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表演叙述、舞台美术叙述、剧场叙述以及观众的叙述接受等方面分析了西方戏剧的舞台叙述的表现机制,探讨了西方戏剧的舞台叙述特性和舞台叙述模式,总结出一些戏剧叙事学中舞台叙述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试论法国古典戏剧中的显在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显在叙事在法国古典戏剧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在古典戏剧中,任何位置都有长短不一的显在叙事,但有两个位置却是此类叙事最经常出现的地方:一个是开头,一个是结尾。就其叙述手段而言,主要体现为反复叙述、有一定长度的独白叙述,开场白和尾白叙述等。就其叙事功能而言,主要体现为:A可以弥补“三一律”限定范围内剧情的不足。B可以有效地丰富、补充人物性格的内在意蕴。C可以较为充分地激发观众的艺术想像力,增强叙事力度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话剧创作既要继承注重社会使命感的优秀传统 ,又要适应时代的变革和观众的审美要求 ,因而 ,新时期的剧作家大胆地借鉴了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及其实践。他们破除传统戏剧的舞台幻觉 ,恢复观众在戏剧欣赏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观众认识社会的主观能动性 ,唤醒观众积极的思考和判断。  相似文献   

4.
表现主义戏剧作为现代主义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之所以能够大师辈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自于对反戏剧式的意象叙述这种崭新的叙述方式的成功运用。较之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戏剧,它所显示出来的叙述特质和叙述手段主要表现在:一、主题叙述:剧作者主观意念的全面外化和符号化;二、梦幻叙述:亦真亦幻的分裂性意象的自然变换和无时空性接合;三、反叙事结构式的内在心理叙述:人物内心意念的环形心路漫游;四、意象叙述:人物内心意念和内在心理强度的充分外化和视听化;五、身份叙述:独特的角色转换技巧和艺术同化手段  相似文献   

5.
夏衍的戏剧创作以潜在的戏剧叙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叙事特性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潜在的情节叙述:戏剧蒙太奇与充分的戏剧展示的互补与互动;二、潜在的人物性格叙述:人物对话和戏剧动作内在逻辑统一性的充分展现与显在叙述手段的互渗与互进;三、潜在的氛围叙述:充分的舞台展示与显在的舞台叙述的艺术混合和情境互铸  相似文献   

6.
宋元南戏的显在叙事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南戏是中国戏曲发展过程中较早的戏剧形态,其显在戏剧叙事的模式已经形成。第一文本的唱辞叙述、念白叙述,和第二文本的科介叙述有机结合,构成了以唱念做打多种叙述手段演述故事的戏剧叙事表演体系,对中国戏曲进程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使中国戏曲成为既可观又可听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试图用一种后现代的“对话”理论,将戏剧舞台的表现方式融入到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中。早在电影发展的初期,电影和戏剧就是相互融合、互为载体的。在当今电影独立发展的顶峰时期,加入戏剧舞台的表现成分,不失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它以新奇的表现方式,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审美享受和视听冲击。在“对话”中,电影借助戏剧完善自我,获得一种全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布莱希特创立的以"间离-思考-行动"为核心模式的"叙事剧"戏剧理论要求把叙述性、评论性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主张"舞台叙述事件",从而引导观众进行理性的评判和自我反思。布莱希特成熟期所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是其叙事剧理论最彻底的体现,该剧从剧本结构、表演手法、戏剧功能等方面很好地实践了他以"间离效果"为核心的"叙事剧"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对莎士比亚的戏剧的叙述特征作了总体上的宏观探讨,提出莎剧在叙述上具有写意化较强的假定性和剧场性。这种叙述特征表现为设置隐含作者造成离间效果,通过意象叙述和非代表性台词叙述(包括独白、旁白和开场白叙述等)来实现。莎剧的写意化叙述特征具有超前的现代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研究了戏剧行动对舞台形象、性格、雕塑和情感美质的创造规律,探讨了戏剧动作对观众审美心理的契合和选择,以及行动的典型性、独特性对戏剧风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根据戏剧行动的这一艺术功能,本文提出了,舞台行动要表现性格的多极和人性的多极的观点,并指出捕捉戏美、创造戏美、观赏戏美、品评戏美是舞台行动的本体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