行着反对代役租的斗争 ,而占地则是最重要的斗争方式。到 18世纪初 ,北美各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已经把他们的政治和国家独立的问题提到了日程。到独立战争时 ,共同的地域和共同的语言已经形成 ,各殖民地间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利益已有一定的共同性 ,并出现了美利坚民族的共同文化 ,美利坚合众国最终形成了。  相似文献   

15.
论1912-1937年河南租佃制度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2-1937年,河南租佃制度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谷租开始占主导地位,租佃关系多以直租立约为主,租期缩短,地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隐性剥削加重.这一特点不仅反映了租佃方式的新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河南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工业微弱发展的状况,表明了河南在向近代化迈进过程中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6.
辽、金、元的相继入统,引起中国封建地租关系的逆转,但是在汉族封建制经济高度发展的形势面前,并不能改变唐宋以来的封建地租关系巳趋于缓和——由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的历史主流,反而在这种主流的影响下,使驱丁制转向了佃农制。  相似文献   

17.
义利之辨     
近年来,常见报刊上有人把“重义轻利”溢之为“封建主义”,不禁愕然。什么叫“封建主义”?——地主阶级的剥削方式。难道“重义轻利”是封建剥削吗? 有了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就必然出现它的对立物。“义”恰恰就是这种对立物之一。认为利是“封建主义”的同志所持的论据大致有三:一曰“义”这一范畴产生于封建社会;二曰它见之于孔孟著作;三曰见诸封建道德。我们认为,“义”这一范畴在封建社会以前就有了。它属于上古流传下来的民主精华。不能认为凡是产生于封建社会的东西都是封建主义。在封建社会,“义”是受剥削受压迫的人们与封建统治阶级以及其他坏人作斗争的一种道德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反封建斗爭的加剧,我国封建经济制度在两宋三百多年中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许多地区虽然还存在着庄园农奴制,但从全国范围看,占主导地位的已经是封建租佃制了。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最发展的地区,象以太湖为流域中心的两浙路一带,在租佃制中更发展起来了以实物和以貨币为形态的定额地租,更加突出了宋代经济制度的变化。本文打算对貨币地租的问題作一初步探讨,错谬之处請同志们多加指正。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 1932— 1935年间川陕苏区土地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政策措施及经验教训等问题。为了解决川陕地区土地占有不均、地租剥削沉重、人民生活困苦等诸多问题 ,川陕苏维埃政府广泛发动农民群众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一深刻变化 ,初步改变了当时川陕苏区农村的阶级结构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法律制度与清朝封建地主阶级的法律相比,是根本不同的。它颁布了具有根本法性质的《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建立没有剥削的公有社会,创设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圣库”制度和大体平均分配的供给制度,试行自由贸易、发展资本主义的制度,颁布了比较健全的刑事法律制度,建立起一套具有民主精神的诉讼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对于捍卫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维护革命秩序,保护农民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反对外来侵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