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模型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人口都没有详细和可靠的人口数据。研究这些人口的增长与死亡,一般可以借用一些特性与这些人口相近似其数据又比较可靠的人口资料,来作比较与分析。也可以利用模型生命表进行试探性的比较与分析。自1955年联合国人口司编制出第一个模型生命表以来,现在世界上一共有了五种模型生命表。本文将就目前五个模型生命表作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提供了一批准确性比较高的人口数据,它是研究我国人口生育、死亡、生命过程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利用它来研究我国人口的年龄分布,死亡规律,死亡模式以及生命发展过程,并把静态数据变为动态资料,我们编制了适用于我国人口特征的分区模型生命表。本文着重阐述了四川分区模型生命表在编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模型生命表及其用途 人们熟知的普通生命表是在本地区实际死亡数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它对所研究地区的死亡水平、模式和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科学的推算,并对人口的按龄死亡过程作出了概括的描述。这种死亡分析方法精确、严格,而且编制方法简单。因此,生命表不仅在人口研究中得到了应用,而且还在卫生统计部门、人寿保险公司以及有关的计划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缺乏较详细死亡资料或数据质量不可靠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命表模型的研究,大致可在二个方向上进行。一方面为通过比较大量的实际生命表,找出各种生命表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利用这种关系,作出模型生命表。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模型生命表方法。例如,为大家所熟知的1955年的联合国模型生命表,1966年发表的定尔和德蒙尼的分区模型生命表等。英国的布拉斯(Brass)的 logit体系也可认为是属于这一类方法。另一个方面为所谓的生命法则或死亡规律的研究,即把生命表上的函数(简称生命函数)看作是年龄的函数,它服从某一分布规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贡贝尔兹法则,这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模型生命表为基础,对最近3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各省份人口死亡数据进行修正,并利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对修正后的人口死亡水平(用出生时预期寿命表示)的时空变异进行研究,以辨明中国人口死亡水平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1~2000年中国各省份的死亡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现象,但自相关程度随时间变动有所降低;死亡水平较高或较低省份与其周围同样较高或较低省份,在空间上更多地趋于集聚而非随机分布.研究结果为引导有限的社会卫生资源流向最需要的人群和地区可以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婴、幼儿死亡率的研究,人口学家们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如美国著名的人口学家Coale(寇尔)和Demeny(德蒙尼)所作的模式生命表。在这模式生命表中把死亡分成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模式生命表有不同的婴、幼儿死亡率;其它有Gopertz(贡贝尔兹)曾设想过死亡规律;还有如北欧的非对称学派Thiele(西尔)也曾经提出过在年少期的人口生存率模型。这些研究,从人口研究的历史来看,都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但我们也可发觉在这些研究中还存在着不够令人满意的地方。例如在寇尔等作的模型生命表中,看不到生命过程的内部联系,即各年龄死亡率的联系,并且四种模式也不能概括各种各样的人口现象。而在其它的模型中精确度还嫌不够。1981年,南朝鲜的人口学者金敏子曾提出用韦伯(Weibull)  相似文献   

7.
论生命表的统计性质与统计检验李永胜(西南财经大学人口所610074)生命表是研究一个假定cohort人群的生命过程的重要模型。由于生命表函数具有标化年龄结构的性质,因此,就可用以分析说明不同人口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差异与特征。这一特点,又受到生命...  相似文献   

8.
人口死亡水平的变动与趋势包含了与社会发展互为因果的潜在信息,对其进行挖掘可以为人口数量与素质、城市化与劳动就业、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参考。基于“五普”、“六普”的人口普查数据,文章利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福建省的人口死亡率进行了校正;宏观角度对比分析了2000年-2010年福建省人口死亡水平与模式变化,微观多角度剖析了设区市之间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的差异及其原因。研究结论为:一是福建省人口死亡率显著降低,人口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婴儿死亡漏报、错报问题明显减少;二是九个设区市之间的死亡模式存在地区差异,城市化水平、生育水平及社会卫生条件是差异产生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但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公共医疗卫生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1953—1964年,1964—1982年生命表指标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表在人口数量关系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命表上的各指标不仅综合地反映了一个人口的死亡水平和模式,它还是进行人口动态模拟与预测的基本数据之一。因此,估算和编制人口在各个时期的生命表,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的死亡登记制度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很不完善,人们一直无法得到50—70年代的较准确的分年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丁仁船 《西北人口》2008,29(2):8-12
劳动生命表反映经济活动人口预期的终生劳动参与年限。可以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然而我国至今没有一套严格意义的城镇劳动生命表。本文借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制作我国市和镇人口的劳动生命表,统计出死亡因素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并进一步计算出经济活动人口的平均预期失业年限和就业年限,为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如何?第三次人口普查第一次公布了分年龄死亡人口的详细资料,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就是利用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资料,对中国近代的死亡水平(确切地说为1981年的死亡水平)进行分析。模式生命表是研究死亡问题的重要工具。较为准确地搞清中国人口死亡属于何种模式生命表,就易于将中国的死亡水平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对比了。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以1981年的中国人口生命表为模型生命表对2010年的人口按龄死亡模式进行修正,测算2010年的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以及性别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010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下降至5.58‰;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5岁,其中男性的预期寿命超过73岁,女性预期寿命为78岁;近10年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幅超过4岁,高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期。然而,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婴幼儿和老年人口存在严重的死亡漏报,现有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制度因素的制约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提高提出了巨大挑战。偏高的女婴死亡率虽然较2000年有所改善,但依旧存在,对女性的社会歧视仍在威胁中国的人口安全。  相似文献   

13.
基于GLM在我国国民生命表死亡率修匀中的应用,利用年鉴中全国分年龄、分性别死亡人口状况数据,将年龄和年份作为因子变量,研究死亡率与年龄和年份两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GLM中的泊松回归模型、负二项回归模型对0~89岁的死亡率进行拟合,并对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负二项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泊松回归模型;进一步将年龄和年份两因子选为数值型变量,对数据进行光滑处理,在负二项回归模型下应用B-样条函数进行修匀。在我国人口死亡率修匀的应用研究中,基于GLM的动态死亡率修匀方法可发现近20年来我国分年龄、分性别死亡率变化规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由于可获得统计数据的局限性,无法对90岁及以上的死亡率进行修匀,随着人口数据的积累,未来将会在此方面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水平、模式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文章运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和两次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死亡数据建立了时序关系,有规则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并编制了新的简易生命表。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在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将年龄结构死亡模式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动的影响做了分解,考察了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动对期望寿命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用l(x)的双对数函数形式来表示两个人口死亡的联系模型.并从模型结构、参数意义和模型的精度把它和W.Brass提出的logit体系进行了比较.理论(模型)生命表的数据表明,在期望寿命较低的情况下,logit体系精度相对地要高一些;而在期望寿命高的情况下,则双对数模型精度要高一些;在婴幼儿期,logit模型的误差小子双对数模型,而在老年期,双对数模型的误差小于logit模型.从实际人口(日本人口)的生命表数据来看,双对数模型的稳定性要大大好于logit模型.  相似文献   

16.
1990年婴儿死亡率的调整及生命表估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0%抽样汇总表和1%磁带公布以后,我们对数据质量进行了认真的检查。检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项目的质量是较高的,但是,死亡数据却呈现出明显的偏低现象。特别是婴儿死亡率,更令人生疑。本文试图对1990年普查的婴儿死亡率做一评价,并利用1981年生命表调整1990年婴儿死亡率,进而编制出经过调整的1990年全国生命表。  相似文献   

17.
婴儿死亡率的测定,在人口分析中,始终是一项最困难的工作。人们往往由于数据不可得或不可靠,不得不求助于模型生命表,利用已知的,比较可靠的某些年龄组的死亡率来引申出婴儿死亡率。这样做,往往有两个风险。一是各国死亡率的模式不同。如果从柯尔一德曼(Coalc-Ccmcny)模型生命表构造来看,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这个模型生命表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正> 继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又组织了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称小普查)。两次调查的问卷上,都列入了有关死亡人口的项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信息处理室计算了全国及各省1981年生命表,发表在《人口研究》1987年1—4期。198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987年1%抽样调查结果,包括了1987年年中分年龄人口数和1987年上半年分年龄死亡人口数。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估计出1987年全国生命表。然后,将1981年和1987年生命表加以对比,分析出我国自1981年至1987年间人口死亡水平从死亡模式的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对死亡现象的研究是人口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现有的研究方法都是建立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上,这方面静止人口模型即生命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它给出了在某一死亡水平下按龄死亡概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在这一死亡水平下的死亡模式,反映了人口的某种死亡状态。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医疗卫生条件,不同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下的人口,其死亡状态可以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人类自身的发展,人口的死亡状态也会相应变化,是一动态过程。在人口研究的许多场合,我们不但希望了解人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本刊于本期开始连续刊登亓昕等人编制的《我国1995年各省市分性别简略生命表》,将分6期刊发完毕。  生命表是人口学工作者及社会学工作者经常使用的工具,它能为社会经济工作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利用原始资料(普查资料或抽样调查资料)编制生命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我国于1995年10月1日进行的1%抽样调查,提供了1994年10月1日至1995年9月30日死亡人口数和同期中点的分年龄人口数。由这些资料,可以编制出1995年各省市分性别简略生命表。  一、编制方法为减少数据的波动性,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