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构助词“之”有一种作用是连接定语和中心词。“之”字所连接的定语和中心词,在意念关系上相当复杂。但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四大类,即修饰关系、限定关系、领有关系、同一关系。 一、修饰关系 修饰性的定语主要是描写中心词所指的事物的性状或说明它的数量。例如:  相似文献   

2.
一、定语的标志一般来说,英语中的定语无须借助其他词汇手段,可直接用来修饰或限制中心词,但在现代汉语中,定语通常要靠助词“的”的帮助,才能与中心词搭配在一起,试比较:rosy cheeks/红红的面颊,the  相似文献   

3.
华宏仪同志在他的《论“的”字结构》中说:“名词可以作定语或状语;‘的’字结构则不可以,若说可以,那它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词就必须出现。这样,‘的’字结构也就变成了偏正词组,而不成其为‘的’字结构了。”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的”字结构作定语融解成定语加中心词变为偏正词组的情况是有的,但这非全部。另一种情况是:“的”字结构作定语时,它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词已经出现,这时“的”字结构与它后面的中心词构成偏正词组,而不是“的”字结构变成了偏正词组。并且,即使把作定语的“的”字结构的“的”后面省略了的中心词补出来,使之成为定语+结构助词“的”+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也还是整个地作它后面已经出现的中心词的定语。例如: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语虚词成员的界定 ,最关键的是功能标准。格助词、连接助词、语气助词、助动词、时间助词、结构助词成员的界定各有其特殊问题。哈萨克语 6类虚词共有 2 14个成员。其来源主要有实词词语语法化与外来借词两大类 ,从虚化的程度看 ,分高度虚化、向高度虚化过渡、不充分虚化三个层级  相似文献   

5.
结构助词字有三个,它们分别是“的”、“地”和“得”。在作文时,许多同学常用混这三个助词,特别是把“的”和“地”用混的情况最为普遍。其实这三个助词并不难区分它们的用法:一般说来,“的”字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的词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是单句里定语的一个标志。如“我的笔  相似文献   

6.
名词作前置定语一般应用单数形式 ,但如用其单数形式会产生歧义或难以表达多重性和类属性时 ,则应采用复数形式。名词中心词由两个或以上成分组成时 ,限制了of短语的选用。非中心名词是并列的或有较长后续成分时 ,限制了属格的选用 ;名词短语内各个成分的次序安排主要受到句子结构的语体标准和末端中心原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方同行早已注意到,名词短语对其指称对象的表述时间并不依赖于(等同于)动词短语对相同指称对象的表述时间,但未曾注意到名词短语中的时间修饰语可以分成两种,一种表达名词短语的中心词所指对象被表述为该名词的时间——表述时间,另一种表达名词中心词指称对象的存在时间(或其一部分)。这两种时间定语之间的区别在汉语中没有形式上的表现,但是从理论上对它们加以区分,可以解释一些令人困惑的语言现象,也有助于深入认识名词短语中的修饰语与中心词语义组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存在时间和表述时间两个理论概念,借助这两个概念,对汉语时间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不同的语义组合关系进行刻画,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语学界前贤曾经讨论过的一些令人困惑的语言现象做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文言虚词“之”的用法是常见的。因为目前存在着各家之说,所以有必要根据中学语文教材的实际,予以解说。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除了作代词、动词、语气助词之外,它在虚词上的主要用法就是作结构助词。“之”作结构助词“的”用法有三: 第一种常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结构助词的“的”,这种用法比较普遍,也容易懂,不作专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例揭示了汉语的主谓关系在蒙语里通过“主格”体现,具有所属关系的定语和中心词在蒙语里通过“所属格”相连,直接宾语和谓语的关系在蒙语里通过“把字格”体现,间接宾语和谓语的关系在蒙语里通过“给在格、用让格、由从格”或“共同格”体现,状语和谓语的关系在蒙语里通过“给在格、用让格、由从格”体现。这一揭示,缩短了蒙汉两种语言的距离,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中间于定语和中心词的“之”,在词类的归属问题上,语法界长期存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从具休的语言实际出发,“之”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都很不同于一般的介词,它们之间小同大异,把“之”归入介词是勉强的。“之”是结构助词,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而不是介词。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助词“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定语+之+中心语”偏正词组。吕叔湘等学者都认为“之”加单音节方位词能构成11个或12个“之×”双音节方位词,其实,在这12个“之×”中,有10个是定语标记“之”加“中心语”(单音节方位词),是两个词,而不是一个词。只有“之后、之前”有时能够独立成词,但独立成词的“之后、之前”是时间词,而不是方位词。作为定语标记的“之”有时可以省略,时间词“之后、之前”中的“之”不可以省略。  相似文献   

12.
“我那个前妻”格式中的“那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那(个)前妻"等格式中的"那(个)"除了保留了原有的指示意义(远指)外,还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不是可用可不用的任意性因素.同时,由于领属性定语的存在,该结构中的"那(个)"指示作用相对弱化,其主要功能是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起连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助词"的"具有了某些语法共性,有成为领属性定语标记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俄语的词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带前置词的第二格名词作修饰时通常放在被修饰名词之后,只有本身带一个定语的部分名称可以放在被修饰名词之前.但第二格名词表示的修饰语带有某些连接词或具有连接意义的副词时;带有某种语气词时;比较短语同时与两个非一致定语发生关系时;与其它形容词构成非一致同等定语时,修饰语不能后移,或者移动后会影响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14.
显性-’s标记和介词of构成英语属格结构的三种形式:①[NP's N],②[(Det)N of NP],③[(Det)N of NP's].针对①有着复杂模糊的语义内容、②在使用数量上远超①、③貌似与部分结构同构等问题,本文从属格结构内部人手,分析属格短语是作中心词名词的论元,还是作中心词名词的修饰语角度探讨了英语属格结构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生成.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形式到底有多少种,这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迄今得以公认的有二: 在定语末用“者”使之后置。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可使报秦”末用“者”而后置于中心词“人”。 数量词作定语而后置。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定语“一双”分别后置于中心词“白璧”和“玉斗”。 下面,试谈一种还不为人们重视的后置定语现象。  相似文献   

16.
结构助词“的、地”应该严格区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助词“的、地”尽管是两个词,但由于它们在语言中出现的频率高,语法功能又特别强,能附着在词和短语之后构成短语,并分别作定语和状语的标志(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之间用‘的”,状语和它的中心语之间用“地”),因此,二者作用特别重要,必须十分重视它们的用法。在“五·四”运动前,我国对结构助词“的、地”的用法,是比较模糊的,二者区分不很严格,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例子:①那宝玉才合上眼,使恍恍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悠悠荡荡,跟着秦氏到了一处。③宝玉听了此话,便心中大不悦,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③黛玉越发…  相似文献   

17.
《庄子》形容词的第二大句法功能就是作定语,730个形容词共使用4530次,其中作定语880次,作定语的频率是19.4%。性质、颜色、形状形容词作定语是无标记的,状态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作定语时有结构助词“之”作标记。  相似文献   

18.
“之” 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最活跃的虚词,可以当代词,作宾语;可以当指示词,作定语;可以作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领属关系;可以作助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等等。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也是一个难点,需要研究。 首先要弄明白它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凡是主语和谓语组合起来,往往便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所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就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之”字,使这个独立的句子变成主谓词组,失去独立性,在单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分,或者在复句中充当从属主句的分句。例如:  相似文献   

19.
日语助词“の”常被认为是表示单一关系的格助词,但从其内部表现关系加以探讨,便可发现“の”虽然连接两个事物性概念,但并不一定决定两个事物性概念的一义性关系。在语言交流双方相互理解的情况下,の具有多种内包功能,其连体构造形式也可由复杂变为简洁。正因为の已超出了格的关系范围,应把它与格助词区分开来作为连体词看待,而且“の”的内包特质,在日语连体修饰构造中会发挥更广泛、更深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日语中,每一个格助词能表达不同的格关系,而表达同一格关系的格助词又有多个。日语中用于标记主体格成分的基本格助词共有6个,其中以「が」、「の」为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由于格助词主体格的用法大部分学习者不太熟知,容易出现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